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华州区> 渭南市华州区医疗保险经办中心

渭南市华州区医疗保险经办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18 09:48
单位名称 渭南市华州区医疗保险经办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做好全区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生育保险、离休干部等医疗保险提供服务工作;对医保基金管理和使用;对定点协议机构资格审查监督和保证医保基金安全使用。
住所 渭南市华州区子仪路东段医疗保障局楼内
法定代表人 闫猛
开办资金 268.36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华州区医疗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18万元 0.18万元
网上名称 渭南市华州区医疗保险经办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4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规范运作,规范使用印章、证书。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区医疗保障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1.城乡居民医疗保险:(1)2024年我区城乡居民参保人数214205人,按照380元/每人征缴标准,财政配套640元/人标准计算,应收合计为21849万元。 (2)2024年城乡居民医保零星报销结算1699人次,总费用4075.12万元,基金支付414.53万元。普通住院结算6195人次,总费用2535.28万元,基金支付1863.20万元。门诊慢特病结算4606人次,总费用89.86万元,基金支付52.79万元。门诊两病结算1065人次,总费用8.50万元,基金支付3.8万元。住院前门诊结算286人次,总费用21.56万元,基金支付10.41万元。门诊统筹结算77257人次,总费用551.29万元,基金支付286.43万元。2.城镇职工医疗保险:2024年城镇职工联网住院结算1128人次,医疗总费用501.06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289.81万元;个人账户结算248635人次,基金结算1476.42万元;现金住院71人次,医疗总费用54.55万元,基金支付42.67万元;门诊慢性病现金结算540人次,医疗总费用379.12万元,基金支付269.72万元,门诊慢性病网络结算10160人次,医疗总费用433.54万元,基金支付361.26万元。3.信息:截止2024年12月底,我区参保单位408家,参保人员41901人,其中在职22416人,退休19485人,包括军转退休干部39人,灵活就业退休人员613人,在职468人。两定医药机构110家,其中定点医疗机构33家,定点零售药店77家。约谈53家两定机构负责人,退出机构终止协议2家,现我区管理医药机构已签协议共计108家。4.医疗救助工作运行情况:医疗救助待遇以结算方式分为网络结算和现金结算两大部分,其中现金结算包含零星报销、因病致贫重病患者救助和医疗救助补报等。网络结算共救助4124人次,申报救助金412.63万元,现金结算共救助600人次,申报救助金187.46万元。具体情况如下:(1)网络结算。2024年(含三家DIP试点医院一至三月)定点医疗机构通过困难群众“一站式”网络结算系统共救助4124人次,发放救助金225.17万元,其中住院1973人次、202.44万元,门诊2151人次、22.73万元。(2)现金结算。2024年通过现金结算共救助600人次,申请救助金187.46万元。其中零星报销救助133人次、11.33万元;因病致贫重病患者救助467人次,176.13万元。5.医保基金支出情况:截止2024年12月底城镇职工统筹基金收入11681.47万元、生育保险收入1286.52万元、个人账户基金收入5861.00万元、职工大额补助基金收入393.27万元,支出户利息收入3.9万元。2024年来,根据市局要求开始实施总额预算管理办法,市基金中心按总额预算管理办法拨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截止2024年12月,市基金中心拨付零星报销周转金126万元,拨付总额及个人账户退费等费用9046.00万元;支付统筹基金支出2302.80万元,个人账户支出1465.26万元,转移支出61.06万元,以前年度保险费退回6.55万元;大额保险待遇支出106.87万元,预付两定机构医疗费5247.10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截止2024年12月,市基金中心拨付零星报销周转金113万元,拨付两定机构周转金740万元,拨付总额预算156142万元,支付城乡居民医疗费15472.37万元。医疗救助截止2024年12月,市经办中心拨付2万元周转金,支付医疗救助资金408.2万元。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医疗保障经办各项工作。1.扎实推行一次性告知制。对参保群众及参保单位申请办理事项的流程、时限、需要提交的资料以及不予办理理由一次性告知,申办资料齐全后及时受理,并在承诺的时限内予以办结。2.继续完善慢特病鉴定和核报工作。组织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进行业务培训,加强定点医疗机构慢病鉴定的政策学习,规范医保医师对慢病患者处方的书写,提高定点零售药店的慢病购药服务质量,及时协调解决参保群众反映及经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完善基金内部控制制度,把好业务经办审核关。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完善业务经办管理工作,加强内部管理与监督,实现内部控制规范化、经办管理科学化的管理控制体系,确保基金安全运行,更好地保障区域参保群众。4.着力强化两定机构协议管理。按照市医保局要求,做好定点机构申请资料收集、初评初审上报和服务协议签订工作,为定点机构和参保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经办服务,及时审核医药费用,并按协议约定及时向定点医药机构拨付医保费用,拒付违规违约费用。对定点医药机构履行协议情况进行考核,强化协议管理和考核结果应用,探索试行定点医药机构末位淘汰制。5.大力优化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打造优质服务窗口。按照《全国医疗保障管理服务窗口标准》,推进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合理配置便捷化服务设施,探索实践综合柜员制,落实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为群众提供良好办事环境,持续推进医疗保障经办服务现代化、便利化,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6.扎实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打造专业化经办队伍。一是加强业务培训教育,分层次、分类别组织开展业务培训,邀请区级医疗机构副高级职称医师和市医疗保障经办中心业务科室骨干来中心讲授业务知识,并不定期派人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持续提升经办人员综合业务能力;二是加强思想教育,让经办人员牢固树立廉洁自律意识,打造一支有铁的纪律的经办队伍;三是提升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培养一支能干事、会干事的经办队伍;四是向上级主管部门建议引入知识化、专业化的专业技术人才,扩充队伍,建立专业化的医疗保障经办队伍。7.配合做好医保政策宣传,提升医保政策知晓率。运用现有资源及时向参保群众宣传医疗待遇保障政策及参保重要性,始终把医保政策宣传放在推动工作的重要位置,发动各方面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医疗保险工作。发放政策宣传手册,利用电视传媒、微信公众号、张贴宣传公告等方式,使参保人群及时获取现行医保政策。尤其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6885人,发表政策35篇,城乡居民外伤公示8次。定期推送省、市医保政策及相关工作动态,用实际行动落实便民举措,有效提高了群众医保政策知晓率,让每个参保者切实感受到国家医保政策惠民、利民性。(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工作水平。1、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及时学习贯彻中央精神,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党内法规及政策法规,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纪律、组织、队伍和作风建设,强化监督,自觉接受监督。2、全面提升便民服务工作水平。紧紧围绕医保事业发展目标,结合中心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医疗保障各项政策待遇以及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服务工作总体要求,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目的,集中整顿医疗保险经办过程中参保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做到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改变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坚持深化医疗保障改革,以加强作风建设为重点,持续提升经办业务综合服务能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不断提高经办业务服务水平,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足感。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目前我中心派驻便民服务中心业务股室三个,共1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仅3人,面对医保审核报销业务,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建议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力争从事医保工作人员结构的年轻化、专业化、稳定化,来确保医疗经办工作的平稳、健康、有序进行,确保基金安全高效运行。(二)改进措施2025年经办中心将再进一步着力强化中心内部制度与流程优化管理,切实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引领全体干部职工凝聚追赶超越的强大动力,推动全体干部职工思想观念与创新意识相适应、理论水平与业务水平相适应、个人素质与工作作风相适应的新局面。使中心管理及经办工作不断科学化、规范化,助力区域医疗保障事业发展。四、下一步工作计划紧紧围绕医保事业发展目标,结合中心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医疗保障各项政策待遇以及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服务工作总体要求,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目的,集中整顿医疗保险经办过程中参保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做到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改变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坚持深化医疗保障改革,以加强作风建设为重点,持续提升经办业务综合服务能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不断提高经办业务服务水平,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足感。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