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未央区> 中共西安市未央区委党校

中共西安市未央区委党校

发布时间: 2025-03-18 16:51
单位名称 中共西安市未央区委党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研究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开展教学科研;轮训本区中层、街道党员领导干部和区属企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及科级“两委会”干部;开展党校系统的学历教育、教学。
住所 西安市未央区方新村二府庄路6号
法定代表人 罗晓璐
开办资金 150.1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西安市未央区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22.22万元 619.9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中共西安市未央区委党校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的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党校进一步把握党校办学治校规律,聚焦主责主业,践行初心使命,找准党校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口和发力点,在基层治理、干部教育、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主动发力,取得良好成效。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完善基本培训机制。进一步完善组织部门统筹、党校主办、部门联动的培训机制,形成多要素融合,多主体协同的基本培训工作格局。围绕培训对象、内容、方式、学制、周期等要素,科学制定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精准选调培训对象,合理设置培训内容,以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为重点,注重搭建符合职业化、系统化培训要求的知识框架,将舆情应对和意识形态、法治建设、安全生产等内容纳入培训,切实提升为党育才实效。2024年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43期,培训学员3509人次。(二)整合优秀教学资源。进一步扩充“现场教学库”和“师资库”,新增陕西科技大学——中国轻工业博物馆、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等13家人文遗址、展馆作为现场教学基地;从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市社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新吸纳27人为“求是讲师团”成员。(三)打造特色精品课程。建立集体备课,定期评课竞课制度,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党纪学习教育和党校培训需求,持续推进精品课建设,截至目前,共自主开发《不断开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章程建设历程》《党史上的纪律教育》《未央区基层治理模式解读》等22门课程。(四)打磨优秀调研文章。围绕未央中心工作,先后深入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及谭家街道天和新府社区、张店村等多个社区村,就小区工作站建设、城中村整治、警社共治、基层治理、城三区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文章5篇,其中,《未央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探索与创新》成功在《西安发展研究》蓝皮书上发表,助力打造基层治理的“未央样板”。在全省党校系统第38次理论研讨会征文活动中,我校参选文章《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三维探析》获三等奖。(五)持续优化师资队伍。大力推进区委党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强化引领,营造氛围,结合青年干部的专业方向和培训需求,成立课题指导小组,由分管领导和科长担任指导教师,邀请市委党校教授和兄弟区县党校优秀教师来校交流指导,通过集体备课评课、跟班学习锻炼、“以赛促学”等方式,不断帮助青年教师修炼“内功”,提升教学本领。2024年,召开备课推进会6次,外请专家辅导2次,试讲2轮,完成课题14个,授课18次。先后深入辛家庙、草滩、张家堡、徐家湾等多个街道和单位开展“两会”宣讲,共计9场次,受众三百余人。二、取得社会效益(一)依托培训基地,服务中心大局。区委党校围绕基层治理“5条工作链”,发挥“基层工作力量培训基地”阵地优势,创造性开设基层工作力量“主体班”,常态化开展基层工作力量大轮训,全年共培训各支基层工作力量1522人次。其中,区委党校承担的“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任务已于2024年8月全面完成,开设基层工作力量“主体班”,对社区(村)党组织书记、小区工作站站长、楼栋长、专职网格员等基层核心骨干人员共计761人次,进行了职业化、系统化的培训,不断壮大“头雁”阵营。(二)丰富“求是”品牌,打造“红色学府”。继“求是论坛”“求是掌中宝”“求是讲师团”后,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纵深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推出微党课品牌“求是微课”,将未央基层治理的实践与现场教学相融合,让“现场变课堂、经验变教材”,发挥微课传播优势,宣传推广未央治理模式。目前,微课第一期《新形势下基层社会治理的未央之治》已经拍摄完成,第二期正在筹备中。(三)拓宽办学渠道,延伸培训触角。积极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探索延伸培训触角,用好用活“三级党校”网络体系和智慧党校平台,通过分类指导、送教送学、共享师资库、视频教学等形式,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覆盖;2024年10月,依托区委党校创新设立全省首家区县级社会工作学校,旨在持续培养“一专多能”的社会工作“全科人才”,为基层治理服务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专业保障。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是科研咨政职能发挥不够,“为党献策”能力水平有待提高,调研报告对实际问题把握还不够准。原因是调查研究没有与教学、科研和咨政紧密结合起来,运用党的科学理论和创新成果指导实践的能力以及履职尽责的水平还有待提高。改进措施为加大调研力度,提高政治站位,围绕未央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设计调研课题,将调研成果与教学相结合,形成二者良性循环。二是青年教师授课水平有待提升,独立备课和驾驭课堂能力还不足。一方面由于党校全员参公,没有专职教师,另一方面近年来党校年轻干部较多,部分人员从学校到党校,缺乏基层工作的实际经验。改进措施为坚持遵循教育一般规律、党校特殊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围绕打造党校系统名师名课目标,针对青年教师队伍现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全方位的培养计划,打造“又红又专”的党校青年教师队伍,为提升办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四、下一步打算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立足党校职能,深耕主责主业,同时抢抓区县级党校分类建设机遇,把短板补齐、把优势放大、把特色做强,推动党校工作上台阶、出亮点。(一)强化深化基层工作力量培训基地平台作用。紧密围绕基层治理5条工作链职能发挥,针对社区(村)“一肩挑”干部、社区工作者、小区工作站站长、楼栋长、专职网格员、物管会和业委会负责人等基层工作力量履职需求,“已需为引”开展培训,细化“能力提升清单”,对口开设主体班,开展职业化、系统化、精准化提能培训,通过强基础、育头雁、树精品的培育步骤,全面提能力,补短板,为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提供高质量专业化人才保障。(二)着力提升科研咨政能力水平。围绕方书记“深化六个改革”部署和叶市长强调的“八个干”要求,结合未央实际,把准科研主攻方向,加强与发改委、政研室等相关部门联系沟通,组织教研人员走出校园“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开展具有前瞻性、政策性、对策性调查研究,形成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力争在科研咨政工作上实现新提升,更好地发挥科研咨政“智库”作用。(三)培优建强高素质师资队伍。继续坚持通过评课、磨课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苦练内功,采取送出去“学”、岗位上“练”、课堂中“讲”等途径,强化多渠道锻炼,同时进一步优化培养内容,创新培养方式,完善评价反馈机制,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成长,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四)做实做优“示范类”区县党校建设工作。按照区县党校分类建设工作要求,结合区委党校办学条件、区位特点、覆盖规模、人才队伍结构等实际情况,以落实基本培训为主线,结合未央实际、干部履职所需,打造精品课程,利用“未央智慧党校”和“三级党校”线上+线下平台,实现“全覆盖”培训和“系统化”提能,切实让“示范类”区县党校引领示范作用全面发挥。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