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落实“三农”决策,为乡村振兴提供服务保障。负责实施乡村战略规划负责乡风文明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乡村基础建设负责农村能源推广服务负责农业环境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 | |
住所 | 榆林市榆林大道166号 | |
法定代表人 | 孟子亮 | |
开办资金 | 1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榆阳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2.64万元 | 22.7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我中心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区“一号文件”精神及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部署要求,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抓手,推动榆阳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全面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以“沼气安全”为保障,确保农村生产生活有序开展,以“产业帮扶”、“消费帮扶”、“小额信贷”、“驻村服务”等为中心的乡村振兴攻坚战,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全面推进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体如下:一、开展业务情况(一)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一是在城乡集中饮用水源地、榆溪河及无定河流域完成16个乡镇72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场)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项4万亩,每亩补贴生物有机肥1袋40公斤、共1600吨,年减少化肥用量210余吨,全区化肥用量连续6年实现负增长,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2.5%,100%完成全年任务;二是积极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完成200台,太阳能超声波驱鸟灭虫器采购安装,100%完成全年任务;三是巩固建成二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网点12个,共奖励回收并无害化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327.1501万个、47车次、125.51吨,回收率达到88%,无害化处置率达100%,超额完成全年回收任务;四是全区范围内示范推广加厚地膜、全生物降解地膜、反光膜等9.3538万亩,建没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集成技术加厚地膜、降解地膜、反光膜示范基地917.5亩,公开遴选并建设了地膜科学回收服务网点9个,提升废旧地膜处置加工中心1处,置换回收加工利用农田废旧地膜216.357吨,回收率达到84%,加工循环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全区范围内实施农田废旧地膜机械化捡拾回收示范1.63057亩;五是承担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通过公开遴选、专家评审共建成秸秆综合利用服务网点13个,补贴购置农机具近70台(套);探索建立了210国道沿线秸秆综合利用奖补机制,实施奖补面积3.1301万,同时,累计派出40多车次100余人次开展了农作物秸秆禁烧督查,有效遏制了秸秆露天违法焚烧事件发生;(二)农村沼气安全生产及综合利用工作。2024年投入沼气安全排查处置资金28.5万元,成立了区、乡、村三级沼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夯实了各级职责任务,并加大宣传督导,累计发放安全管理宣传资料7000多份,督查宣传30余次,全面提高了农村沼气安全监管力度。(三)农村产业帮扶工作。一是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支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榆林市榆阳区2024年产业振兴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和帮扶举措等,为全年及今后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通过年初对各乡镇村组进行摸底后,制定了《榆阳区2024年到户种植业产业项目实施方案》,针对低收入户致富能力弱的特点,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开展各项产业帮扶政策宣传和发展产业技能技术指导。全区累计培训低收入户200余次近3000人,切实增强了低收入户增收能力;三是结合全区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求,圆满完成脱贫户、低收入户种植产业发展帮扶工作,积极指导落实20个乡镇(街道)229个村1474户低收入户发展马铃薯种植产业2366.5亩、玉米产业9445亩、小杂豆产业1730.8亩,兑付产业发展帮扶资金93.722万元,确保了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户均有一项增收致富产业;四是严格按照“村申报,镇审批,区审核”的原则,规范项目申报、审批、实施等环节,做到抓早、抓紧、抓实,加快了项目进度和资金的兑付,同时强化了档案管理。(四)消费帮扶工作。一是2024年牵头组织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完成消费帮扶线上线下共1671万元、20家扶贫企业线下帮扶消费10865万元。确保了全区脱贫乡村脱贫群众生产的各类农畜等产品有销路、不滞销,开创了全社会参与消费帮扶的新格局;二是全区部门乡镇举办庆丰收促消费暨榆阳好产品推荐会,综合展示了各乡镇近两年来被认定的“榆林好产品”和“榆阳好产品”,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经营企业知名度,扩大了榆阳特色产品美誉度,提升了品牌影响力。三是全面深化对口驻村帮扶与消费帮扶、脱贫群众增收致富与机关(单位)及党员干部消费有效衔接,推进脱贫乡村脱贫群众生产的农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食堂,摆上广大党员干部的餐桌,进一步带动了脱贫乡镇扶贫产业的发展,激发了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巩固和提升了产业发展成效,奠定了消费帮扶物质基础。(五)小额信贷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不断扩大政策知晓度。3月份到4月份在全区21个乡镇(涉农街道办事处)集中开展了1次大规模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宣传与贷款意愿摸底活动;7月份到8月份在18个乡镇(涉农街道办事处)举办了34场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宣传培训会;9月份在区委党校进行了两堂“榆阳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业务培训”班的授课。扩大了小额信贷的政策知晓度,促进了放贷工作的不断发展,使小额信贷工作基本实现了“应贷尽贷”。全年小额信贷新增贷款户459户,已发放贷款1263.13万元,贷款余额达到2257.2万元;二是在过去两年贴息工作的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创新发展,及时调整了贴息程序,改进了工作方式,使贴息工作更加简洁高效,及时准确。2024年已完成四个季度贴息工作,共兑付贴息资金73.27万元,兑付率100%;三是坚持执行逾期预警机制不动摇,有效组织村、乡、区各级联动做好风险防控,严防死守,遏制苗头,及时化解逾期风险,使到期贷款回收率基本达到100%,实现了小额信贷逾期率不高于0.5%的目标。二、工作措施亮点(一)聚焦主责主业,切实承担各项职能。一年来,通过公开遴选并建设了地膜科学回收服务网点9个,结合专家评审共建成秸秆综合利用服务网点13个,补贴购置农机具近70台(套),建立地膜残留监测点位23个。全面开展档案资料收集、分类编排、成型装册,承接了各级督查考核验收等任务,得到各级检查考核组高度认可。(二)聚焦舆论舆情,强化宣传培训报道。一是加强政策宣传。累计召开宣传培训会300多场次、发放资料3万多份,关键时间节点进行线上美篇宣传,各类政策知晓率达到90%以上,对推动全年各项政策落实和工作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召开农业环保技术培训会500多场次2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万份,建立绿色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基地30多处,农业环保技术应用率达到50%以上,为推动污染防治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加强新闻媒体报道。全年,各类新闻媒体共宣传报道22次,其中市级媒体16次、区级媒体6次。特别是在农业生态环保方面,榆阳新闻宣传报道1次,榆阳宣传报道3次,对推动全区农业农村低碳绿色发展和树立公众绿色消费营造了良好氛围。(三)聚焦人才制度,加强科技赋能创新。根据人员特长和业务工作量,全中心划分为5个业务工作组,由一名副职担任组长、分配2—4个组员,职责任务全部下沉,确保单位各项工作高效推进和年度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三、存在问题一是农业面源污染工作。根据农户反映及对部分农户的走访,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落实时间滞后,不能完全有效匹配春耕备耕期间使用需求。二是到户种植业产业工作。如果按照资金兑付进度的要求,受节令影响6月底前无法全面完成实际验收工作;如果以实际验收工作完成后兑付奖补资金,则无法达到资金兑付进度的要求。四、下年工作打算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巩固线下传统宣传渠道,通过集中培训、发放纸质宣传资料等进一步宣传各类技术、政策;拓展线上新型宣传渠道,积极利用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农村局门户网站、公众号、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宣传单位工作动态等,扩大单位影响力。二是农业面源污染工作中,积极沟通财政部门尽早安排项目资金,提前做好项目招标采购工作,及时跟进项目进度。针对薯麦轮作、秸秆综合利用、农药废弃包装物集中处置、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动态监测与污染监管等秋季实施项目,早安排、早部署,做好项目实施前统计摸底、合同签订等准备工作。三是在全区19个乡镇办事处172个村(农场)全面摸排户用沼气、小区沼气、大型沼气的安全隐患问题,督促问题整改,建立台账资料,为今后开展转换利用、隐患排查整治及报废处置奠定基础,确保全区无沼气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四是继续落实产业帮扶、消费帮扶、小额信贷等工作的政策宣传、补贴资金的发放,结合工作实际协调资金兑付要求,有效促进脱贫群众的产业发展收益。五是做好区农业农村局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