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咸新区>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19 10:16
单位名称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沣东新城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和保障。人事档案托管·人事代理·毕业生就业工作·人才交流·人才市场建设·促进再就业·人才派遣
住所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沣东大道1号沣东城市广场
法定代表人 乔高艺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7.93万元 38.5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按照要求,现就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人力资源服务中心2024年度工作完成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就业服务更加暖心。2024年,中心在产业园、大型商超、特色园区等人流密集型场所,共设立就业服务驿站10个,通过招聘会、“沣东新城人才大市场”、“人社政策进园区”、“企业人力资源沙龙”以及就业见习基地申报,为企业提供招聘平台,为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全年举办招聘会11场,提供就业岗位7800余个,认定就业见习基地24个,提供见习岗位1185个,吸纳就业见习人员441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991人。(二)创业服务更加精准。一是持续发挥创业担保贷款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的帮扶作用,全年创业担保贷款2099万、一次性创业补贴40.25万元;二是持续发挥各项补贴政策对企业的奖补激励作用,全年发放吸纳就业补贴61.2万元、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256.52万元、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0.6万元、青年人才驿站社保补贴73万余元。三是持续发挥职业技能培训的职业能力提升作用,累计举办健康照护师、家政服务员、茶艺师等就技能培训班47个,服务群众2194人,发放补贴450余万元。(三)公共服务更加贴心。一是创新设立“政策流动服务队”,协同党建、营商办、人才办等部门为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全年累计服务企业135家,咨询解答问题420件,指导申报填报210项。二是坚持做好人力资源行业监管工作。全年完成人力资源和劳务派遣机构年检118家、组织各类检查65次。三是坚持做好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全年办理档案转入(出)1488人次,服务企业229家;累计代办灵活就业人员养老、医疗保险参保16516人次,办理转入(出)、退休、退费1912人次。二、社会效益情况。持续优化招工-用工双向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招聘平台,为群众提供就业创业机会,全面提升双向供需活力。利用产业园、大型商超、特色园区等企业聚集区和人流密集区的规模效应,全年在以上区域设立就业服务驿站10个,举办“春风行动”、“秋季专场”等招聘会11场,提供就业岗位7800个,吸引10500多名求职者前来应聘;通过“西安市公共招聘网”、“盛远悦人才”和“秦创原人才大市场”等平台,为辖区内企业发布招聘信息1000余条,涉及1683个岗位,实现了企业与求职者的快速对接;全年认定就业见习单位24家,征集就业见习岗位1185个,吸纳441名高校毕业生及青年人才参加见习;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99万元;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40.25万元;组织职业技能培训2194人次,发放补贴450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991人。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本年度,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宣传深度广度不够,尤其是小微企业,对自身能享受的奖补政策知悉度不高;二是创新想法招法不够,对于纾解企业用人困难、提高群众就业满意度创新点较少;三是政策推进深度强度不够,这一点尤其体现在非资金奖补类政策,如职称认定、档案存放等业务。(二)整改措施。一是加强政策宣传推广力度,略带倾向性的面向小微企业,注重提高其知晓率;二是加强产业对接和精准服务力度,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和人才分布情况,不断完善双向沟通平台;三是提振思想,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工作思想,加大非资金奖补类政策的落实力度。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全力稳定就业形势,防范失业风险。及时研判和跟进企业用工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指导企业提升劳动用工管理水平,积极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二)进一步加大稳岗力度,优化就业服务。进一步将各项稳就业政策落实到位,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力度,大力宣传稳就业政策就业先进企业和劳动者典型,稳定劳动者就业预期和信心。(三)细化工作措施,提高求职效率。对辖区就业情况进行全面摸排,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持续为用人单位和求职劳动力搭建“用工-求职”双向平台,向招工单位和本地劳动者及时精准地推送岗位信息,促进提升企业招聘和劳动者求职效率。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