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市华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指导协调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供保障服务。研究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规划和政策文件;开展全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工作的协调、考核、督查、宣传、资料收集报送。 | |
住所 | 渭南市华州区子仪路政务中心三楼327室 | |
法定代表人 | 王秦锋 | |
开办资金 | 19.17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中国共产党渭南市华州区委员会宣传部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17万元 | 9.1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渭南市华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规范运作,规范使用印章、证书。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1.文明实践工作深入推进。一是结合实际制定了《渭南市华州区关于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安排意见》。二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提升行动,建立了“一月一提醒一检查一通报”运行机制,每月向各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下发提醒单,同时,每月对各镇(街道)三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行检查,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半年意识形态责任制考核范围,以督促倒逼工作落实落细。三是发挥“十百千”示范所引领作用。四是不断创新服务品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多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形成了“映前30分”文明实践赶大集品牌项目,在全市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大赛中荣获三等奖。五是文明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重点开展“2+9”专题活动,即2项文明实践主题活动,9项文明实践专题活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明实践场所共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000余场,受惠群众5万余人。2.文明培育工作持续深化。在全区印发《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的通知》,春节期间开展送春联、写福字活动,“赏年画过大年”活动,并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以及各类先进人物的走访、慰问活动;清明节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5月20日开展“情定浪漫520弘扬文明新风尚”户外集体颁证活动;端午节开展包粽子、做香囊活动;中秋节开展古诗词朗诵、做月饼、秧歌锣鼓演出活动;重阳节组织开展“九九重阳全面健身”文体活动。全区十个镇(街道)全面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凡遇婚丧嫁娶等家事,“红白理事会”主动介入,通过讲政策、说法律、发倡议、签承诺等方式,集中开展“抵制高价彩礼、推动文明新风”等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稳步进行。部署开展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清明祭扫、网上祭英烈,非遗进校园、红色文化进校园、“爱心妈妈”关爱留守困境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关爱未成年人身心健康。3.文明创建工作常态推进。今年以来,我中心将提升城市品质,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六个整治”和“六大提升”为主要抓手,全民动员、全域共创,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提功能,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市民文明素养明显提升。积极发挥上下协调、牵头抓总、下达任务的作用。组织召开各类会议10余次,制定出台文件30余份,制作暗访片2期。协调各行业部门扎实开展“六个整治”,深入开展“六大提升行动”,规范群众的文明行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助力文明创建,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捡起小烟头传播大文明”志愿服务活动、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流浪犬专项整治等,开展“不文明行为随手拍”有奖征集活动。开展“我的城我守护”文明观察员志愿服务活动8次,对城区的市容环境卫生、公共秩序、公共设施、交通秩序、等进行观察,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守护城市文明,共建文明家园。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我区孙宇鑫、孙树海当选“中国好人”,吴娇、史红卫当选“渭南市道德模范”。成立“华州好人宣讲团”,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柳枝镇、瓜坡镇开展“好人传思想美德润华州”宣讲会,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莲花寺社区、新城社区荣获渭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10个千万工程示范村全部达到区级示范所站标准。莲花寺镇莲花寺社区、杏林镇新城社区荣获渭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瓜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荣获省级示范所。全区共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文明实践活动千余场,惠及群众达五万余人。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工作力量薄弱。工作队伍来源比较单一,目前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推动,主要靠村干部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由于日常工作任务比较繁重,长期、批量地派干部下村开展活动不现实。二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针对性、趣味性、便利性不强,开展的部分活动不能与生产经营相互结合,导致群众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基础设施仍需完善。农村文化娱乐设施不多,文化场所空间不足,人才匮乏,难以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改进措施加大志愿者招募注册力度,拓宽志愿服务项目,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配备力量加强管理,让群众真正从志愿活动中有获得感,让“文明实践”活动有温度、有力度、有实际内容,实实在在不走形式。继续挖掘基层善于贴近群众宣讲理论政策的“名嘴”及热心公共文化事业的文艺积极分子。四、下一步工作计划持续加强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督导力度,按照标准,围绕五大功能任务,运用好“一月一检查一通报”运行机制,分类打造一批拿的出、立得住、推得开示范点,形成以点带面的工作格局。全面做响做精文明实践活动品牌。立足实际,面向全区,充分发掘本地历史人文、农业科技、理论宣讲、民俗文化、乡风文明、道德模范、志愿服务等方面的特色亮点与部门优势,努力打造出一批具有本地、本部门特色和影响力的文明实践活动品牌。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