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全县动物疫病的预防、防控、扑灭、检测工作,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预警、防控风险评估工作,动物免疫用于生物制品的组织供应和物资管理等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佳州街道逻城路24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军卫 | |
开办资金 | 7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佳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6.23万元 | 19.86万元 | |
网上名称 | 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县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下,强化措施,精心组织,全县动物防疫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县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一、业务开展情况1、春秋两季动物集中免疫效果良好根据县政府印发的有关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文件要求,我县春防工作从3月1日起,4月20日结束;秋防工作从9月1日开始,10月20日结束,对全县各镇(办、中心)、畜禽实施了集中免疫,猪牛羊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病应免尽免,小反刍兽疫应补尽补,免疫率和耳标佩戴率均达100%,兽医实验室检测抗体水平均达到国家要求的70%以上,全县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2、动物防疫责任层层落实到位在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基层区域站工作目标、任务及责任,并对防疫时间、防疫重点、档案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切实将动物防疫责任落实到位。3、保障动物防疫物资充足一是全年累计调拨猪口蹄疫疫苗19万毫升、;牛、羊口蹄疫双价苗52万毫升、奶牛A型口蹄疫苗0.2万毫升、小反刍兽疫疫苗25万头份、布病疫苗24万头份;禽流感疫苗48万羽份。猪蓝耳疫苗3万头份,猪瘟活疫苗16万头份。同时,鉴于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发展态势,结合单位实际,我中心及时购置储备了足量的防疫物资:消毒药品0.8吨、防护服2200套、一次性手套2500双、医用口罩1500个、注射器2000只、鞋套1200双等。二是强化疫苗和耳标管理。在疫苗和耳标的调拨、分发、使用环节上由专人负责,严格规范储藏,随时按需发放,严禁将牲畜耳标和畜禽疫苗随意超量发放,杜绝了浪费,保证了质量,极大的提高了防疫效果。4、严格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在春秋两季动物集中免疫期间,我中心在局机关的领导下,成立督查组多次深入镇村开展防疫督查工作,主要督查了镇(办、中心)、村两级动物防疫人员到岗情况、驻场疫情观察员和干部包村责任人到位情况、动物免疫、监测、免疫档案的填写情况及免疫密度、挂标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真正做到了“领导到位、责任到人、冷链到底、疫苗到员、档案到户、标识到畜”。5、动物防疫信息体系建设不断健全我中心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安排专人负责,确保疫情报告网络畅通。在春秋防疫工作开展期间,组织镇村两级防疫人员开展陕西智慧动监微信公众号防疫检疫及“小牧丁”app操作培训,严格按照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系统和榆林市疫苗管理平台要求进行如实上报,及时更新,确保各类数据真实有效。二、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结合全县人间布病发病实际和“两病”监测实施方案,成立“两病”监测工作组深入我县11个镇、街道办25个村对87个羊子养殖户所养的9680只羊子进行血清学监测,共检出布病阳性羊37只,阳性率0.38%;对全县奶牛和种畜进行100%全检,共监测奶牛75头、肉牛296头,布病监测结果均为阴性。同时对其进行了结核病检验,未检出结核阳性牛。对检出的阳性羊已全部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对养殖场地及环境均做了全面彻底消毒处置。按照文件及国家有关政策,已及时对涉及养殖场户阳性牲畜进行了补偿。三、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圆满完成根据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在组织做好口蹄疫、禽流感、布病和马传贫、马鼻疽等国家重点病种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对猪瘟、小反刍兽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新城疫、布病、结核病等疫病进行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2024年全年共检测各种动物有效免疫抗体血清样品3140份,其中:检测猪、牛、羊O型口蹄疫1560份,小反刍兽疫520份,高致病性禽流感520份,布病520份,奶牛O-A型口蹄疫20份;全年“两病”检测2420份。其中禽流感和新城疫各600份,口蹄疫120份,小反刍1000份,猪瘟100份;给市送检样品470份,其中非洲猪瘟240份、禽流感和新城疫各60份、口蹄疫60份、猪瘟和蓝耳各50份及小反刍兽疫60份。经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坚持每月疫情报告工作,分析诊断动物疫情,做到科学评估、提前预警。2024年全年接到乡镇、养殖户疫情报告8起,我中心第一时间汇报分管领导,组织专家组深入一线开展流行病学调研,综合分析很好的帮助养殖场户解决养殖热点难点问题,收到了良好效果。四、“先打后补”工作稳步推进根据省市县有关先打后补文件及会议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我中心在去年开展“先打后补”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2024年度“先打后补”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机构,安排专人负责。全县共有15家规模养殖场参与.2024年全年对参与先打后补的养殖场户开展了2次免疫抗体监测,经兽医实验室化验检测抗体水平均达到国家规定水平70%以上。五、产地检疫工作有序开展2024年我县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有序推进,顺利开展。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检疫,规范出具检疫合格证明,确保动物及产品质量安全。全面推行电子出证,实现检疫信息实时可查,加强调运监管,保障运输过程安全。目前设有13个产地检疫报检点,均是无纸化出证。截止12月5日,累计开具纸质版和电子版检疫A证4张,产地检疫肉羊1张40头,产地检疫肉牛3张118头;开具检疫B证2054张,其中生猪B证1916张,检疫生猪75139头;羊子B证119张3884只,肉牛18张52头,蛋鸡1张8000羽。六、培训工作不断加强一是强化养殖实用技术培训。与各镇政府和佳县各镇区域农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加强合作,深入各镇、(办、、中心)、重点脱贫村开展养殖实用技术培训,效果良好。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300余人次;开展集市宣传6次,参与人员400余人次;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0余份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工作。今年以来,我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类技术培训班7次,很大程度提升了专业技术水平。三是创新培训宣传机制。为更好服务养殖场户,我中心开拓创新,与佳县移动公司合作,第一时间将近期发生的各类疫病和养殖行业信息等知识发送到养殖场户手机上,每月至少发送1至2条信息,效果良好。七、严明工作纪律,转变干部作风按照县委县政府干部工作纪律要求,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及双述双亮工作,继续对单位所有干部职工进行刷脸签到,严格履行请销假制度。为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全力做好为养殖群众服务工作,要求所有干部每月深入镇村开展畜牧养殖技术培训及指导生产服务工作1至2次,拉近与养殖群众的距离;积极开展人畜共患病及较大动物疫病的调研工作,形成调研报告,有力的转变了干部工作态度,极大地提升了干部工作效率,很好的塑造了我县动物防疫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八、结对帮扶工作持续开展按照县委政府文件要求,持续推进单位结对帮扶工作,巩固我县精准扶贫成果,防止脱贫户返贫。我中心结合单位人员实际及时选派人员驻村、干部结对帮扶,多次召开结对帮扶干部深化帮扶工作会议,组织结对帮扶干部每月至少深入所帮扶的脱贫户家中1-2次,制定巩衔户巩固计划,强化对巩衔户的各项帮扶政策宣传,建立健全村户内台账资料,一如既往开展好结对帮扶工作,切实做到帮扶群众持久稳定脱贫。九、取得效益1.全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绩显著2.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针对检出的布病阳性羊子全部进行了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在开展“两病”监测过程中,通过宣讲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知识、发放布病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了群众布病防控意识,有力的保障了我县畜牧业健康平稳发展。3.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满足了养殖场对强制免疫疫苗的多样化需求,有力促进了养殖场依法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全面提高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十、存在问题1.村级动物防疫员工资较低,年龄偏大,防疫队伍不稳定。建议相关部门适当提高村级防疫员工资待遇,保证防疫员对防疫工作积极性。2.县政府对畜牧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卫生津贴文件未出台,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十一、整改措施1.加快吸纳年轻专业人员加入,提高村级防疫员工资待遇。2.积极对接相关部门,争取专业技术人员卫生津贴。十二、下步计划1.稳步推进“先打后补”工作,为将来全县全面开展“先打后补”工作奠定基础。进一步加强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监测工作,确保我县公共卫生安全。2.充分准备,做好省、市等上级业务部门对我县兽医实验室的延展复检工作。3.圆满完成市级业务部门及县局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继续做好做实我县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加强流行病学调查,保证各种畜禽应免尽免,抗体水平常年保持在70%以上。4.做好产地检疫及肉蛋奶质量安全检测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