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三原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编制全县统筹科技资源发展规划,开展科技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研究;组织科技成果推介、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等工作,开展全县科技干部培训,开展高新技术、实用技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培训工作。 | |
住所 | 三原县人民政府西一楼 | |
法定代表人 | 窦俊彦 | |
开办资金 | 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三原县科学技术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55万元 | 5.54万元 | |
网上名称 | 三原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县科技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具体工作情况1.制定秦创原科技政策。配合县科技局相关科室牵头牵头制定了《三原县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和《三原县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政策包》等政策文件,三年行动计划对工作任务进行了详细分解,细化到了秦创原工作专班的每个成员单位,为全力推动秦创原三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指明了方向。结合市级秦创原政策包相关规定,为空天动力实验测试公司申请市级专项经费200万元。2.动员企业申报科技项目。协助县科技局出台2024年项目申报指南,动员域内科技型企业积极申报2024年县级科技计划项目。西安交大化学学院孙杨教授团队和联塑科技开展广泛合作,“金属晶须在PE管材中的应用”等项目申请市级重大项目支持,同时申报了省厅“四主体一联合”平台项目;金盟桥医化和陕科大路演项目达成合作,并申报全市“揭榜挂帅”项目;天齐农业和咸阳职院合作“大樱桃新品种在渭北旱腰带地区引种与提质增效技术研究示范”项目、秦王乳业和陕师大合作研发“羊生乳中高氯酸盐的高效控制”等项目,助推优势农业产业创新发展;宏远锻铸长期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深度合作,鑫满意塑胶和西安理工大学联合研发的输氢管道项目、瑞之源牧业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申报的“春种计划”项目、铁马锻造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合作申报的工业重大项目均已获市局立项支持。3.对接企业需求,精准匹配高校院所。积极配合县科技局业务股室走进陕师大、西工大、在全市“科技大使智享会”、全市氢能产业交流会上做我县专题推介发言,推动企业和高校双向互动、产品和创新有机融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协同企业先后赴西安交大、西北农林科大、陕师大、西安理工、陕科大等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与陕师大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西北农林、陕师大食品学院91名学生,先后在我县达利、白象、健力宝、许家汇、路大路、四季溢香等食品龙头公司开展调研、实习实训,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实验团队和欣川机械、金盟桥等企业达成长期合作协议,长安大学和华阳物流在多式联运方面展开深度合作。生物医药联盟首席专家陕科大梁程远教授和白鹿制药合作申报的省厅“四链融合”项目获得150万元项目资金;同时梁教授还受邀协助莫瑞柯生物、冠佳高科等企业解决企业在研发和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4.深化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精准对接国家及省市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企业等,量身打造了一系列低利率、轻担保、长周期的专属信贷产品。面对技术攻关、研发投入、生产经营周转资金短缺的难题,我中心辅助县科技局联合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三原信合等金融机构通过深入调研与精准施策,为企业量身定制了“管家式”融资服务方案,成功助力泽涛汽车、梁涵冰塑胶等企业获得9000万元资金扶持,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成功组织10余次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对接活动,参与企业达到30家以上。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数量不少于5项,完成企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服务,2024年高企成功申报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成功申报152家。2.提高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稳定了企业就业岗位,为社会就业做出了贡献。3.加强了产学研合作,培养了一批企业技术骨干和创新人才,提升了县域整体创新能力和人才素质。三、存在问题1.科技创新人才缺乏。我县科技人才队伍总体规模较小,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十分匮乏,很多企业无技术研发机构。受地理区位、就业观念等原因影响,高校毕业生不愿回来,在引进外地人才方面竞争力较弱,吸引力不强,引进外地人才难,留住更难。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利用率不高,本土人才流失严重,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还难以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要求。2.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我县的香油、食品产业、属于传统制造业,产业结构层次普通偏低,多为粗放型加工企业,企业创新主体不够突出,大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创新意识不强,科技投入力度不够,研发能力不强,并且缺少战略新兴产业的引领与带动,企业创新动能总体不强。四、改进措施中心将坚持以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国家领导人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以及市科技局的安排部署,按照“12345”总体工作思路,力争把三原建设成为市内一流、省内领先的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五、2025年工作打算1.推动秦创原科技成果先行区建设再上台阶。聚焦先行区建设,始终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放在首位,有效发挥高校技术优势,整合人才资源,配合县科技局积极开展秦创原三支队伍建设,组建“新双创”队伍、“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培养科技经纪人队伍;利用广泛的科技资源,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团队紧密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申报省市科技项目。积极配合县科技局相关科室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宣传与落实机制,通过线上政策解读会、线下专题培训等形式,确保企业深入了解政策细节并顺利享受优惠。2.助力产学研深度融合。在产学研合作方面,通过实施“一企一校”战略,搭建校企合作桥梁,扩大产学研合作范围,利用技术经纪人积极搭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推动双方在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我中心将协助县科技局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定期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团队开展项目对接会,促进双方在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合作。鼓励企业在高校设立研发中心,高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与人才互动。设立企业研发投入奖励专项资金,对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一定标准且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激励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力度。3.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平台的布局和建设,多方聚才引智,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中心将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利用“校招共用”等方式,为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收集高校、科研院所的最新科技成果信息,与本地企业技术需求进行精准匹配,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4.深入推动中医农业理念。中心将通过专家讲授、技术交流等活动提高对中医农业理论及技术体系的认识,了解其在推动农业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近年来化学药剂的使用不仅给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还导致了病虫害的抗药性越来越强,也破坏了作物的根系和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打破了土壤的平衡,致使病虫害防治越来越难,中医农业融入现代农业生产领域,将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可以改善土壤污染、进行绿色防控、提高产品品质、增加产量,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5.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中心将持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沟通联系,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服务平台建设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科技成果转化需要人才和资金的支持,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建立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和人才来三原投资创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