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宁陕县中医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业务范围:中医医疗与护理、中医医学教学、卫生医疗人员培训、卫生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 | |
住所 | 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城关镇幸福社区 | |
法定代表人 | 韩斌 | |
开办资金 | 791.7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宁陕县卫生健康和医疗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70.59万元 | 1012.17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宁陕县中医医院.公益 | 从业人数 7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4年4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单位名称和住所,2024年8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法定代表人和举办单位名称。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县卫生健康和医疗保障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积极深化医疗改革。按照医共体建设要求,医共体针灸康复中心在7月27日进行了揭牌,建成“中医馆联合体”11个,覆盖了全部镇卫生院,新建“中医阁”3个,长期下沉中医师到各镇分院坐诊8人,安排98人次参加基层义诊巡诊活动。举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1期,推广应用中医适宜技术5项。先后承担了“8.24”全市三个共同体现场观摩会,“9.14”全市卫健系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现场观摩会,“9.20”全省电信系统医共体建设现场会参观点任务。接待各类调研考察30余次。(二)扎实提升医疗质量。开展“大练兵、大比武、大培训”,推行以赛代练的培训模式,突出中医药特色,在护士节前夕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开展平衡火罐技能竞赛活动,有效提升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中运用。积极参加医共体总院举办的各类线上和线下培训班,定期开展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培训,落实考核制度,质控办、院感办每月对全院各科室医疗质量和院感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梳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结果,制定整改措施,医疗质量管理体系逐步搭建完善,医疗质量与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三)有效提升医疗能力。充分利用业务场地和医师资源,4月皮肤科正式开诊,5月门诊外科正式开科,6月康养大厅投入使用,8月放射科正式运行,12月精神病区(心身医学科)开科,为我院业务拓展注入新的活力。(四)稳步推进队伍建设。加强对口帮扶衔接工作,接受省中医医院支援医师7名、金坛支援副主任护师1名。选派4人到省中医医院、交大二附院、西安市七院、安康市中医医院进修学习。招聘财务、医学影像技术本科生2名,备案制编制护士3人,5人通过中级职称考试,2人取得执业医师资质。(五)全面推进医养结合。持续推进“医院+机构”模式,加强与瑞泉养老公寓合作,积极开展“送医上门”和点餐式服务,全年累计巡诊24次,服务人群1000余人次;对三所养老机构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了失能评估及健康服务工作,评估工作共计完成304人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中医理疗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为行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全年收入1699.74万元。同时也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降低了医疗负担。三、存在的问题。(一)门诊诊疗人次减幅明显。搬迁后,门诊共计减少6037人,其中1-4月减少442人次,下降4.5%,5-12月减少5595人次,下降37.7%。诊疗人次的减少不仅对医疗收入有较大影响,而且减少了住院人次的收治病源。(二)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精细化管理和优质服务上还存在差距。四、改进措施。(一)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力度,不断提高特色中医服务水平,利用各种途径和平台,高薪聘请1-2名高年资中医师,继续招聘紧缺医学本科生2名,靶向选拔2-3名青年医师进修学习,面向基层遴选1-2名紧缺人才。逐步形成人有专业,科有重点的格局,带动医院的整体发展,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的核心竞争力。(二)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保健养生作用,以中医药健康管理和65岁老年人健康管理为切入口,坚持把中医药服务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模式有机结合,变“等客上门”为“敲门服务”,提供菜谱式服务、点餐式消费,方便行动不便老年人享受家门口的理疗保健服务,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五、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坚定不移推动医共体建设。一是持久瞄定既定目标。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紧盯改革发展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推动“中医阁”建设、中医师下沉支医、中药饮片集采、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工作,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二是积极打造共建模板。结合医院发展思路与资源优势,积极争取总院加强特色优势专科建设,形成建设合力,达到县级资源整合示范效应。三是持续探索中医改革。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框架内,进一步推动“中医馆联合体”内涵建设,争取政策和信息化支持,在人员互动、中药同质、系统同步、利益分享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找准小切口,切实解决镇卫生院中医馆有阵地、缺医生,有药房、缺服务的问题。(二)千方百计推动中医院发展。一是全力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多个渠道向上级项目、业务主管部门多汇报、勤走动,提前谋划项目,积极跑要项目,秉承“项目不分大小、保证每年都有”的原则,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利用项目资金支撑特色专科建设,推动业务持续发展。二是千方百计寻求发展路径。多种形式争取省中医医院、市中医医院、市中心医院等二、三级医院的真心帮扶,利用现有帮扶医生,采取学科帮扶的形式,逐步建设老年病科、治未病科等中医特色科室建设。在临床医疗中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扩展熏蒸、药浴、敷药、抚触、刮痧、小儿推拿等中医药服务项目,满足群众多元化的中医药需求。三是积极推进医养结合企业融资模式,盘活闲置资产,利用优势资源,聚力形成“医院+平台+企业”多元融合的运营模式。四是积极探索公卫服务管理。成立中医药健康医师团队,试点开展中医药服务“进机关”活动,邀请支援专家开展上门服务,针对广大干部职工中的慢性病等重点人群,制定个性化中医健康服务管理方案,待时机成熟逐步推广到社区居民,切实增强城乡居民的中医获得感。(三)多项措施保障目标实现。一是持续开展经济管理。按照“一提一降”的思路,持续落实经济管理年“十条”措施,加大内部潜力挖掘力度,强化绩效工资考核力度,全面推行院科两级核算,从水电、纸张、墨粉和耗材等细节入手,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的小事做起,实现节支增效。二是强化作风保障改革。切实做到行动快、工作实,聚焦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强化作风建设,延伸到院务管理、建章立制、环境卫生、服务态度等范畴,通过强化医疗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医德医风、院风院纪和运行机制建设,坚持“以案促改”“以罚促改”,进一步激发我院搬迁发展的内生动力和信心。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许可的业务范围:内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精神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中西医结合科、康复医学科、医学影像。《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限:自2022年05月9日至2027年05月8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