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省种子工作总站(陕西省农作物种子检验站)

陕西省种子工作总站(陕西省农作物种子检验站)

发布时间: 2025-03-17 14:55
单位名称 陕西省种子工作总站(陕西省农作物种子检验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农作物种子提供相关服务,促进农业发展。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引进、试验、示范、繁殖和良种推广;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种子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
住所 西安市未央区经济开发区凤城三路1号
法定代表人 范东晟
开办资金 80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44.2万元 618.41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省种子工作总站 从业人数  3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相关法律规章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的安排部署,扎实推进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促进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一、主要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一是优化试验方案。依据品种科研创新发展新趋势,在广泛征求有关育种单位的意见建议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试验组别设置,制定了2024年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试验方案。全年共安排落实统一试验42组,涉及品种365个;品种比较试验21组,涉及品种251个;小麦、玉米联合体和自主试验39组,涉及品种316个。二是加强监督检查。组织各地市分作物对联合体试验、自主试验落实、方案执行等进行监督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试验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纠正存在问题,加强督促整改,切实增强品种审定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三是严格标准规范。依据规定程序要求规范做好第59次农作物品种审定各项工作,通过审定品种111个(小麦25个、玉米80个、水稻2个、大豆4个),撤销审定品种13个。(二)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一是严格规范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审查,全年共受理符合登记要求的品种两批120个,其中新登记品种101个,变更品种19个。二是依法开展对“仿种子”的清理工作,按照农业农村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严格品种撤销登记审查,对17家育种单位的47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撤销登记。三是起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试验工作的通知》,对规范品种适应性试验做出了制度安排,为解决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适应性试验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措施。(三)农作物新品种展示评价。一是年初印发了《2024年农作物核心品种展示评价工作方案》,对全年农作物核心品种展示评价工作进行了系统安排。二是紧扣优势作物和重点区域,根据季节茬口分别制定了玉米、大豆、小麦和油菜等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实施方案,落实玉米品种展示点12个,展示品种14个;落实大豆品种展示点6个,展示品种4个;落实小麦新品种展示点10个,展示品种13个;落实油菜新品种展示点5个,展示品种10个。三是在品种性状表现的关键期,组织开展多层级田间考察观摩系列活动,鉴定评价品种表现,推介宣传优良品种。通过连续多年的示范推广,西农511、伟隆169、西农226、铜麦6号、沣油737、邡油777、陕科6号、延科288等,一大批由我省选育或推广的优良品种,推广面积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为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四)种子质量检验检测。一是组织冬、春、秋三季种子质量监督抽检。共抽检玉米、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农作物种子1072份,代表种子量535.68万公斤,其中省级抽检样品123份。二是做好其他各类种子检验工作。承担全国农技中心委托的冬春秋三季部级抽查、监测样品等384份,检测645项次,涉及玉米、小麦、大豆、蔬菜等作物;承担全省品种审定环节真实性鉴定业务,共检样品404份,检测16674项次;完成其他委托检测样品208份,检测6424项次,涉及玉米、小麦和稻等作物。三是组织开展种子生产田间质量检验。全省共检验种子田面积26.4万亩,其中,小麦种子田18.95万亩,玉米种子田3.5万亩,大豆种子田0.2万亩,油菜种子田3.75万亩。(五)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一是开展资源补充征集。下发了《陕西省种子工作总站关于补充收集资源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中存在的活力不足种质资源,组织各地再次深入原生地补充收集资源,共补充收集资源124份。二是开展优异资源展示。依据资源禀赋、产业优势,组织开展优异资源田间展示,年初计划展示资源任务300余份,实际完成展示500余份,通过展示掌握了优异资源基本特征特性,为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三是启动资源登记。全面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登记。截止12月初已完成登记资源47645份,其中省级粮食作物资源圃申报登记资源36430份,完成登记资源40916份,超额完成任务的12.31%。四是推动特色资源产业化开发。由我省选送推荐的“岭沟贡米”等3个资源先后入选年度十大优异资源,通过争取国家特色资源产业化开发项目,有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二、工作亮点(一)服务生产,供种保障能力强。一是产能显著提升。按照省厅印发的《陕西省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部署,深入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进一步稳定和扩大良种繁育面积。据统计,今年全省玉米制种5.6万亩、小麦33万亩、油菜5.2万亩,制种面积比去年增加6万亩。二是调度更加高效。通过制种基地生产和企业库信存息进行摸底调查,对全省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大豆等作物种子的制种、灾害、收获、入库、备种信息进行调度,分析供需形势,指导企业提前做好应对,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三是兜底支撑有力。按照省厅《救灾备荒种子管理办法》规定,依据我省主要灾害发生情况,制定了救灾备荒种子储备方案,遴选储备企业,落实储备任务。(二)多措并举,企业扶优成效显。扎实做好行业服务,助力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完善政策。适时修改印发《陕西省农作物种业发展奖补办法》,激励带动种子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加强引导。召开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培育推进会,对去年认定的5家省级繁推一体化企业逐一把脉问诊,对照标准制定孵化方案,促进企业发展。三是优化服务。联合杨凌农业农村局、审批局对拟申请育繁推一体化A证的杨凌良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帮扶指导,目前杨凌良科已取得A证。四是强化自律。积极筹备陕西种子协会成立,由杨凌秦丰种业公司牵头,联络了省内13家种子企业共同发起,目前资料已提交审批部门。五是信用建设。引导支持种子企业加强信用建设,积极参与中国种子协会组织的信用企业评价工作,扩大企业实力和市场影响力。今年我省共有4家企业通过了中国种子信用协会信用等级评价。其中荣华和秦丰2家企业被评为国家AAA级信用企业,填补了我省AAA信用企业的空白,其余两家分别被评为AA级和A级。(三)奋发有为,检验检测水平高。积极参加各类部级能力验证,不断挑战检测能力水平新高度。先后参加了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的发芽、品种真实性能力验证活动,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的部级中心能力验证和仪器比对活动。连续18年结果为“满意”,检测能力水平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我站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首批种业打假护权检验机构,并受全国农技中心委托承担能力验证样品制备工作,全年共制备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等作物能力验证样品42套340份;同时,省内外大专院校、检测机构6批来我站学习检验技术,实训检验人员30多人。(四)真抓务实,种子市场环境优。充分发挥种子工作机构的技术优势,指导各地开展种子市场净化行动。一是扎实开展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核对专项行动,督促数据不全或未填报企业进行整改和补报,不断规范持证农作物种子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二是适时组织全省开展春秋季种子市场检查。印发2024年春、秋季农作物种子市场检查通知,指导推动各地工作扎实开展。三是认真开展农作物种子市场省级检查。春季重点对西安、铜川、安康、商洛和榆林市5市9县的3家企业、35个经营门店进行了监督检查;秋季对宝鸡、渭南、汉中和杨凌示范区4市(区)7县(市、区)的6家种子企业、33家经营门店进行了监督检查。四是加强备案工作技术指导,全年完成种子经营网点备案8183个,备案单共51675单,委托种子生产备案229单,备案进度和数量为例年最好。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