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吴起县人民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身体健康提供医疗服务。依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执业许可范围开展业务;医疗与护理;医学教学;医学研究;医疗培训;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 | |
住所 | 吴起县吴起镇石湾台 | |
法定代表人 | 宗德宝 | |
开办资金 | 37002.3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吴起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9280万元 | 31211万元 | |
网上名称 | 吴起县人民医院.公益 | 从业人数 26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在县卫计局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推动“三乙”医院建设。“三乙”医院创建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加快医院发展的必然选择,为进一步落实三乙医院创建工作,我院“三乙”创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围绕“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评审方针,梳理细化第一部分前置要求、制定培训计划(ppT)进行培训、逐步推进,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二是,建立建强“五大中心”。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是推动创建“三乙”医院的重要举措。2023年年底,我院创伤中心通过了现场评审验收,并授予“省级创伤中心”称号;2024年,我院组织召开胸痛、创伤中心建设培训会,市人民医院专家团队到场指导,进一步提升了医护人员专业知识和现场急救水平;延安市胸痛、卒中中心专家组来我院开展督导检查工作,对医院胸痛、卒中中心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督查,持续推进创建工作。三是,携手推进医共体建设。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新举措,也是进一步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一项新探索,更是一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我院在县卫健局的领导下,牵头召集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召开“医共体建设座谈会”,会议紧紧围绕医共体工作任务,明确目标,优化流程,制定方案,推进医共体建设向纵深发展。9月份,我院举行“延安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大调研、大讨论、大比武’擂台赛”,扎实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切实提高县域医疗综合服务能力水平。四是,强化对口支援工作。年初我院与市人民医院、北京安贞医院、交大一附院、交大二附院、省中医学院、省儿童康复中心、宁大、延大、市医院等多家医院延续帮扶协议,通过专家帮扶与派遣骨干医师等方式,使专家下沉我院指导业务发展,提升业务水平。对口支援医院(延安市人民医院)共派遣9名专家在我院坐诊,下沉优质医疗资源,让百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三级医院诊疗服务。(二)强化重点学科建设,促进业务质量提升我们不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三乙”医院创建为目标,以“五大中心”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医院应急救治水平,全面打造区域医疗服务“新高地”,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2024年开展了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术、肺癌免疫治疗、磁控胶囊内镜检查、BPS技术、经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宫颈球囊扩张宫颈晚期妊娠引产术等6项新技术新项目。2024年我院神经外科获批成为市级重点专科,同年4月9日,延安市卫健委“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审专家组对我院妇产科、检验科进行评审,并对神经内科进行复审。10月18日检验科顺利通过了评审。(三)坚持引进培养并重,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我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探索新方式、新渠道,多角度搭建人才引进平台,紧抓“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这三个重要环节,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使之成为医院发展的中流砥柱。2024年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加快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续聘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名。2024年完成临时聘用人员工资调整271人,继续为临聘人员缴纳养老、工伤和失业保险,增强了临聘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四)做实做细基本公卫,全力守护百姓健康我们坚持政府主导、公平公正、群众受益的原则,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切实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内涵和质量。一是落实网报制度,全年共发现上报传染病284人,其中乙类133例,丙类64例,其他87例,上报合格率100%,上报及时率100%;三是加强慢性病管理,全年共发现上报高血压患者857例、糖尿病372例、心脑血管疾病89人,肿瘤62人次,慢阻肺36人次,上报率98%;四是规范出生死亡登记,全年网络共登记报告死亡信息108例,我院全年出生新生儿活产数是276人,签发《出生医学证明》390份,当年出生签发296人,签发率86.54%。我们认真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和重点指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了均等化,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大幅度提高。(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就医环境医院基础建设对于保障医院正常运转、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化的医院建设将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高医疗资源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为人民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一是,翻修医院楼群外侧,受天气和环境影响,医院楼体外立面损坏严重,楼体表皮频繁脱落、下坠,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今年我院对医院楼体外立面进行翻新和修葺,有效改善就医环境,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体验。二是,住院部供热系统维修改造,多年来持续使用导致住院部供热系统老化,部分设施损坏严重,为进一步满足广大住院患者及职工冬日供暖需求,降低供暖潜在安全隐患,我院对住院部供热系统进行维修改造。三是,建设综合便民药房,为更好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满足广大患者购药需求,让患者在家门口就可用上安全高效、质优价宜的国家集采药品,我院于2024年6月开工建设综合便民药房,真正把“民生之盼”变成“民生之赞”。(六)升级改造信息系统,加快智慧医院建设为实现新医改提出的“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我院对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一是,完善医疗业务系统接口开发服务,根据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及医保支付改革等相关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平台业务互联互通信息化建设,切实保障患者医保结算一站式服务需求,实现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数据集成,我持续完善医疗业务系统接口开发服务。二是,申请网络安全建设及等级保护备案,为健全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全面防范网络信息安全威胁,全力保障医疗信息平台数据安全,我院开启网络安全建设及等级保护备案。医院网络信息建设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患者体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医院的数字化转型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我们重抓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院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能力,保障患者就医安全。1、管理品质渐趋走高。医院以“国家绩效考核”为抓手,加强内涵建设,创建高品质管理新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持续落实以“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为重点的评价理念,按照绩效考核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的要求,对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持续改进。2024年截止12月底完成门急诊诊疗人次240732人次,同比降低5.14%;入院人次14022人次,同比下降16.07%;出院者手术操作人次数3366,同比减少17.13%;统筹支付37000219.61元,同比减少32.74%。截止12月底业务总收入约1.09亿元,同比下降20.54%。截止2024年12月底,共发核算绩效13458576元,核算绩效占业务收入12.36%,同比下降19.6%。2、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们全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和总药师制度,强化内审,促进内控,健全预算管控体系,开启病种成本核算等,推进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建设。医保新系统启用,医保贯标全市领先。全院开展5S精益管理,深化PDCA、QCC等工具运用,紧抓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推动质量管理程序化、标准化。我们全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病房覆盖率达100%。推行药学“1+1+N”管理,全面构建药品合理安全使用及监管体系。高值耗材实行一物一码零库存闭环管理,降低了运营成本。完善院感管理三级体系,全年无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2024年病床使用率64.02%;平均住院日6.8天,同比减少1天;药占比38.40%,同比增长1.77%;耗占比8.40%,同比下降0.83%。住院次均费用4486.39元,同比下降18.15%;门急诊次均费用191.65元,同比增加4.94%。;临床路径截止12月底入径2452例,入径率85.4%,占出院患者比例为15%。三、存在问题1.学科建设不完整,发展后劲不足。学科设置不完备,现有学科无法满足人民诊疗需求,现有临床科室业务发展粗放笼统,需不断发展细化。2.高层次人才短缺,科教意识和能力较差,人才储备不足,梯队建设固化困难。3.编制不足,人员薪酬负荷较大。现有在职工580人,编制269人,编制人数不足二分之一,人员工薪支付较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业务发展。四、整改措施针对以上问题,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院将积极跟随二十大的脚步,结合医院发展的自身情况,重点在薄弱环节上落实整改。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扩大和细化学科建设,进一步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机制,争取编制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管理,不断打造医院特色服务品牌。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职工凝聚力,探讨医院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五、下一步工作计划展望2025年,我们将继续努力,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研与教学工作,优化财务与管理,精诚团结、迎难而上,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日期至:2027年10月19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