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宜君县> 宜君县文物管理所

宜君县文物管理所

发布时间: 2025-03-19 09:33
单位名称 宜君县文物管理所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承担全县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和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制定全县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指导其管理工作。
住所 宜君县万寿路27号
法定代表人 赵联强
开办资金 4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预算管理
举办单位 宜君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6万元 39万元
网上名称 宜君县文物管理所.公益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所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夯实文物管理责任。今年以来,我县高度重视文物安全,不断强化主体责任。按照田野文物属地管理的原则,与各乡镇签订了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与各文保员签订了《田野文物安全保护协议书》,进一步落实了县、镇(乡)、村、文保员四级田野文物保护责任,确保田野文物安全。加大田野文物管理。规范田野文物管理,对县保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环境综合治理。一是投入20余万元,先后对长城1~10墩台护栏塌陷底座进行了修护加固,护栏进行了防锈处理,偏桥段墙体加装了护栏,有效防止了人为破坏和牲畜侵扰。二是常态化开展环境治理。坚持每季度对花石崖石窟、汤泥河摩崖造像、榆舍戏楼等文物点和魏长城遗址部分点位及1~10号墩台、杂草、树木和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清理,展示文化遗产的对外形象。三是重新选聘文保员。按照由文保单位所在村组推荐、乡镇审核逐级上报,县级文旅部门审批的程序,选聘50名责任心强、年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热爱文物事业、且能够适应野外巡查的群众文保员承担文物巡查管护责任工作。统一规范宣传标识。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引导,统一设计制作文物点保护标识、公示牌。统一为长城1~10号墩台、榆舍戏楼、汤泥河摩崖造像、花石崖石窟等文物点制作标识牌、简介、文物保护法(长城保护条例)、四级保护责任等宣传公示牌,明确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边界范围,大大提升群众文物保护意识,营造全民参与文物保护氛围。严格文勘审批流程。坚持先调查、后立项,先考古、后出让的原则,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完成柴家沟铁路专用线项目、马泉村核桃制品加工厂等28个项目前期文物调查和13批次风电项目农用地专用和土地征收涉及文物压覆前期调查工作。消防设施对标补短全面完成。投入40余万元,重点对博物馆消防水泵、箱稳压泵、烟感报警器、安全疏散指示标识、应急灯、消防广播备用电源等进行了升级改造,同时购置了消火栓泵、稳压泵及控制柜等消防设施,安装水箱118方,铺设消防管道500余米。保障了馆藏文物及参观游客安全。文物普查工作成效显著。按照国家、省、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统一安排,成立了宜君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双组长制”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组建了县“四普”办公室,制定印发了《实施方案》《宣传工作方案》,召开了宜君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完成了不可移动文物新发现线索排查、普查培训、设备购置等前期准备工作。我于6月24日开始,8月23日结束,4个普查队22人历时60天,深入全县119个村610村民小组进行走访、排查、调查,完成全县“三普”315个文物点野外调查和百余处新发现线索核查认定。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2024年,宜君县文物管理工作围绕文物保护与利用,积极履行职责,取得了多方面显著成效。一是文物保护意识提升。通过统一设计制作文物保护标识牌、宣传栏,结合《文物保护法》《长城保护条例》等法规的普及宣传,全年开展“文化遗产日”“文物安全宣传月”“文物进校园”等主题活动20余场,通过实物展示、文物拓片印刷体验等形式,覆盖群众及学生超5000人次,使“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人心。二是普查宣传广泛。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通过多种创新形式宣传,发布大量宣传信息,提高了公众对文物普查工作的支持与参与度。战国魏长城、石窟群等资源,被纳入《宜君县文旅融合发展规划》,相关成果被央视、省、市县栏目专题报道,县域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三是保障公共安全。完善消防设施,提升博物馆安全系数,为参观游客提供安全保障,同时也保障了文物安全,维护了公共文化资源的安全稳定。三是加大文保项目的申报争取。先后申报了宜君石窟群部分石窟保护加固项目、榆舍戏楼安防工程项目、博物馆安防工程项目、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4个项目,均已经国家文物局批复立项,保护方案、投入资金已通过评审,财评金额549.03万元,项目资金待批,2025年全面实施。四是加大文保项目立项储备。2024年策划包装申报文物保护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3483万元。分别为战国魏长城遗址安防工程项目;战国魏长城本体保护及维修加固工程;秦家河、汤泥河摩崖造像、后桥石窟3处石窟本体保护项目;完成了汤泥河、关地坪、花石崖、牛家庄石4处石窟群安技防项目储备;宜君县博物馆消防项目;博物馆展陈提升项目;宜君县石窟群数字化保护项目。其中,战国魏长城本体保护及维修加固工程项目立项报告已经省文物局批复,正在做设计方案。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在文物保护利用中,虽然我们做了一定的工作并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我县田野文物分布广、数量多,加之专业人才匮乏,在文物价值挖掘、活化利用、现代化展陈展示方面,与文物工作的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四、改进措施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强化文物保护底线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在文物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引入先进的文物监测和保护技术,如利用3D扫描技术对田野文物进行数字化存档,为后续研究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提升观众参观体验,更好地展示文物价值。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通过合作开发文创产品、举办展览等形式,实现文物的活化利用。切实做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五、2025年度工作计划完成文物普查任务。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初步整理,做好相关文物认定及对外公布前期准备等年度工作任务。加强文物安全管理。加强田野文物、馆藏文物安全管理,做好田野文物的环境整治和日常管理,层层签订田野文物安全责任书,夯实文物安全责任。规范文保员的管理,举办文保员的业务培训班,提升文保员综合素质。完成田野文物点市级以上文保单位公示。加大文物点、文物库房的安全巡查和检查力度,及时整改隐患,确保文物安全无事故。加快文保工程实施。完成榆舍戏楼安防工程、博物馆安防工程、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宜君石窟群部分石窟保护加固项目等4个文物保护的实施,严格遵循文保工程流程、程序,严把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全面提升文物保护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策划、储备文保项目3至4个。加强文物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适时召开消防安全培训会,组织全体人员进行消防演练,并学习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和相关知识,确保博物馆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