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

陕西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17 14:55
单位名称 陕西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实施纤维及纤维制品的质量监测工作;承担棉花、羊毛羊绒、干茧、生丝、麻类等国家公证检验工作,为学生服、婴幼儿服装、高校、医院、宾馆等集团购买维制品的监督抽查、质量风险监测与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服务保障;各类纤维的品质分析及质量鉴定工作;承担或参加制修订纤维及纤维制品的国家、地方标准;为用户、消费者纤维及纤维制品的质量问题维权提供检测技术咨询服务;为政府对纤维及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住所 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30号省质检大厦13层
法定代表人 胡省
开办资金 3282.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35.57万元 1850.53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 从业人数  9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全省纤维质量监测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全省市场监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通过不断完善纤维质量监测制度,稳步提升纤维质量监测保障水平,有力推动了纤维及纤维制品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建立与完善市场监管行政体制贡献了重要力量,为服务陕西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年来,完成国家棉花公证检验18.1万吨、分梳山羊绒78吨、桑蚕干茧2000吨,生丝160批;学生校服(60)、羽绒服(30)、床上用品(20)监督抽查110批次,婴幼儿服装(48)、床上用品(113)质量监测161批次;高校后勤学生公寓床上用品检验898批次,日常委托检验340批次,圆满完成了全年预期的工作目标任务。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一)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1.稳字当头,纤维质量监测稳步推进。一是开展全省校服产品监督抽查工作,在全省生产领域抽查企业50余家,抽取样品60批次。承担全省床上用品监督抽查工作,在西安、咸阳、宝鸡等地抽查销售企业20家,抽取样品20批次。部署第三批次羽绒服装产品监督抽查工作,在全省销售领域完成羽绒服装抽样20批次。二是专项质量风险监测及时展开。对全省登记注册的养老机构纤维制品进行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检查养老机构64家,抽检床上用品纤维制品63批次;对全省10个地市20多所寄宿制学校公寓床上用品的品类、规格、检验报告、供货合同及生产企业等相关质量信息进行认真查验,抽取样品26批次,以行动保护好一老一小两个社会群体的健康安全。三是质量执法打假工作主动推进。凝聚全省市场监管力量,对使用黑心棉等劣质纤维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部分机构进货查验制度不完善,索证索票不全、标识不全等问题责令现场整改,对4家出现检验不合格项的生产厂家进行约谈;关注央视3·15晚会主动做好应急值守,组织执法人员法律、法规学习,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四是网络质量监测效果显著。加强对天猫、淘宝、京东、唯品会等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纤维及纤维制品的质量监管,监测抽样巴拉巴拉、迪士尼、史努比等品牌婴幼儿及儿童服装48批次;监测抽样富安娜、洁丽雅、南极人、雅鹿等品牌棉被、棉褥24批次。五是产业全链条监管机制日趋完善。积极构建产业全链条监管机制,通过收集建立全省26家床品生产企业的企业档案,将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企业纳入合格企业名单,并在标准培训、业务指导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2.精心组织,纤维公证检验有力有效。一是精心组织实施棉花公证检验工作。与云南、七师、宝鸡等机构配合机构完成了共计1万吨的监管棉花入库检验工作,圆满完成2023-2024年度新疆监管棉花入库公检的收尾工作;与云南、宝鸡、新疆农七师三家机构承担2024年度监管棉花入库公检工作,截至目前完成15.8万吨;完成泾阳直属库进口棉轮入实验室检验530批13011吨,数据按时上报。二是积极完成非棉公证检验任务。完成山羊绒公证检验任务78吨,桑蚕干茧2000吨,生丝160批,及时高效的完成了中纤中心2024年非棉纤维公证检验任务,为国家产业发展数据提供了可靠数据支撑。三是从源头上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全年对20余家棉花、茧丝、羊毛羊绒生产企业从原材料采购、成品检验、出厂检验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管指导。四是落实年度纤维质量调研工作。全面采集我省棉纺企业用棉质量信息,通过现场调研、用棉企业信息反馈、举报投诉处理等方式,掌握省内用棉质量现状和质量需求,建立棉纺企业用棉数据库。3.开拓创新,服务市场监管质效提升。一是“监管护棉”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加强棉花质量监督检查积极为棉花收购、加工提供技术保障和服务,组织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棉花检验和信息管理专项培训,帮助企业解决收购、加工、检验、销售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升了企业的质量意识和自律意识。全年检查棉花加工企业6家、用棉企业4家,发放棉花质量监督相关资料100余份,指导企业整改问题20余项,为棉花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二是企业产品质量意识提升明显。通过标准宣贯、技术帮扶、人员培训、入企调研等方式,我们对全省床品生产企业、校服企业进行了标准培训和业务指导,助力企业在质量提升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年来接待企业咨询35次,入企帮扶20人次,累计培训100多人次,发放各类标准汇编资料200余份,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企业的质量意识和管理能力,还推动了行业的整体发展。三是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卓有成效。成立技术指导组,多次对关中地区和陕南地区的茧丝企业进行了质量监测,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并为企业提供质量把控和产品创新方面的建议。为陕北地区羊毛羊绒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标准培训,在质量管控、名牌创建等方面予以技术支持。四是质量监测委托检验工作完善。严格按照质量监测委托检验工作要求,及时完成检测样品的接收、流转、检毕保存等工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年来,累计完成了出证及检验报告归档共计1153批,涵盖了日常质量检测、高后床品质量监测、婴幼儿服装质量监测以及床上用品质量监督抽查等多个方面。4.夯实根基,基础能力建设成效明显。一是提升技术能力。采取实验室能力验证、检验技术交流、实验室现场检查等多种形式,提升实验室检验水平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加强硬件实施建设,加大实验室升级改造力度,新增织物密度镜等仪器设备及工具共5台(套),开启恒温恒湿空调机组200余台次,累计修理、保养各类仪器设备20余台次;编制年度质量控制计划,针对纺织品、棉花、茧丝等35项检验项目开展能力验证和人员比对等质控活动,对56个棉花、纺织品等检测使用的标准样照等标准物质按期进行核查,对CMA和CNAS能力附表内490个标准进行查新。二是积极组织质量培训。我们举办了监督抽查业务培训、检验检测入企实践学习及方法标准内部培训等多场培训活动,覆盖了50余人次。三是多举措开展质量宣传。邀请了校服、床上用品企业及消费者代表等40余人,通过参观实验室、标准解读、答疑解惑、质量提升座谈会等形式,让代表们了解纺织品、服装质量检验过程,感受质量检验的科学性、严谨性。及时撰写新闻稿件并在网站发布,确保了纤监信息的及时传递,有效提升了纤维质量监测工作的社会认知度。(二)亮点工作及其成效。今年以来,中心秉持初心,勇担使命,深入贯彻上级各项决策部署,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全力以赴履行工作职能,圆满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持续引领陕西纤维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轨道稳健前行。一是主动服务大局的思想更加牢固。纤维质量监测工作,作为大市场监管版图中的关键一环,虽领域不广,却横跨一二三产业,紧贴民生福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年来,我们聚焦校服、学生床上用品等民生热点,深化重点监测工作,不断强化职责意识,充分发挥纤检技术的核心支撑作用,累计完成监测检验1509批次,有力推动了纤维产业监测管理的精细化与产品质量的显著提升,为民众安全筑起了坚实防线。二是扎实工作的措施更加有力。我们围绕监督抽查、监测检查、公正检验三大基石,深度融合先进检测技术,构建起高效精准的监测体系,通过强化质量追溯机制与跨界合作,不仅确保了纤维品质的稳定提升,还显著增强了市场信心,为行业树立了质量标杆,有力推动了我国纤维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一年间,18.38万吨的国家公证检验任务圆满收官,监督抽查与监测检查分别覆盖110批次与161批次,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确保了产品质量的安全无忧,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破解难题的方法更加有效。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将传统手段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构建起一张覆盖广泛、反应迅速的质量监测网络。通过技术革新与设备升级,实现了纤维质量的精确把脉,检测效能大幅提升。强化与各方合作,共筑质量追溯防线,为市场注入强劲质量信任。通过质量调查、监督检查、风险监测等多维度手段,精准把脉行业痛点。一年来,接待走访企业80余家,累计培训100多人次,发放各类标准汇编资料300余份,为纤维制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2022年5月16日-2028年5月15日实验室认可证书有效期:2022年3月28日-2028年3月27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