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统筹科技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联合社会科技力量,建设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科技资源共享共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引入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开展科技咨询、培训、合作、交流、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开展科技成果孵化、企业孵化及物业管理服务。 | |
住所 | 西安市高新区丈八五路10号 | |
法定代表人 | 侯小林 | |
开办资金 | 29555.9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7042.93万元 | 27423.76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 从业人数 8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变更情况,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推进市、县级资源统筹分中心、秦创原创促分中心融合,省市联动“挖掘”科技资源协调34家省级部门对口梳理在陕国家级、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省委、省政府和省级部门批建的面向创新主体、以科技创新为主要任务、布局在科技创新链条不同环节的各类平台基地。加强与3D打印、大数据与云计算、重点实验室等联盟的业务交流协作,充分利用西安区域科创中心季度调研督查、设备共享考核、项目立项考察与评估验收等各个环节推动科技资源普查,499家创新平台填报数据超19万条,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二)“实体化运行、实质性推进”西安区域科创中心和秦创原平台建设协助拟订“两个中心”方案、报告,梳理并确定《请求国家支持重大任务、重大改革、重大项目清单》,建立《西安“两个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及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任务分工台账,制定重点项目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督导推进重点项目实施。高质高效运行秦创原网络平台以深度整合资源,平台汇集数据信息超过1200万条。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各类人才培训1300余人次。做好计算机软考组织工作,全年报名考试人数27441人,完成工信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委托的152192份试卷阅卷任务。举办农科114平台推广培训15次,引进涉农电商102家,新增服务专家306名,新增用户8050名,解决用户问题2000余项。举办创新方法培训班6期,24名学员被认定为创新方法工程师,解决长庆油田、陕西有色等企业技术难题8项,协助申报专利10项。研究制定陕西省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运行机制并上报省委省政府领导。(三)常态化推进“三项改革”拓面扩量提质增效,专班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示范改革深入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和各地市常态化组织“三项改革”政策宣贯与项目路演活动,服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272项;征集科技成果600多项,在陕西科技成果微服务平台推介134项。协助委厅起草了《关于调整优化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的思考》《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协同事项清单》,制定了《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创新港工作专班运行机制》,梳理形成了《综合工作专班协同事项清单》,其中牵头1项、共同1项、协同4项。联合西咸新区联席会议专班,举办了“校地联动成果出港”品牌产业路演、“储能产业专场路演”等活动。(四)“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取得新进展高质量筹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成立了“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陕西)联盟,成员单位75家。组织了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成员单位座谈会、推进西北地区技术转移融合发展研讨会,设立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分中心2家。首次举办第八届陕西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博览会暨秦创原创新发展国际论坛和“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直通车活动,集中展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以来的最新科技成果,签约金额35.3亿元。(五)务实高效,高质量完成各项委托业务规范项目中心工作流程,提升项目评审服务质量。完成2025年度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形式审查6779项、项目评审1万余项、一般项目验收2148项;完成100家新型研发机构的评审、现场考察和42家中试基地、概念验证中心的现场考察工作;完成9002家高企认定评审工作;承接地市委托项目评审317项。完成2023年度科技创新券审核、现场核查、评审和补贴兑付工作。做好了电子政务、网络技术支持、网络信息安全和科普宣传等工作。陕西省科普讲解大赛升级为省一类竞赛,我省选拔推荐的选手在全国科普讲解大赛获等次奖6个、在全国科学实验展演大赛获等次奖9个,陕西获优秀组织奖。深入地市组织科普进校园等志愿活动14场。(六)统筹推进平安陕西建设和后勤服务保障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百日攻坚战”等专项活动,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全年开展风险隐患集中大排查8次,对消防安全、家属院飞线充电、公共区域杂物堆放等问题进行严格整改。完成园区高低压配电、消防系统、电梯等设施设备维修维护,及时做好水电暖等设备维修和应急抢修工作,确保中心办公区域和家属院平稳运行。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全力加强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沟通渠道,积极主动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七)主动落实乡村振兴科技帮扶任务中心派驻紫阳县定点帮扶干部1人。2024年中心领导班子带队到帮扶村走访调研、推动落实工作5次;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业科技培训2期、技术经理人培训1期,培训300余人。在帮扶村建立艾草种植科技示范基地20余亩,带动务工人员30余人。中心党委与太平村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为特困户和贫困大学生捐款7400元,资助办公用品2万余元,落实消费扶贫约1.9万元。(八)优化职能职责,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一是对标党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和省委的工作要求,主动调整优化职能定位,细化职责任务,梳理承接业务清单,拟定中心职责、内设机构改革调整建议方案并获批。二是修订了中心“三重一大”会议制度,邀请高级职称人员列席决策会议,进一步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制定《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服务政策兑现工作规程(暂行)》《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项目管理服务中心运行规则(暂行)》等工作制度,完善审批程序和工作流程,堵塞了风险漏洞。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工作作风转变。组织各部门对标中心职能职责,明晰全员岗位职责任务和岗位工作流程,建立月工作计划、周工作安排及重点任务督导制度,规范办文办事流程,员工作风转变较大,工作效率提升明显。四是注重“三项机制”运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完成中心28名同志职称晋级;稳步推进“奖优罚懒”,全年奖励激励60余人次,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