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发布时间: 2025-03-19 09:32
单位名称 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编制全省农业(粮油作物)技术推广规划和计划;区域内关键农业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农业技术项目推广和相关服务;农业技术的宣传、培训。
住所 西安市习武园27号
法定代表人 赵建兴
开办资金 1050.7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15.57万元 1091.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我单位在省农业农村厅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报告如下:(一)突出增密提质,推广两大技术。明确两大主粮增产目标,突出“一增一提”,全要素集成,大面积推广,提升增产潜力。一是集成推广小麦宽幅沟播技术。聚焦小麦播种质量提升,围绕“一优二改双控”关键技术落地,提升小麦播种质量、蓄水保墒效果、肥料利用效率,加快小麦宽幅沟播技术在小麦主产区推广应用,建设小麦宽幅沟播技术示范区543万亩,助推2024年小麦总产达到425.03万吨。二是分区推广玉米“5335”集成技术。因地制宜,制定三大区域玉米密植高产技术标准,组织实施玉米增密度推广457.7万亩,占全省玉米总播种面积的24.3%。(二)聚焦单产提升,优化种植制度。依据种植作物,优化耕作制度,聚焦提高单产水平,聚合技术集成协同,聚力增产技术推广,提升增产潜力。一是优化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一年两季超吨粮模式。以小麦宽幅播、玉米增密度为核心,配套优质品种、合理播期、肥水调控等高产技术,打造小麦玉米周年产量超吨粮高产示范田,引领关中灌区实现大面积两料协同增产。二是深化渭北陕北地区春玉米“一季吨粮”模式。推广以水肥精准调控和双沟膜侧种植技术为核心,配套适度增密、滴水出苗、集雨补灌、一喷多促关键技术,实现春玉米种植区“一季吨粮田”。三是熟化陕南稻油协同高产高效绿色生产技术模式。统筹水稻“壮秧两增一控”和油菜“一增三控”技术,突出水稻油菜生产周期高效衔接、周年协同高产,取得增粮增油增收多重效果。(三)突出均衡增产,强化示范引领。聚焦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统筹推进粮油绿色高效提单产项目和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引领粮食生产。一是推进县域“整建制”。围绕4大粮油作物,集中优势区域,集成高产技术,突出整县推进,在全省建设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县13个,节水增粮增效示范县3个,玉米、小麦、大豆和油菜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22个。二是打造“吨粮镇、吨粮村”。创新推广方式,优选地力条件好、管理水平高、技术队伍强的镇村,打造“吨粮镇”6个、“吨粮村”13个。三是创建“百千万”示范方田。突出技术攻关、模式展示、示范带动同步推进,建成单产提升“百千万”示范方田4184个,创建百亩攻关田2837个、千亩示范方1253个、万亩高产片94个,实现点、线、面示范引领,辐射周边740万亩,带动700余个新型经营主体、3万余农户参与项目实施,成为全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重要抓手。(四)拓展作物范围,均衡提升产能。围绕秋粮作物单产提升,扩大实施区域,拓展作物范围。一是集成推广马铃薯“良种两增一防”技术,主推脱毒种薯、合理密植、高垄栽植、增施磷钾、绿色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二是集成推广集成推广谷子地膜覆盖穴播技术,主推选用良种、覆膜穴播、合理密植关键技术。三是集成推广高梁全膜深沟播技术,抓好优选良种、覆盖地膜、规范播种、一次施肥等技术推广。(五)深化试验示范,增强技术支撑。围绕主要粮油作物生产瓶颈和生产需要,坚持“三易”原则,即贴近生产实际易操作、技术走深走细易集成、解决现实问题易推广,深化试验示范。一是加大品种引进。引进新品种30个,开展品种对比试验,筛选出产量高、抗性强的新品种。二是加强技术贮备。围绕小麦宽幅沟播、玉米密植高产、大豆全苗增粒、水稻壮秧两增一控、马铃薯高垄密植增肥、杂粮深沟探墒穴播、油菜轻简化栽培等7个技术,开展试验示范18项96点次,进行集成创新。(六)紧盯关键节点,精准高效服务。紧盯粮油生产,突出技术支指导的精准性和及时性,强化措施、层层发力,扎实做好粮油生产技术指导。一是精准制定技术意见。针对今年小麦苗情复杂态势,制定田间管理技术意见,科学开展小麦田间管理。二是适时开展宣传培训。做好苗情监测,以《苗情信息快报》形式,发布小麦苗情4期、玉米苗情2期、夏粮秋粮形势分析2期,为科学研判、准确指导大田生产提供依据。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召开玉米大豆单产提升技术培训会,制定指导意见,组织全省农技系统及时开展现场观摩、集中培训、巡回指导等,派出指导组139个。(七)创新推广方式,提升服务效能。探索跨单位、跨层级、跨领域的新型协同推广模式,初步形成高效协作、上下贯通、优势互补的农技推广协同服务新方式。一是应用推广新方式新平台。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强化宣传,提高技术培训效率。二是创新推广组合方式。吸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到农技推广工作中,因地制宜探索出“数字农业+托管”、“合作社+托管公司+农户”、“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农技推广新模式。三是提升队伍综合素质。在粮油作物关键生育时期,组织开展线上视频会议、线下观摩培训等形式多样的能力提升活动,开设粮油作物技术专题培训班5场,现场观摩10余次,培训1000多人次,着力打造业务精通、服务优良的农技推广队伍。(八)推进工作融合,建强五星支部。围绕单位职能和本职工作,坚持把政治建设和推广工作贯通结合,聚焦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围绕粮油作物增产技术创新,引导党员干部把党性修养和业务特长应用到粮油生产实际,以真抓实干、担当进取的精神状态,扎实开展技术指导,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以为民服务助推党建与业务工作的融合,在全站形成凝聚力量、团结进取的良好格局。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