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靖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种植业技术培训;种植业技术服务。 | |
住所 | 靖边县河东农业局3楼 | |
法定代表人 | 吴清亮 | |
开办资金 | 169.1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靖边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69.14万元 | 134.36万元 | |
网上名称 | 靖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6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工作方面(一)紧盯关键关节,稳面积提单产。一是扎实推进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建设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百亩田5个、千亩方5个、万亩片1个,辐射带动3万亩,共计45500亩,项目平均亩产4500公斤,较非项目区增产1000公斤,亩增收1600元。二是实施玉米增密度单产提升行动,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法,建设百亩田40个、千亩方16个、万亩片4个,辐射带动15万亩,共计21万亩。项目平均亩产851公斤,较非项目区增产100公斤,亩增收220元。三是建设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2.5万亩。四是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支持发展高油高产品种,建设大豆0.73万亩(任务0.7万亩),复合种植6000亩,油料7.11万亩(任务7.1万亩)。五是小杂粮产业。全县完成种植小杂粮16.13万亩,总产量1.9万吨。(二)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种业振兴。一是强化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在张家畔街道新房滩村实施了紫皮洋芋、南瓜、无筋花架豆等10个老品种的展示,展示面积20亩。二是种子生产与经营登记备案,全年在网上办理种子经营备案93家;玉米生产备案13家,制种面积30000亩。三是种子质量抽检及行业管理,对辖区内47家种子企业、门店所经销的各类农作物种子进行监督抽检和行业管理。共抽检各类农作物种子128批次,品种123个。四是玉米制种监管。今年全县有玉米制种企业(合作社)13家,制种面积30000亩,品种79个,播前、播后对30000亩玉米制种田进行了转基因成分速测,未发现违规违法行为。和生产、经营的企业(门店、代销网点、合作社)签订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企业模范遵守转基因法律法规承诺书94份。(三)加强耕地保护,提质效护根基一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全年建成“三新”示范田3600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20%,示范推广缓释性肥料16800公斤,项目区测产玉米平均亩产720.77公斤。开展化肥利用率试验3个共13个处理,生物降解地膜试验7个、新型肥料试验及示范1个。完成了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的村村上墙工作,调查施肥农户112户。二是耕地质量提升工作。按要求新建6个耕地质量定点监测点,完成了11个省级定点监测的土样采集工作,共计采集土样22个。继续邀请第三方对全县耕地质量等级进行专业评价,并形成耕地等级评价报告以及数据库。对全县2023年的耕地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形成我县的耕地质量监测报告。三是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根据《陕西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实施方案》要求,靖边县普查涵盖耕地(永久基本农田)、林地、园地、草地四种土地利用类型,其中耕地170.40万亩、园地28.85万亩、林地322.65万亩、草地164.25万亩,外业调查表层样点3565个,其中耕地样点2964个、园地375个、林地141个、草地82个、盐碱地3个、地理标志样点2354个,剖面样点57个。根据省三普办要求,截止2023年底全部完成了表层样点3565个、容重样11070个、水稳定性大团聚样357个的采样工作,并于2024年9月完成了问题样的整改工作,于2024年10月完成了验收工作。目前,按照省三普办的要求,在土壤普查平台进行内业检测数据的审核工作,将于今年底全部完成数据的化验及审核,明年进行成果汇编工作。(四)抓好植保植检,强预警严把控。一是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测报工作。通过科学布设临时监测点136个(套),每周开展2-3次田间调查,发布《农作物病虫害情报》7期,发布短视频(快手、抖音等信息平台)50个次,共填报各类报表200多份。二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在全县建立农药减量增效和绿色防控核心示范点1210亩,新布设太阳能杀虫灯4台,发放粘虫板10000多张、粘鼠板600个、鼠夹500个。开展植保贡献率和防治效果调查试验面积91亩,大豆玉米带状复种除草剂科学防治示范65亩。在全县设置草地贪夜蛾诱捕器50多套,苹果蠹蛾诱捕器三组35套,番茄潜叶蛾诱捕器30多套。据调查,病虫害发生面积39.11万亩,防治面积31.27万亩,统防统治面积14.97万亩,粮食作物挽回损失1万吨以上。三是农业植物检疫工作。对制种企业申报的40份产地检疫申请进行了审核、确认和登记,受理了产地检疫申请40份,信息不完善退回3份,完成两次田间调查任务,并未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规范调运检疫审批签证,办理调运检疫申请信息59项,终止2项、因材料不全或不规范驳回3项,签发调运检疫证书19份、检疫要求书40份。(五)做好试验示范,抓典型破难题。加大与科研院校、省市业务部门的交流合作,全面准确的进行试验示范,力争探索出适合我县种植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主要进行了化肥利用率试验、不同厂家改性料吹膜降解地膜对比试验、新型肥料试验、马铃薯水肥耦合精准调控技术研究、玉米增密度单产提升技术百亩集成试验示范、玉米百亩吨半攻关试验示范、马铃薯新品种研究试验、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马铃薯旱作绿色精准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旱地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等。(六)加强宣传培训,提认知促增收为提高农户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我们积极进行宣传培训,内容涉及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转基因安全知识、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玉米增密度技术、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等,现场解答群众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放各类技术资料40000份以上,并在省市县新闻媒体发表宣传报道30余篇。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一)“五良”融合推动,单产稳步提升。以项目为抓手,综合应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为我县粮食单产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有力推动了我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科学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鼓励农民采取合理轮作、积造农家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夯实单产提升基础。二是推广粮油作物主导品种,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耐密宜机收等高产、抗性强的品种,提升粮油作物单产,助力农户增收。三是推广粮油生产主推技术,配套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开展马铃薯水肥耦合精准调控试验、增密度单产提升技术集成试验、百亩吨半攻关试验示范等,挖掘增产潜力。四是扩大全程机械化作业范围,提高生产效率。五是推进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积极培育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带动中小农户均衡增产。“五良”的融合应用,有效提升了作物单产水平。项目区马铃薯平均亩产4500公斤,较非项目区增产1000公斤。项目区玉米平均亩产851公斤,较非项目区增产100公斤。(二)优化种植技术,节本增效明显。我县积极筛选优质、高产、高抗品种,研究集成精量播种、节水灌溉、肥药减量控害等绿色生态环保技术,全面实现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膜,示范带动全县种植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北部风沙滩区增密度种植由4400株/亩增加到4800-5000株/亩,中南部增密度种植由原来2800株/亩增加到3300-4100/亩。为靖边玉米密植滴灌高产高效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在张家畔街道阳光村进行玉米增密度品字型种植,这种种植模式在亩增密度1000-1500株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发挥了玉米间通风性、透光性,有效解决了传统种植方式中因植株过多不合理密植造成的秃尖、早衰和空秆率高、不结棒等多种突出问题。因通风透光度好,增强了玉米植株的抗性,果穗品质优良,增产幅度明显。实现亩节水30%、节肥20%、节劳30%。经专业技术人员测产,亩产为1231.4公斤,较普通大田(水浇地)亩增产300公斤以上,亩增收500元以上。创新经营模式,推进种业振兴。我县制种产业坚持“夯实基础、优化模式、延补链条、完善体系”原则,采用“党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企业+农户”经营模式,全力引导和鼓励当地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助力农户年收入提升1.2万元。“菜单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可大幅度减轻农民制种的劳动压力,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解放出的劳动力还可产出其他劳务收入,促进农民增收。我县玉米制种面积逐年猛增,由2022年的9670亩、2023年的2.505万亩、增加到2024年的3万亩,占榆林市制种面积的一半多。制种范围也从红墩界、黄蒿界、海则滩镇扩展到东坑、天赐湾镇。目前我县已成为榆林市制种面积(5.28万亩)最大的县。并成立了玉米制种行业协会,更好地促进了玉米制种行业内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我县玉米制种行业健康、稳步、持续的发展。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我中心大多数人员为非农学专业,多为后续取得学历,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速度较慢。且单位人员众多,编制较少,干部职工评聘职称受限,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下降。(二)改进措施建议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上级部门积极对接职称评聘工作,切实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四、下一步工作计划2025年,农技中心依托项目,重点开展农技推广、种业服务、植保植检、特色产业及试验示范等工作,全面发挥农业技术推广职能,确保全县粮食稳定增产、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4年2月28日被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评为先进集体;2024年3月15日被榆林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评为先进集体;2024年3月18日被榆林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心评为先进集体;2024年4月15日被陕西省种子工作总站评为先进集体;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