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华阴市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提供管理保障。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农民负担管理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 | |
住所 | 华阴市太华南路中段 | |
法定代表人 | 刘海峰 | |
开办资金 | 150.8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华阴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6.5万元 | -236.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布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一)村集体经济发展。印发了《关于2024年度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工作任务的通知》,截至第三季度:全市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益911.1168万元,同2023年第三季收益增加323.7149万元。村集体经济无经营收益的“空壳村”22个;收益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48个,5-50万元的“一般村”40个,50万元以上的“示范村”4个。今年年底力争全市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降至12个;“示范村”达到15个。(二)村集体“三资”管理1.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明晰集体资源资产权属。一是印发《华阴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产折旧指导性意见》《华阴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指导性意见》《华阴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处置指导性意见》,以及《华阴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华阴市村级债务化解工作方案》,制定了《华阴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华阴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同管理制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快“陕农经”平台录入的通知》,使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二是指导全市121个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在陕农经平台记账,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报账制度执行,截止10月30日上传凭证541,资产卡片367,合同录入69份;三是按照《渭南市村级债务化解工作方案通知》文件要求,保障我市村级组织正常运行,印发华阴市村级债务化解工作方案,督促各镇(办)按照文件要求上报债务清查登记表,并进行汇总。2.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三资”集中整治工作。印发《华阴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累计清理收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共计4322份,涉及金额12344.03万元,发现问题合同4294份;整改合同4178份,收回土地7040.8亩,收回资产金额308.66万元,追缴欠款78.63万元,合同新增价款40.55万元。制订了“三资”规范合同等9种常用规范合同文本供村集体经济组织参考使用,完成“三资”领域为民办实事12个、突出问题13个、发现问题线索19个,已报局监察室和乡村领域集中整治工作专班;督导检查28次,发现问题49个,挽回集体经济损失119.18万元。(三)农村土地改革1.农村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截止目前,87个村、536个组已完成《二轮延包试点工作方案》制定和组织机构的成立及28183户家庭成员信息和地块信息的一轮公示;信息已修改4003户(户主变更1335户、证书丢失478户、成员变更1927户、分户123户、合户40户、整户消亡55户),8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已全部完成电子签章申请;现第三方公司对16287信息进行核实、修正后进行二轮公示并生成电子合同并进行合同网签;系统平台数据录入31186户,完成延包调查31186户,数据核对完善28715户,网签公示28715户,合同生成15892户;一轮公示79个村28715户,二轮公示39个村14899户,合同网签完成6131户。2.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印发《关于做好全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审批情况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并上报全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审批情况专项排查工作总结;对全市每季度建房情况进行统计,截至第三季度:建房申请数35户,审批数29户,建房数85户(其中原址拆建72户,改扩建11户,异地新建2户)。3.引导土地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指导督促各镇(办)开展土地流转合同系统录入工作,截止10月31日:各镇办录入备案合同份数775份,出租合同775份,流转用于粮食种植面积9626.04亩,备案流转面积1.19万亩,流转总金额4285.93万元,涉及工商企业4家,平均流转价格322.16元/亩。(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家;培育华阴市级示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3个;完成家庭农场“一码通”赋码注册67家;完成23年、2024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项目建设及验收工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外出培训5场次20余人。指导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2024年种植小麦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全年完成1万亩以上托管服务。(五)依法做好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及信访工作开展仲裁法律、法规业务培训1期,发放宣传资料50余份,报送2024年仲裁工作开展情况相关资料。接局转接及群众反映信件5起、12345热线3起和群众政策咨询20起。(六)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全年检查两次,各项惠农政策已基本落实到位,无乱集资乱摊派现象发生。二、社会效益情况(一)通过建立专门的农村三资管理队伍,建立专门的信息平台,切实履行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职责,有效的维护了农民的“一员三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务已初步步入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信息化轨道。(二)多措并举做好宅基地申请审批工作,切实加强农村宅基地申请审批管理,规范建房行为,提高土地利用率。落实“一户一宅”的规定,鼓励村民原址重建以及使用占村内空地新建,减少占用耕地建房问题。(三)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正式运营,标志着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规模化的轨道,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坚强的后盾,打造了“三农”发展的新引肇,同时,也弥补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的空白。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是农经体系不健全,专业人员缺乏。镇(办)分管农经工作业务人员变动频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经工作任务量大,政策性强,与开展实施工作的基层业务人员配备不匹配,能力不足、专业人员缺乏问题日益突出;二是软硬件配套设施不完善,无经费保障;三是业务培训不到位;四是缺乏鼓励激励体制,镇(办)农经干部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升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加大培训力度;二是突出重点工作,努力做到抓重点、重点抓;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工作经费等得到有效保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四、2025年工作计划一是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农经干部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加大对镇(办)、村培训力度,逐步提升我市农经干部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二是持续完善市、镇、村三级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全数据化的网络监管信息平台,逐步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有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