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横山区实验小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九年义务教育。 | |
住所 | 榆林市横山区苏庄则移民区苏榆路南16号 | |
法定代表人 | 胡增发 | |
开办资金 | 97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横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59.48万元 | 677.4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横山区实验小学.公益 | 从业人数 9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我校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横山区教育和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党建引领铸魂育人。学校坚持以党建引领全局,严格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制度。通过实施班子建设强化工程党建共建聚能工程先锋典型培育工程文体活动创新工程四大举措。创新构建12个一党建与教学融合机制,实现党组织在教育教学各环节的全覆盖,全年开展专题党课12次,组织红色教育实践8场,培育党员教学骨干3人。(二)德育创新体系构建。1.六维一体育人模式。制度育人:建立《学生行为规范十二条》等15项管理制度,实施阳光值周管理,通过文明班级月评促进习惯养成。节日育人:打造清明祭英烈端午文化节等12个特色主题活动,全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18场。活动育人:举办校园足球联赛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活动6项,参与学生全覆盖。实践育人: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小达人红色研学等实践活动,年度累计实践时长超2000小时。课程育人:开发劳技、茶艺等8门校本德育课程,形成基础+拓展课程体系。文化育人:打造最美教室道德模范雕塑群等文化阵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大赛等活动12次。2.生命安全教育。构建校-师-家长三级安全网络,实施13530安全教育机制(每日1分钟提醒、每周3分钟教育、每月5分钟演练、每学期30分钟讲座)。全年开展消防、防震等应急演练12次,安全主题班会25场,排查整改安全隐患23处。3.家校协同机制。创新四级大讲堂制度:校长每月开展管理论坛,班主任每周分享治班经验,家长每学期进课堂授课,组建12人家庭教育导师团。全年举办家长学校活动6次,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10场,形成家校共育案例集2册。4.主题德育月。构建一月一主题德育体系,开展绿色环保公益志愿等12个主题月活动,形成节日+实践+课程三维实施路径,学生参与率达98%。(三)教学改革提质增效。1.课堂教学创新。实施三阶九步教学法,建立课前精备-课中精讲-课后精练教学流程。推行分层作业模式,实现作业总量下降30%,优质作业率提升至85%。2.第二课堂优化。开设35个特色社团,实行双向选择+动态管理机制。年度开展社团展示活动6场,学生参与率达92%,其中校园足球社团获区级比赛第四名。3.实践课堂拓展。组织学生走进榆林市教育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学习,开展民俗文化研学科技创新实践等活动8次,形成研学课程案例集2册。4.教师专业发展。教研体系:构建组内磨课-校级展示-区域交流三级教研网络,全年开展教研活动60场次。能力提升:实施青蓝工程培养计划,组织新媒体技术、书法等专项培训8次,教师技能考核优秀率达90%。专业成长:积极开展、参与教学能手大赛青年教师论坛等活动,培养区级以上骨干教师3人,教师获区级以上奖项22项。5.特色课程建设。足球+课程:构建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竞赛提升体系,学生足球技能达标率95%,校队获区级联赛第四名。读写课程:实施晨诵午读暮省计划,建立班级图书角24个,学生阅读量大大提升。书法课程:开发《规范汉字书写教程》,学生书法考级通过率85%,部分优秀作品获区级以上奖励。厨艺课程:开设生活小能手课程,教会学生制作20道家常菜肴,形成校本食谱集1册。(四)后勤保障服务升级。1.规范管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年度预决算执行率达98%,物资采购公开率100%。2.队伍建设:组织后勤人员培训6次,服务满意度达95%。3.环境优化:开展美丽校园创建活动,绿化覆盖率稳步提升,垃圾分类达标率100%。4.节能降耗:实施绿色校园行动计划,年度能耗下降15%,受到上级教育部门表扬。5.设施维护:建立日巡查周检修机制,保障教学设备完好率99%。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情况。在双减政策深化实施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横山区实验小学以为每个生命绽放光彩为办学宗旨,通过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在2024年谱写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1.科研兴校结硕果。学校坚持科研强师、科研促教战略,全年共完成区级以上课题17项,其中《小学数学中低年级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等3项课题成果获市级二等奖。30余人次教师在省市级教学成果评选中斩获奖项,刘慧老师获评横山区班主任技能大赛二等奖。学校构建的阶梯式教师成长体系成效显著,培养出市级教学能手刘清列、王潇,市级好班主任高艳萍,区级教学能手刘美妹等骨干教师。2.品牌建设树标杆。2024年学校荣获2024年横山区中小学质量提升奖、2024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先进集体、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先进集体、2024年度体育工作先进集体,更以优异成绩通过“316”督导评估。3.多维效益显担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直接体现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30多名学生在市区青少年科技创新、绘画、书法、体操等大赛等赛事中获奖。家长满意度调查显示,98.7%的家长对学校育人成效表示满意,学校公众号年度阅读量突破10万次。三、存在的问题。1.履职尽责水平还有待提高,思想僵化,落实“双减”政策有待继续提高。2.学校教师队伍年龄偏大,部分教师需要培训转岗。3.课后服务思路不清晰,制度不明确,落实不到位,改变只注重知识的单一化课后服务结构。四、整改措施。1.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竭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2.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引进优秀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3.优化课后服务内容,开设“作业辅导+兴趣社团”模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建立家长监督委员会,定期开展课后服务满意度测评,满意度不低于95%。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及省、市、区教育工作会议部署。立足“五育并举”育人目标,以“质量提升、平安护航、特色发展”为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治理体系,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二)总体目标。1.党建工作: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全面夯实党建工作,全员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巩固拓展“双减”:落实双减政策,打造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协同机制。3.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构建442工程(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科学探究+演讲/阅读/写作/朗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4.教学质量提升:实现三个课堂提质增效(课堂教学/课后服务/综合实践)。5.平安校园建设:构建“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格局,心理健康筛查覆盖率100%,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6.后勤工作:不断规范后勤保障工作,完善后勤管理制度,打造智慧化服务体系。(三)工作措施。1.党建引领:方向引领强基工程。(1)强化政治建设。加强党员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党员、教师的意识形态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干部作风建设,做好“一抓三促三同步”工作。开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主题教育活动,完善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教育家精神铸魂行动,签订《师德承诺书》,建立师德档案,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实行一票否决制。(3)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清风校园创建行动,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活动2次。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清单,重点监督物资采购等关键领域,实行阳光操作全程留痕。2.立德树人:构建五育融合德育体系。坚持“五育并举”,推进“三全”育人,完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442”工程。(1)德育“六模式”创新。管理育人:精细化管理体系。节日育人:传统文化浸润工程。实践育人:社会参与成长平台。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品牌建设。课程育人:思政教育体系创新。活动育人:知行合一素质拓展。(2)构建生命安全教育体系。(3)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家校共育机制。(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3.教育教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1)三个课堂建设。(2)“四级教研”落实。(3)教师队伍建设。(4)巩固拓展“双减”成果4.后勤保障:打造智慧化服务体系。(1)完成智慧校园建设。(2)推进宿办楼教师办公室改造工程。(3)建立绿色校园长效机制,实施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4)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规范经费使用流程。(5)建立物资采购电子台账,实行阳光采购全程可溯。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4年学校荣获2024年横山区中小学质量提升奖、2024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先进集体、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先进集体、2024年度体育工作先进集体,更以优异成绩通过“316”督导评估。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