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省动物卫生与屠宰管理站

陕西省动物卫生与屠宰管理站

发布时间: 2025-03-19 10:17
单位名称 陕西省动物卫生与屠宰管理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动物卫生与屠宰管理提供服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所需物资的供应;屠宰加工厂(场)的技术认证。(业务范围涉及资质认可或行业许可内容的以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内容为准)
住所 西安市未央路28号
法定代表人 刘浩
开办资金 1165.26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0.96万元 521.4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站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防风险、保安全、促发展”总体目标,依法履职,积极作为,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推进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重大动物疫情稳定、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及生物安全提供有力支撑。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主要工作成效一是动物卫生“智慧化”监管迈上新台阶。今年我省已全面实施无纸化出具动物B证,累计出证17.3万张。在汉中市和西安市分别开展了无纸化出具动物A证、产品B证试点,累计出具动物A证21张、产品B证4268张。同时,对四川、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开通了无纸化出具动物检疫证明(A证)的权限。二是官方兽医行风建设开创新局面。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组织开展动物检疫监督“强基固本、提质增效”专项行动》要求,围绕官方兽医作风建设、动物检疫出证、屠宰管理等开展了集中专项整治行动,严查官方兽医队伍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行动开展以来,全省累计查处各类违法行为110余起。三是屠宰行业规范化水平实现新突破。我省率先在西安举办全省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培训班,为陕西双汇食品有限公司颁发了全省第一张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证书。成功举办了两期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培训考核,累计培训考核374人,通过考核322人,考核通过率86%,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指导陕西蒲城大红门肉类食品有限公司等7家生猪屠宰企业完成升级改造,顺利通过生猪屠宰GMP验收。四是兽医行业技术推广取得新成果。我站主持的《肉羊全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项目荣获全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牵头制定的《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室建设规范》等两项地方标准已发布实施,《畜禽屠宰环节安全风险控制技术规范》等3项技术标准完成立项。二、年度工作完成情况(一)以推动“先打后补”为抓手,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一是持续推进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先打后补”。严格按照《陕西省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先打后补”工作方案》要求,及时对申请的517家规模养殖场户兑付773.79万元补助资金。二是认真做好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春秋防期间,组织向各地市供应强免疫苗和应急免疫疫苗7种1.2亿头份,牲畜二维码耳标2052.2万套,累计免疫畜禽20352.1万只(头、羽),畜禽应免密度和群体免疫密度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100%和90%以上的标准。三是扎实开展抽样检测。为进一步筑牢非洲猪瘟防控防线,组织在全省范围集中开展养殖、运输、屠宰等环节非洲猪瘟抽样检测,累计采集样品1615份,所有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四是全力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制定印发了《省级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储备库使用维护及物资出入库管理暂行规定》,通过公开招标储备高浓度消毒液18420升,防护服等应急物资4.63万套(台、个),各类疫苗等生物制品2530.12万毫升(羽、头份)。(二)以信息平台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动物卫生数字化监管。一是规范建立养殖档案。采取线上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方式,督促各地市完成了养殖场(户)基础信息采集和统一赋码工作,累计完成备案养殖场户13.77万个。二是严格执行检疫申报制度。依托“陕西智慧动监”平台持续推进产地检疫与屠宰检疫线上申报和受理,检疫申报处理率均达到100%。全年全省产地检疫线上申报190468条,受理182703条,累计检疫畜禽1.7亿头(只、羽)。屠宰检疫线上申报49352条,受理49144条,累计检疫畜禽5729.9万头(只、羽)。三是坚决落实备案管理。加强“牧运通”车辆备案系统推广应用,督促各地市及时将辖区内5255辆畜禽运输车辆、1978个动物贩运主体录入并通过审核,实现与电子出证系统有效对接。对未备案的车辆,一律不得运输;已备案车辆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一律取消备案资格。四是强化无害化处理监管。目前全省已有8个专业无害化处理场、2个养殖企业自行处理的无害化处理厂纳入系统管理,覆盖市县区69个,涉及收集站点70个,病死畜禽运输车辆79辆。(三)以宣传教育为抓手,坚决筑牢人畜共患病防控安全线。一是举办专题培训班。举办了两期全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暨免疫技术培训班,重点围绕布病、狂犬病、炭疽病等人畜共患病的流行趋势、免疫技术、安全防护等开展专题培训,切实提高一线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水平。二是做好应急处置。对发生的炭疽疫情和人间布病疫情,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紧急免疫接种、防控政策宣传、无害化处理等工作,有效遏制疫情传播。三是加强疫病知识宣传。组织各地市在重要时间段、重点地区围绕布病、狂犬病、炭疽病等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累计发放布病干预包20000余份、布病防控知识宣传手册20万张,有效增强群众的防护意识。(四)以培训考核为抓手,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兽医队伍。严格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关于2022-2025年官方兽医培训计划工作》要求,举办全省第十四期官方兽医师资培训班,组织全省4437名官方兽医参加了线上专题培训和考试。积极动员各地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官方兽医和乡村兽医专题培训,对培训效果进行了严格考核。7月,在西安市顺利组织完成了执业兽医资格(陕西考区)考试。9月,成功举办了陕西省动物检疫检验员技能大赛,从363名官方兽医中选出30名官方兽医,组成10支市级代表队参加省级比赛。集中表彰了一批专业知识扎实、业务能力突出的动物检疫技术能手。(五)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有力推动屠宰行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实施“瘦肉精”监督抽检。组织发放了50000条“瘦肉精”快速检测三联卡,抽调专家组指导各地市集中开展了屠宰环节非法添加物的监督检测。二是协助开展部级风险监测采样。按照农业农村部及省农业农村厅统一安排,协助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完成了2次部级“瘦肉精”风险监测的采样。三是推进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无纸化出证。在“陕西智慧动监”平台完善了无纸化出具畜禽屠宰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功能,研究制定无纸化出具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工作方案,举办陕西省无纸化出具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启动暨试点培训会,12月17日我省首张无纸化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在西安市开出。四是启动屠宰环节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和清洗消毒制度。组织印发了《关于严格执行生猪屠宰环节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与清洗消毒制度的通知》,对加强清洗消毒、检验检测、检疫监督、培训宣传等进一步提出了具体要求。五是做好屠宰行业安全监管。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理念,派出专家组深入一线开展安全生产检查,落实屠宰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开展设施设备安全大排查和规范操作程序,全面提高生产经营主体安全意识。(六)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全面加强单位自身建设。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制定完善了会议、财务、考勤、“三重一大”等20余项管理制度,实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良好局面。二是强化组织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按期完成了支部换届,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积极开展五星级支部和精神文明创建,严格落实“三会一课”、评议党员等制度,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夯实党支部的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定完善了《2024年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组织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和典型案例学习13次,开展党课教育3次、主题党日活动10次,观看警示教育片2次,谈心谈话30人次,排查新增廉政风险点3个,修订完善内控制度,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廉政思想防线。四是强化青年干部能力提升。成立青年学习小组,开展实践交流。全年组织开展业务分享交流2次、业务大讲堂1次,安排11名年青干部赴陕西双汇食品公司开展了“岗位大练兵”活动。五是强化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协助宜川县集义村完成菌菇保鲜库建设,建成“双弓双模双网”香菇种植大棚16座,林下养植棚9行。组织村民参加花椒种植管理暨抗旱保供、食用菌种植技术等培训。帮助集义村销售花椒、蜂蜜等扶贫产品累计9000元,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