单位名称 | 宝鸡市凤翔区中医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医疗与护理、医学教学、医学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 | |
住所 | 宝鸡市凤翔区西区雍城大道西段 | |
法定代表人 | 王晓辉 | |
开办资金 | 703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凤翔区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889.6万元 | 9321.43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宝鸡市凤翔区中医医院·公益 | 从业人数 23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未发生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院能够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办事,开展行政、业务等各项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规章的行为。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医疗质量持续巩固。一是始终把医疗质量和安全放在首位,修订完善医疗制度和职责流程23项,狠抓十八项核心制度落实,开展行政查房27次,整改医疗业务方面问题389条,后勤保障方面问题220条,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安全。二是加强病历质量审核,持续强化病历内涵、首页质量和编码正确率,不断促进医疗文书整体质量和首页质量阶梯式上升。三是多层级完善了护理质量监控体系,拓展护理服务模式,推行“一站式”服务和“床旁工作制”,提供心理支持、情绪疏导等个性化服务。四是多途径加强药事管理,认真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使用率46.7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28.9DDDs,住院药占比22.2%,均达标;严格落实精神及毒麻药品管理,持续做好处方点评和药品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上报等工作,有效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五是完善院感监控机制,落实各级人员职责,定期进行督导、问题反馈和限期整改,组织控感知识培训12次、技能考核8次,下发《院感通讯》4期,开展“医院院感爆发应急演练”等活动3次,全流程做好医疗废物管理,严防不良事件发生。2.核心力量有效提升。一是推进两专科一中心项目建设。按照中医元素设计方案,完成了骨科、急诊科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整体建设规划,专科书籍增添,病区中医治疗室同质化改造等工程,其他改建升级、设备添置、设施更新工作正在按程序进行之中。二是三大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内一科被授予宝鸡市卒中专科联盟成员单位、陕西省中医脑病临床医学研究网络协作中心,内二科再次通过国家心衰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认证,年内开展卒中溶栓26例,胸痛溶栓2例。三是加大重点专科支持力度,鼓励扶持有潜力的科室创建省、市级医学重点专科。内五科被授予陕西糖尿病防治专科联盟理事单位、糖尿病足与创面联盟理事单位,骨科被授予陕西省脊柱脊髓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同网络中心,儿科被授予陕西省儿童生长发育专科联盟单位,内四科“老年病科创建项目”进行市、区两级备案,并获省上批准。四是持续优化人才队伍建设。选派业务骨干赴西京、唐都等医院进修学习,派出40余名医务人员前往省市级医院参加短期学习培训和学术会议。五是鼓励科室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全年上报备案47项,年终参加等级评定9项,院内学术及科研创新氛围日益浓厚。3.中医药特色逐渐凸显。一是充分利用媒体平台,推介名中医、名专科及中医养生知识,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发放《中医体质辨识及调养方式》等彩页1500余份,提高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参与度。二是创新形式,录制推介《中医养生》等3部作品参加区卫健系统首届健康科普短视频大赛并获奖,在各平台循环播放,倡导群众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养成健康行为习惯。三是积极推广治未病服务,为群众提供健康评估、干预指导等保健服务,充分发挥治未病在重点人群、慢性疾病和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四是倡导临床科室使用中药汤剂、中医适宜技术及非药物疗法,不断提高临床治疗“中治率”。组织科室大力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特色中医治疗,服务群众600余人次,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传统优势。五是遴选3名同志参加长安医学学术流派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培训,与陕西中医药大学二附院协作成立了陕西西府张氏内科脑病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持续推进第二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和市级中医特色康复中心建设项目,为中医药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蓄力赋能。六是做实做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定期对全区22所医疗机构中医项目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培训考核,全区“一老一小”人口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74%和86%,均创历史新高。4.医改工作纵深发展。一是加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安排27名业务骨干对西片区卫生院进行人员、技术、服务等全方位帮扶指导。全年开展全区适宜技术培训4次,累计培训800余人次,充分发挥了区域中医龙头带动作用。二是对所辖分院及5所民营医院开展了医疗质量安全督导巡查,促进了分院行政管理、质量安全整体提升。按照政策规定做好分级诊疗宣传、政策解释、审核把关、转诊等工作。三是依托专科联盟建设提升专科技术水平。医院被授予陕西省内分泌代谢专科联盟委员单位,宝鸡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单位、康复专科联盟理事单位、口腔医学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四是外请上级专家来院讲课、会诊、查房21次,开展各类急诊急救演练,中医药知识培训、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及“三基”知识考核等业务活动37次,切实强化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五是认真落实“以质为先”的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扎实开展34项指标统计汇总及自查评估,强化原因分析及结果应用,推进医院不断向提质增效和精细化管理迈进。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医疗业务规范运行。一是全年门急诊接诊患者19.77万人次,收治住院患者16996人次,完成各类手术1084例,专项考核指标不断优化。二是进一步提升门诊服务能力,推行了“一次挂号管三天”、儿科延时门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惠民服务,启用了35岁以上门诊就诊患者测血压功能,持续推进无假日门诊,方便了特殊人群就医需求,缓解了群众医疗保健、“就诊难、住院难”问题。三是全年业务收入1.03亿元,财政补助收入969.62万元,其它收入9.03万元。政府财政补助持续投入促进了医院稳步健康发展,促进了医院和患者利益的双赢。2.就医体验持续改善。一是践行“把时间还给病人”的工作理念,对移动护士站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提升了病房的护理效率和技术成份,通过满意度调查及问题整改,丰富和延伸服务内涵,不断提升患者体验感和获得感。二是优化门诊接诊流程,启用中药袋标签打印功能,完成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改革,优化出院患者办理手续,有效提升了诊后服务舒适化和自主化水平。在规定时限对567项医疗收费项目价格进行了调整,减轻了医疗费用和就医负担。三是顺利完成了医保“三电子两支付”中的电子处方流转、事前事中监测预警两个接口改造和医疗工伤保险与省社会保险一体化信息系统对接,真正实现了“让病人少跑路,让信息多跑路”服务目标。四是扎实开展爱国卫生月、植绿护绿等专项活动,定期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持续推进控烟行动,积极实施垃圾分类管控,努力营造整洁有序、干净舒适的诊疗环境。3.落实惠民利民政策。一是主动适应DIP支付方式改革,深入病区举办医保DIP支付专题培训,及时召开工作推进及反馈分析会,推动内部运营机制的根本改变,确保DIP支付方式改革稳步推进。二是扎实推进集中整治医疗机构违法违规获取医保基金三年行动,强化“五合理”监管和四项指标控制,进一步规范了医疗行为,保障了基金安全。三是认真落实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结算城乡居民患者12656人次,城镇职工患者1613人次,生育患者34人次,异地住院364人次,院前院外检查结算293人次,共计报销费用3982.95万元。门诊慢特病结算30179人次,重点优抚对象结算212人次,共计优惠减免19.73万元。四是完成新生儿两苗接种133人次,出血热疫苗接种1530剂次,新生儿疾病筛查132人次,签发出生医学证明132人次。完成学生常见病监测1119人,结核菌素试验902人,开展传染病知识进校园讲座、宣传活动21次,保证了公卫项目的落实落地和普惠效应。五是完成医学体检16887人次,体外碎石420人次,为大型活动、会议、中高考等提供医疗保障156次。完成残疾评定1314人次。六是开展公众健康咨询、健康巡讲、健康教育义诊咨询进广场、“六进”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68次,广泛宣传健康科普知识,提升公民健康意识和防病能力。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是医院历史债务十分沉重,资金较为短缺,运行压力较大,影响医院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还不充分,特别是中药饮片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非药物疗法使用等均未达到标准要求;三是DIP支付改革和其它相关机制调整给临床带来的困扰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四是部分职工责任观念和服务意识较淡薄,保障供给性工作不到位,不能适应当前发展需要。对于存在问题,医院将以建立健全医院管理制度为抓手,不断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措施,想方设法,重点做好以下几点:一要狠抓干部职工政治、业务理论学习不放松,持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二要以医疗业务为核心,寻求新亮点、新突破,对标做好中医药工作落实;三要狠抓工作落实,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四要加强医德医风、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全院职工高效廉洁办事,干干净净做人。四、2025年工作计划1.以内部控制为基础,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注重现有制度执行力,落实《关于进一步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的通知》要求,尝试推行“9S”管理模式,深入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强化医保政策、制度落实和监管。2.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全方位加强“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扩大学术流派影响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以强化病历质量为抓手,建设大质控体系;全过程落实《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25版)》。3.以绩效改革为驱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落实绩效考核及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康养结合服务模式,推进DIP支付制度改革,着力防范化解经济运行风险。4.以创新服务为载体,改进就医体验和感受。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推进医疗服务智慧化和数字化,尝试开设心理门诊和睡眠门诊,提供多元素、专业化中医药体验服务。5.以优化流程为总揽,强化保障支撑功能。强化卫生保洁及两灶管理,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大内部环保治理,有序推进基础项目建设和设备购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43545144161032211A2101发证机关:宝鸡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有效期:2023年5月22日至2028年3月12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