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宜君县> 宜君县棚户区改造中心

宜君县棚户区改造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19 09:32
单位名称 宜君县棚户区改造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执行中、省、市有关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相关规定和政策等。
住所 宜君县人力资源办公楼
法定代表人 杨龙阁
开办资金 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预算管理
举办单位 宜君县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197.77万元 1443.12万元
网上名称 宜君县棚户区改造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7月17日变更举办单位,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24年我中心严格遵循中省市关于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的决策部署,以“改善民生、提升品质、促进发展”为宗旨,聚焦政策落实、规划统筹、项目实施和群众权益保障,扎实推进棚改工作。规划引领,科学实施改造计划依据省市棚改政策,编制完成《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2023-2025)》,明确县城重点片区改造时序,优先保障安置房、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配套建设,确保改造与城市发展有机衔接。项目攻坚,高效推进建设任务,棚改安置房建设等新建安置社区服务中心等设施,主体工程完工率达100%,同步完善水电气暖等管网铺设。基础设施升级,投改造市政道路、雨污管网,新增绿化及公共活动空间,显著提升片区人居环境。资金统筹,强化规范管理,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补助、省级专项债等资金,严格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联合审计部门开展资金使用督查,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转。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商业开发,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民生为本,保障群众权益,阳光征迁,公开征迁政策、补偿标准及签约进度,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全年化解矛盾纠纷,实现“零信访、零诉讼”。回迁服务:设立“回迁群众服务专班”,协调解决装修、物业等难题,开展政策宣讲多次,惠及整个棚户区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协调联动,凝聚工作合力。建立“部门联席+属地联动”机制,联合自然资源、住建、财政等部门破解审批、管线迁移等堵点问题,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确保项目合规推进。2024年,我中心以政策为纲、民生为本,全面完成棚改任务目标,推动城市更新与群众福祉双提升。下一步将持续优化服务、创新机制,为棚改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4年我中心实施龟山棚改项目、友谊西路老街等9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改造1320户,2190套。截止目前,各乡镇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楼已全部建成,部分被居民已回迁入住,居民全部回迁到位。龟山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协议已全部签订完毕,4栋安置房建设主体已全部完工,目前正在实施室外配套设施建设,计划6月底进行回迁安置选房工作。乡镇棚改项目135套安置房已建成,目前正在实施安置房基础设施建设。货币安置协议已全部签订完毕,已全部拆除完毕。教场片区棚改项目协议已全部签订完毕,已全部补偿到位,拆除全部清零。我县棚改项目直接拉动建筑业、建材业、运输业等上下游产业产值增长。通过“专项债+社会资本”模式引入资金,发行棚改项目收益债,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完成土地整理,实现土地收益。为县域财政增收提供强力支撑。同步带动周边商业地块增值。我先棚改促进财税贡献持续提升,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棚改项目直接产生税收贡献,其中土地增值税、契税等地方留存部分占比较大,较2023年增增长较多。通过安置房配建商业综合体、社区商铺等业态,新增市场主体登记多家,预计年经营性税收会有较大突破。同时,节约财政兜底成本,通过市场化安置减少保障性住房建设财政支出,资金使用效率大幅提升。我县棚改项目产城融合效益凸显,培育新兴消费场景依托棚改腾退空间,建成产城融合示范区,引进智慧农超、仓储物流、社区养老等业态,新增就业岗位多个,带动居民人均年增收。配套建设电商产业园,吸引多家电商企业入驻,年交易额突破。实施“棚改+文旅”工程,修缮历史文化街区多处,开发非遗工坊等文旅消费空间,全年接待游客多次,衍生消费。今年来我中心还实施了城市更新重点区域部分棚改项目,棚户区改造对象为县城市更新重点区域部分房屋规划红线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物及电力、通讯、广播、有线电视和自来水杆、管、线。涉及部分企事业单位和25户居(村)民,总建筑面积约16000㎡。三、存在的问题。我县部分乡镇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房建设进度较慢。棚户区改造项目由于国开行贷款政策调整,剩余贷款资金不再发放,影响项目推进进度。全县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工作有差距,个别项目推进缓慢。群众对于棚户区改造项目政策了解的过于片面,政策理解不够深入。部分群众群众政策法规意识淡薄。棚户区改造工作中拆迁补偿款、安置房等落实周期长,导致矛盾纠纷。拆迁资金申请困难,部分资金未能及时兑付。部分群众认为补偿标准不高,对经济困难的拆迁户无力购买超出部分的面积,造成无房可居的问题。还有部分群众觉得安置不理想,安置房没有老宅房地理位置好的情况。包括环境、上学、就医、出行、配套服务等问题。从而加大拆迁难度。四、改进措施。对于棚改贷款问题我中心要明确目标责任,加快项目推进。抓好工程质量,树立安全意识。棚改项目要加强安置房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工作,定期进行工程质量排查,夯实建筑工程五方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具体措施,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施工人员的培训,对发现的质量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及时向县政府及县财政局汇报棚改贷款情况,加快贷款使用,及时做好贷款偿还。棚改贷款项目单位积极与省开行、省债务中心沟通对接,根据项目进度,准备好贷款使用资料,加快贷款资金使用。老街、友谊西路棚改项目要与县财政部门对接好还款事宜,确保贷款本息按期足额偿还。我中心坚持“宣传先行、政策透明、群众参与”原则,通过“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模式推进群众工作。线上依托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发布政策解读,阅读量超10万人次;线下组织党员先锋队开展“棚改政策进社区”活动,举办宣讲会,发放《安置补偿手册》。设立“阳光棚改”公示栏,实时更新签约进度、补偿标准,开通24小时咨询热线,累计解答群众疑问多次。通过“模拟签约”“样板房体验”等方式增强群众获得感,全年实现协议签约率98.5%,未发生群体性事件,为改造工程奠定坚实民意基础。五、2025年度工作计划。积极协调对接,解决资金缺口。积极和发改及省发债中心对接,解决五里镇棚改项目资金缺口。加快地方专项债的申请工作。加快贷款使用,做好贷款偿还。棚改贷款项目单位积极与省开行、省债务中心沟通对接,根据项目进度,准备好贷款使用资料,加快贷款资金使用。老街、友谊西路棚改项目要与县财政部门对接好还款事宜,确保贷款本息按期足额偿还。协调解决棚改工作遗留问题。并积极做好棚改政策宣传工作,为今后棚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