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佛坪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水产养殖生产、投入品,销售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落实五项制度、两项登记、宣传、检查及违禁药物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全县渔业养殖产业技术推广、培训、项目申报,水产品产地认定及产品认证工作;负责全县水产养殖品种、数量、产值的统计年报工作;负责填报水产养殖病情测报工作。 | |
住所 | 佛坪县袁家庄镇南环路2号 | |
法定代表人 | 谭德贵 | |
开办资金 | 8.6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佛坪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5万元 | 2.0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以稻渔综合种养为抓手,强力推进全县渔业绿色发展。结合汉中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5万亩,实现“千斤粮,百斤鱼,万元钱”的发展目标。中心积极与自然资源局、县环保局等相关部门衔接,全县发展稻渔综合种养200亩,成立稻渔综合种养专家技术服务组,编印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手册》,既宣讲了稻渔产业相关政策,又涵盖了稻渔主要模式技术要点,在全县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培训3次,培训5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800余份,开展现场指导16次,为全县稻渔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收货水稻10万斤预计收入40余万元,收货鱼4.5吨预计收入80余万元,综合产值210万元。(二)多措并举,确保全县水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向好。一是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领导和夯实责任。一年来,坚持水产品质量安全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做好水产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衔接和督办落实。细化了推进措施和工作职责,把管日常和管长效有机结合起来,完善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二是加强宣传和培训。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编印《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宣传手册,发放资料100余份,发放《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300余份,通过“两微一端”等媒体宣传水产品质量安全情况,积极普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同时,加强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培训,结合稻渔综合种养、渔业安全生产等相关产业技术服务,参加市局举办线上培训养殖技术、质量安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4次,培训人员18人次。三是做好源头管控。以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治理行动、部委省市开展的“七条鱼”药残整治为抓手, 不定期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查,深入调研,做好安全风险预测,及时反馈。以养殖尾水处理、鱼稻、鱼菜共生综合种养等技术推广为载体,认真开展养殖尾水处理、用药减量等“五大行动”,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督促和指导全县辖区内14户重点养殖经营主体(公司)、3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签订《水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明确“生产者是养殖生产环节水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法定责任分工,履行法律义务,规范生产行为,杜绝禁用渔药使用。四是加大抽检力度。开年以来配合开展省市级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5个样品,自检5个样品,所有检测中均未发现使用禁用药现象。水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100%,超过年初确定的合格率为98%的目标,保证了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三)认真开展水产养殖疫病测报工作,确保全县渔业生产安全。严格按照省市要求,认真组织辖区定期开展水产动物疫病测报工作,每月按时上报5个监测点的疫病发生情况,截止目前共上报测报数据15条,同时还完成了市级鳟鱼病毒采样送检工作,并指导全县冷水养殖户14户(场)做好病害防控工作,确保全县渔业生产无较大疫病发生。(四)以基地为平台,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优化全县渔业生产结构。以陈家坝镇秦地南农林科技公司、佛坪县景齐鲟鱼繁育有限公司智慧渔业试验示范基地为平台,在不断加强示范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的同时,积极开展水产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一是认真开展水产良种保种繁育工作。认真做好常规鲟鱼、秦岭细鳞鲑等的苗种繁育培育工作,共培育常规水产良种100余万尾,为全县渔业生产和鱼类增殖放流做好苗种供应.开展各类增殖放流6次,累计放流鲤、鲢、鳙、多鳞白甲鱼等62余万尾;二是积极开展渔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及示范工作。在稳定发展常规品种的基础上,中心加快“西杂”鲟鱼、金鳟、虹鳟等名优水产品的示范推广;继续大力推行池塘冷流水养殖、大水面生态养殖等一系列高效、生态的养殖技术,全县养殖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积极做好项目实施工作。今年实施2024年省级渔业绿色发展项目资金100万元和秦岭细鳞鲑繁育、增殖放流专项资金30万元,实现了以项目促基地发展,以科技促渔业发展的目标。四是以基地为平台,构建现代渔业展示新窗口。结合我县土著鱼类养殖基地,积极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专家来我县开展冷流水养殖新技术推广、养殖基地现场培训、观摩教学,大大提升了我县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养殖理念和技术水平。五是积极申报全国农产品名特优新“佛坪鲟鱼”被农业农村部收录,并于2024年4月20日颁发了证书。(五)扎实做好渔业统计工作,按要求完成渔业统计报表。按照省市渔业统计工作安排,认真完成渔业统计季报、半年报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各项统计工作任务。(六)主动补位,认真完成县局交办的各项工作。一是面临繁重的全县渔业绿色发展任务和目标,主动到镇村全面开展日常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等技术指导工作,保证了半年目标任务的完成。二是积极参加了省市水产养殖技术创新、检测培训会4次、全市稻渔综合种养现场会2次。三是完成了全县有害水生生物入侵普查第二阶段工作任务,掌握了为全县养殖水产种类、群体数量、区域分布、特征特性等基础数据。四是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制作展板5面,印发宣传手册100余册,向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普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宣传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积极性。五是积极谋划我县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项目,高质量实施,进一步推动我县冷水鱼产业品牌提升,健康有序发展。一年以来,前后配合局综合执法对开展县镇同步禁捕联合执法5次,开展十年禁捕进“四进”宣传活动,发放国家重点一级、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科普宣传画和禁捕宣传单1000余份,禁捕常规问卷150余份,社区、学校现场宣讲禁捕法律法规2场次。开展涉鱼案件渔业资源修复增殖放流活动2次,放流珍稀濒危鱼苗2.5万余尾。结合“6.6”全国放流日,组织开展秦岭细鳞鲑土著鱼类增殖放流活动1次,投放人工繁育驯化的秦岭细鳞鲑鱼苗3000余尾。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近年来,国家和省市对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资金扶持力度随之增大,加之我县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冷水鱼养殖水面面积由原来的305亩增加到现在的500余亩,逐步形成渔业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水产品年产量达到1039吨,产值达2390万元以上。全年水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100%,超过年初确定的合格率为98%的目标,保证了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开展各类增殖放流6次,累计放流鲤、鲢、鳙、秦岭细鳞鲑、多鳞白甲鱼等62余万尾,极大恢复渔业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近两年我县冷水鱼发展势头迅猛,技术培训需求激增,而我中心技术人员技术知识薄弱,技术更新滞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2.品牌建设力度不够,渔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虽然我县水产品品牌建设得到一定发展,但市场知名度不高,市场带动效应还不明显,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二)改进措施1.加强农业科技宣传培训,转变群众增收观念,从农业科技、思想意识、投资风险等方面助推农民脱贫。2.做好统领规划,优化渔业产业布局,稳定现有水面养殖面积,大力开展以鲟鱼、鳟鱼为主的特色冷水鱼养殖,推广稻渔生态种养模式,并积极利用现代化的养殖技术,重点打造水产养殖专业村、镇,成就特色渔业品牌。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5年,我们将继续以《佛坪县农业“十四五”规划》和《汉中市推进渔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指引,以《汉中市加快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重点,计划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陆基高位池养殖、池塘标准化养殖技术指导。继续高质量推进渔业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稻鱼、特色养殖、冷流水等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工作,加强在养殖源头实施过程中的督促、指导,确保养殖标准化,高质量完成2025年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任务。二是加大产地水产品抽检力度。积极配合省市产地水产品和风险监测抽检工作,开展并督促各养殖场(户)做好药残快检工作,重点开展常规水产品、名优、冷水鱼等药残检测工作,确保全县水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8%,全年无水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发生。三是加强苗种生产管理。督促指导苗种生产单位健全完善生产、用药和销售记录,加强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确保苗种质量符合标准,同时加大县外采购苗种的质量管理,严禁采购有问题的苗种,严禁在运输过程中使用禁用药物。四是加强宣传和技术服务。结合佛坪县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为契机和《汉中市推进渔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聚焦渔业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充分发挥我县冷水鱼养殖产业的优势,大力推广绿色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和模式,加强水产技术培训和服务,积极宣传全县渔业工作成效,为我县渔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