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韩城市中医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和护理保健服务。业务:内科、外科、妇科、急诊科、肛肠科、针灸推拿康复科、耳鼻喉科、康复科、治未病科、检验科、放射科、病案科、消毒供应室、B超、药剂科。 | |
住所 | 韩城市金城区隍庙巷 | |
法定代表人 | 薛儒君 | |
开办资金 | 8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韩城市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277.69万元 | 11999.7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1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以来,我单位在市卫健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具体业务开展情况全年接诊门急诊患者43839人次,较上年度增加11507人次,增幅26.2%;收治住院患者3020人次,较上年度增加488人次,增幅16.1%;住院手术353人次,较上年度增加3人次;三级手术开展134人次,较上年度增加59人次;病床使用率为67%,较上年度增幅5%;病床周转次数为28人次,增幅14.2%;平均住院日为8.1天,较上年度减少0.9天。(一)专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针灸康复科通过了渭南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的评审,同时纳入全省县级中医优势特色专科项目建设单位,为渭南市级中医临床带教点;肛肠科通过了“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验收工作。(二)医疗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一是配备了全新腹腔镜、麻醉机、胃肠镜、CT、DR、等医疗设备,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依据。二是严格落实十八项核心制度,全年开展核心制度培训12次,疑难、死亡病例讨论2次。三是制定临床科室的学科发展方向,遴选了一批优势病种,为学科定向发展提供精准指引。(三)质控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一是每月对各科室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形成质控信息简报。二是加强病历质量管理,全年出院病历3020份,甲级病案率97%,以中医治疗为主的出院患者比例43.48%,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比例92.31%。(四)护理质量管理逐步提升。一是开展常见疾病中医护理方案11种695例,中医护理操作13项60878人次。二是护理质量交叉检查12次,科内大检查60次。(五)医联体“上下贯通”合作模式初显成效。一是邀请西安市红会医院中医骨科疼痛病区主任李良教授每周开展带教坐诊,为我院中医药人才传承工作及康复业务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二是邀请8位省级中医专家莅临我院开展“省级名中医惠民义诊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的诊疗服务。三是与陕西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签订陕西小儿推拿专科联盟合作协议,为我院开展小儿推拿工作奠定了基础。(六)医共体工作扎实开展。一是开展韩城市2024年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派出3名中医药骨干医师开展为期5天的中医基础理论概述、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诊疗及健康宣教、毫针基本操作、火罐的基本操作术等培训,培训学员100人,考核通过率98%。二是开展韩城市2024年基层中医阁建设帮扶指导工作,分别到芝阳镇贺龙村卫生室、金城区莲池村卫生室进行的中医阁建设帮扶指导,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的应用。三是持续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依托医共体2个成员单位(芝川镇中心卫生院、板桥镇中心卫生院),组织9名中医专家开展坐诊带教、业务帮扶等工作。(七)院内感染控制持续精细一是开展日常周巡查及月质控,对临床科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30余次,下发反馈单120余份。接受上级部门16次督导检查,并对督导出的问题立即整改。二是全年共监测出院病例1458例,前瞻性调查1989例;监测手术切口355例,其中甲I类手术180例,留置导尿54例,尿管使用率1.78%,平均留置导尿4天,无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病例。(八)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开展一是对全市16个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健康指导服务项目进行了4期业务培训、督导。二是全市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数56308人,实际服务43184人,完成率76.69%;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数8490人,实际完成7391人,完成率76.05%。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准确率达95%,服务记录完整率达95%;儿童中医调养服务中,穴位按摩等操作手法准确率95%,服务记录完整率达95%。三是全年上报传染病100例,其中甲流74例,乙流13例,新冠2例,梅毒5例,水痘3例,丙肝1例,诺如1例,其他感染性腹泻1例;上报食源性疾病1例;恶性肿瘤2例。(九)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一是根据医院发展需要,通过医学类毕业生定向招聘3人,医院自主招聘7人,对老年病科、内科、针灸康复科、手术室、检验科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科室给予了有效的人才补充,有效提升了医疗技术服务能力。二是重视院内培训工作,全年共开展业务学习培训12次,科室组织的集中学习240余场次,进一步提升了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三是选派医院骨干力量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全年累计派出2人参加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7人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2人参加2024年陕西省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训,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储备人才力量。(十)中医药文化建设和宣传活动深入开展一是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利用医院公众号、健康导报等新媒体宣传二十四节气中医养生健康知识24篇,发布健康信息15篇,人物传记2篇,各类信息动态140余篇。二是开展中医药文化“6进”活动31次,其中中医药文化夜市惠民义诊活动18次、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健康科普活动5次、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层行3次、健康日主题宣传活动5次,让更多的群众认识中医、认可中医。(十一)安全生产高度重视一是为做好安防工作,维护医院诊疗秩序,我院安装了一键报警柱2个、报警盒6个、安检门1个,为全院职工、病患及家属营造了安全、优质的诊疗环境。二是全年组织消防安全知识培训4次、消防演练2次,提高了医护人员的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一是针灸康复科成功建设为渭南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有效提升了医院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通过技术支持和培训,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了分级诊疗。三是通过义诊、6进、科普等活动,传播中医药文化,增强民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促进了中医药的传承。(二)经济效益医院年度总收入5073.33万元;其中业务收入1496.14万元,较上年度增长231.31万,增长率为18.29%;财政补助收入3558.31万元,较上年度减少725万元;其他收入18.87万元。固定资产从年初1693.61万元增长为2551.11万元,增长50.63%,净增长857.5万元,资产负债率6.58%,比2023年终负债上升了2.86个点。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一是卫生专业人才数量不足,高层次人才引进十分困难,重点学科无法做大做强。二是信息化建设存在短板,利用微信等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实现线上挂号、诊断的信息化系统尚未建立。三是科研学术存在短板,院级科研课题技术力量不足。整改措施:一是通过医学定向招聘、事业单位招聘和院内招聘,吸引毕业生、离退休中医专家投身于中医事业的发展,把骨干医师送出去进修学习,培养中青年名中医。二是加强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实行微信电子化支付,探索互联网诊疗,提升服务效率。三是营造科研学术氛围,借助医联体,发挥科研协作力量,积极组织课题研究,营造良好学术生态。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5年,将以建设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为目标,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二甲医院评审工作,持续整改存在问题。二是全面提升医疗管理,实施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强化内部运行精细化管理。三是将肛肠科、老年病科打造成为市级重点专科,针灸康复科打造为省级重点专科。四是整合现有医疗资源,加强急诊急救能力建设,打造出一支品牌硬、口碑好、具有一定急救能力的医疗团队。五是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医联体合作力度,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许可证登记号:71537732761058111A1001有效期限自2025年1月3日至2040年1月2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