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华州区> 渭南市华州区金惠卫生院

渭南市华州区金惠卫生院

发布时间: 2025-03-18 09:43
单位名称 渭南市华州区金惠卫生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预防保健。医疗、常见病多发病护理、预防保健、合作医疗组织与管理。
住所 渭南市华州区金惠街道
法定代表人 李鹏
开办资金 15.6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华州区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75.42万元 136.98万元
网上名称 渭南市华州区金惠卫生院.公益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规范运作,规范使用印章、证书。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区卫健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1.为进一步提升我院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医共体建设,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我院年初与集团总院签订了帮扶协议,重点提升我院中医科和综合内科,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开展中医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灸法、贴敷、骨伤、中药饮片等技术服务;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安全感。从3月份开始全院投入胸痛救治单位的创建工作中,在医疗集团总院帮扶指导下,严格按照胸痛救治单元验收标准,熟悉操作流程,开展了多期培训,开展了胸痛患者的识别、急性胸痛的转诊流程、心电图的识别、急救技能的培训,并对全院职工就心肺复苏术进行了考核,于12月份顺利通过了国家胸痛中心的认证与授牌。2.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加强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在医疗集团总院的帮扶下,开展医疗新技术。3.加大集采药品力度,集采药品品种55种,目前辖区8家村卫生室全部采购集采药品,全部开通医保报销,做好医保统筹报销,积极宣传医保政策,集采药品政策,规范合理的使用好医保资金。4.发挥中医药优势,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开展中医治未病,在中医馆门前设立预防流感的中药大锅汤,免费让群众饮用,发挥中医药优势,每季度开展中医下乡义诊活动,并为群众防病治病提供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提高了辖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保健养生知识。5.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全面推进已脱贫人口、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切实提升签约服务水平,签约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制定了家庭医生签约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内容、建立签约服务台账、落实签约人群等工作要求。二是推进家庭医生基层首诊制度,壮大签约服务队伍,我院已组建由全科医生、公卫人员、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签约服务团队,每月15-20日,与村卫生室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履约质量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对在管的的慢性病患者卫生院开展电话回访,指导慢性病患者规范用药,讲解健康教育处方,减少患者发病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6.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为贯彻落实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做好老年人健康体检工作,年初,卫生院将老年人健康体检纳入重要日程,院长亲自抓,制定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方案,体检流程,为每位参加体检老年人提供详细的健康评估和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方案,并及时反馈体检结果。2024年我院为老年人痴呆防治促进行动单位,认真落实上级文件要求,制定了实施方案,制定了计划流程,科普宣教、开展宣传活动,初筛、分类干预、对于初筛结果可疑或阳性的高危人群及疑似患者,建议其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检查和评估。同时,提供个性化的防治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康复训练等。后期加强筛查力度,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减少老年痴呆发病率。7.做好慢病协同管理,促进医防融合: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纽带,促进医防融合,建立资源整合、协同发展、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慢病防治网络。以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脑卒中、冠心病防治管理为主要突破口,发挥县域医共体的组织优势,发挥区镇村一体化,家庭医生团队优势和主导作用,采取医防结合、上下联动的服务模式,使得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和慢性病防控管理能力整体提升,医保基金安全有效利用,有效就医格局形成,进而推动慢性病数据融合及共享,提高居民慢病预防意识,降低居民慢病主要危险因素水平,进而减低慢病及其并发症所造成的经济负担,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慢病筛查与慢病随访、体检,老年人健康管理,群体性健康教育相结合进行,为参与筛查的慢病患者提供免费的血糖、血压、心电图、体格检查、健康教育等服务。一是按照基本公卫三版规范,严格要求村卫生室落实随访、体检服务,及时发现并管理新增慢病患者,规范填写随访记录和服务纪实,按照随访结果进行分类干预,提出个性化评价与建议。二是针对患病情况,促进医防融合,在做好慢性病患者管理同时,使慢性病患者能用到的集采药品,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1.2024年度业务收入74.34万元2.2024年度,集团总院下派2名主治医师在院长期帮扶指导,优质资源下沉基层,解决群众看病难等问题,开展业务培训12次、查房指导50余次、处方点评4次、病例书写等工作。3.2024年度,我院门急诊诊疗人次8195,较上一年同比增长10.01%,其中中医诊疗人次3112人,占总诊疗人次的49.7%;住院人次179人。4.2024年度建立居民健康档案9969人。健康教育设置健康教育专栏12块,版面更新60次,开展健康教育义诊咨询活动和知识讲座77次,发放宣传印刷资料18017份。0-7岁儿童(包括辖区内流动儿童)建卡325、建证率达100%。截止12月底出生儿童33人,建证数33人,建证率100%,建卡数33人,建卡率100%。2024年孕产妇健康管理31人,高危筛查20人,专案管理20人,产后访视31人,建立母子保健手册31人,出生缺陷0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0人,育龄妇女死亡0人,0—6岁儿童管理325人,出生33人,新生儿访视31人,建立儿童保健手册31人,28天访视31人。65岁人登记在册2105人,体检1635人。2024年高血压患者人数1473人,规范管理人数1294人,规范管理率87.85%;血压控制人数1250,血压控制率84.86%。糖尿病患者371人,规范管理人数304人,规范管理率81.94%,血糖控制人数287人,血糖控制率77.36%。5.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为促进全民健康素养工作,我院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12块,使全民了解健康知识,增加了健康防病能力,减少了疾病的发病率。我院成立服务团队领导小组,分三个服务小组,每组由一名内科医生负责。人员由卫生院的临床医生一名、护士一名、乡医一名、公卫人员一名共同组成的服务团队。推行以乡村医生为签约主体、卫生院为技术支撑,组建的医疗服务团队,每个季度下乡服务1次。按照责任服务区包村入户指导,主动与辖区居民进行签约服务,签约服务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6.进一步完善药品日常管理和采购配送及监督检查机制,严格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渠道。每个月及时清查对账,按时完成回款任务,不拖欠药款。我院的药品使用率和回款率均达到了100%。坚决强化用药管理,继续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监管,确保临床用药安全。7.安全生产成立领导小组,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加强事故预警预防和应急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高我院安全生产工作科学管理水平和全院职工的安全素养,有效防范和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避免一般性事故的发生。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基层人才短缺,地理位置偏远,易造成人才流失。2.卫生院医疗设备和设施还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3.乡村医生年龄偏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二)改进措施1.广泛宣传基层岗位的魅力和发展机会,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基层工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听取基层人才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问题和困扰,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2.首先对本院已有医疗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建立健全的医疗设备维护保养机制,明确设备负责人。并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引进医疗设备。3.加强对乡村医生业务能力培训,并耐心解答乡村医生的问题。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加强特色科室服务能力、大力发展中医特色诊疗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方面独特作用,积极推广应用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及中医外治技术,提高儿科诊疗技术发展,安排专业人员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2.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重点提升护理质量病历书写、处方书写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不断培训学习,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加大集采力度,心电一张网,胸痛救治单元工作持续推进。3.加强村卫生室管理,提高村卫生室整体形象,诊疗规范、卫生室环境、医保报销、医疗安全等规范意识,村卫生室心一张网应用惠民。4.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及家医签约项目、优化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老年人筛查力度,慢病管理,优质服务活动,加快推进医防融合,切实提高公卫服务能力,提高群众满意度。5.加强安全生产防患排查、落实责任,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迈向新高度,为卫生院营造稳定环境。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登记号:PDY10005361052112C2201,有效期限:自2021年12月27日至2026年3月26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