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印台区国有资产管理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国有资产管理、相关业务 | |
住所 | 铜川市印台区顺金南路53号 | |
法定代表人 | 任建鹏 | |
开办资金 | 11.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印台区财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08万元 | 9.84万元 | |
网上名称 | 铜川市印台区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公益一类 | 从业人数 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盯全区高质量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断提升资产使用效率。一、主要工作情况(一)强化依法治理,打造清廉企业。一是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区属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区财政与相关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印台区区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试行)》铜印组发〔2024〕22号,进行推进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工作的科学之、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助推印台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二是按照市委保密和机要局、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保密宣传教育企业行”活动,安排专人对国有企业进行保密宣教育活动的组织和督促指导,认真学习贯彻新修订保密法等保密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保密意识,提升了保守国家秘密的责任感。三是配合区档案馆开展国有企业档案资源普查工作,全面掌握国有档案资源现状,科学规范开展国有档案管理和保护工作。四是为加强对国有企业融资风险的监测预警,防止过度负债影响区域金融稳定,对国有企业与大型民营企业融资全面排查,经过认真梳理核实,区属国有企业未发现风险,后续将加强与国有企业有深度业务、资金往来大型民营企业的风险监测,加强对大额担保、委托贷款、资金占用等情况的风险监测和监督管理。五是配合市发改委开展的一次国有企业全面大排查,对全区国有企业资产、财务报表、运营情况进行全方面掌握,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强而有力的发展。六是对区属企业的银行贷款情况进行统计,全面掌握和评估这些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及资金需求情况。通过这一工作,可以有效监控企业负债水平,防范财务风险,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二)出台政策文件,健全管理体系。按照省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绩效管理工作要求,修定了《铜川市印台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铜印财发〔2024〕39号)、《铜川市印台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暂行办法》(铜印财发〔2024〕40号)、《铜川市印台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实施办法》(铜印财发〔2023〕206号)、《铜川市印台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细则》(铜印财发〔2023〕207号),进一步明确了管理原则、职责分工、审批流程及绩效考核机制,促进国有资产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夯实财政部门综合监管,主管部门、占用使用单位主体责任,突出占用使用单位第一责任人责任,真正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当好本单位的“资产”管家。(三)细化管理职责,规范管理流程。认真落实预算管理一体化资产管理工作,将资产管理纳入财政云管理,通过优化管理流程,细化岗位职责,全区设置资产管理经办岗150个,审批岗150个,实现了资产管理从“入口”到“出口”的全链条监管。推行“政府采购-产权登记-资产处置-资产调拨-收益收缴”的业务流程,每年度各单位上报资产运行绩效分析报表,提升资产管理运行绩效。按照《印台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严把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在发生国有资产调拨、转让、置换、出售、报废、报损等资产处置,以及出租、出借时,各单位严格按照“单位申请、部门审核、财政审批”的程序执行,特别是房屋、土地、车辆、大型设备,严格财政部门的审批权限,对于重大资产由主管单位上报区政府审批后,财政办理相关手续,有效杜绝各单位随意处置出租国有资产,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的监管网络,有效提升了资产使用效能。(四)夯实管理基础,推行动态监管。加强资产管理系统建设,实现资产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动态监测。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掌握资产分布、使用状况及效益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培训、预算管理一体化培训、政府采购资产培训,增强单位资产管理意识,提升资产管理业务人员水平。同步开展资产系统数据治理,下发《铜川市印台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基础信息数据治理工作》(铜印财发〔2023〕200号)文件,全区单位开展了资产排查数据治理,红土镇、王石凹办、财政、人社、行政审批、自然资源等部门完善了二维码资产标识张贴,提升基础管理水平。(五)优化配置水平,提升管理效能。积极推动资产共享共用和跨部门调剂,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资产配置结构,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实施办公用房统一调配管理,区医保局、区民政局、顺金工业园区、生态环境局、档案局、疾控中心,均搬到新的办公地点,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促进节约型政府建设。(六)严格处置审批,实现保值增值。加强对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处置的监管,确保程序规范,收益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持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和虚拟公务仓建设,提升资产使用效能。实行转让资产评估制和大额量资产处置进场公开交易,各乡镇、区级有关部门公务车更新,均通过评估,公开拍卖进行,确保国有资产处置规范。盘活存量资产资源,2023年通过出租闲置房屋、处置报损报废设备、拍卖公务车辆等收入150.47万元,切实提升了资产处置效益。(七)开展日常检查,提升管理水平。深入开展了全区资产管理系统检查,对2023年以来出租出借资产完善审批手续,督促收入全部上缴。配合区审计局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专项审计问题的整改,持续提升资产管理水平。严把处置关口,对于单位权限内处置的资产,严格对照审批流程,完善相关处置工作,扎实做好财政备案关、系统审批关,确保处置过程规范。(八)推进政府采购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提升政府采购效率。在省级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化交易试点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进入“互联网+政府采购”试点范围。认真落实《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压缩采购合同签订、履约验收、资金支付周期,加快政府采购进度,有效提升政府采购交易效率。二是降低政府采购成本。认真落实政府采购意向公开,要求各预算单位将年度采购意向随部门预算一并公开,便于供应商提前做好参与采购活动的准备。同时,集中采购机构和采购代理机构一律免收投标保证金,采购文件以电子文档形式免费提供给供应商,提升优化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三是规范采购限额以下采购行为。落实采购人主体责任,明确采购职责,建立“谁采购、谁负责”工作机制,优化监管模式,促进政府采购公平竞争。四是推进832平台政府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政府采购脱贫地区农产品的通知》,完成“832”平台采购交易额159.9万元,推动政府采购支持乡村产业振兴落地。四是全面推行政府采购电子卖场运行普及。进一步健全单位内部监督机制,确保采购过程的采购形式、采购流程符合规定,持续降低采购成本,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措施通过不懈努力,我区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资产管理基础薄弱,资产管理人员法治观念和业务能力仍需提升。二是个别单位资产管理不规范,未按规定登记入账,还存在重资金轻资产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下一步,我区将坚持问题导向,深化制度改革,加强监督管理,提升资产管理效能。(一)强化宣传引导,拧紧资产管理的“思想开关”。坚持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并重,加强宣传培训,提高领导干部和资产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资产管理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健全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分工协作机制,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二)强化源头监管,筑牢履职尽责的“制度藩篱”。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会计法》,进一步优化新增资产配置相关预算审核机制,将资产管理嵌入财务预算管理环节,从源头上把严资产配置关口。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推动资产共享共用和跨部门调剂,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能。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和问责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估问效工作,推动形成全区各单位共同参与的监管格局。(三)强化管理水平,擦亮公开透明的“监督探头”。坚持“谁管理、谁负责”原则,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分类登记入账,落实管理责任,确保账实相符。强化公开透明资产管理流程,规范处置资产程序,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持续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数据质量,确保资产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同时,加强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四)强化流程优化,激活政府采购的“改革引擎”。按照“谁采购、谁负责”原则,落实采购人主体责任,规范采购限额以下采购行为,优化监管模式,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力度,加快政府采购执行,提升政府采购效率。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