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绥德县营商环境和科技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科技宣传,秦创原,联合征信。 | |
住所 | 榆林市绥德县名州镇小街4号 | |
法定代表人 | 霍彦军 | |
开办资金 | 6.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绥德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55万元 | 2.7万元 | |
网上名称 | 绥德县营商环境和科技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单位名称由绥德县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变更为绥德县营商环境和科技服务中心;宗旨和业务范围由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科技宣传变更为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科技宣传,秦创原,联合征信。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一)落实重点夯基础。一是制定印发了《绥德县2024年营商环境七个新突破专项行动方案》(绥办字〔2024〕15号),进一步明确各部门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举措,有效确保了各项任务高效推进。二是3月17日,组织召开《绥德县2024年营商环境七个新突破专项行动方案》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各与会部门负责人针对各自领域负责的内容提出相关修改意见,就如何进一步优化提升我县营商环境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三是4月30日,联合召开了“绥德县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通报了2024年一季度营商环境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四是编撰《绥德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白皮书》,全方面结合国内先进经验,梳理和总结政策措施、实践经验、典型案例,进一步为绥德县的营商环境成员单位提供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方向。(二)提升自我谋发展。一是5月13日组织陪同局长到政务大厅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专区县发改科技局窗口一线,以办事群众身份“走流程”,以工作人员身份“坐窗口”,体验办理建设项目审批前期手续流程,指导窗口工作人员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以优质服务助力我县营商环境再优化,提升企业群众办事的满意度、获得感。二是于2024年年底前收集上报简报30余期,其中4篇被市级采纳,1篇被省发改委微信公众号推广。同时上报典型案例4起(人社局:构建“1+4+10+12”就业服务新格局建成“15分钟”人社便民服务圈。县委金融办:绥德县推行金融助农“红黑榜”新机制。中角镇:“意速达”让政务服务“跑起来”。税务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红心印税展新“枫”“绥”行服务连心“桥”),1起被市级采纳推广。(三)优化服务提效能。一是积极主动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企业资金需求,协调金融机构,配合县委金融办组织开展政企银对接活动,协调五家银行向6户企业授信签约共7400万元。二是深入企业、社区,组织户外宣传营商环境政策、法律法规3次,联合移动公司发送宣传短信2万余条。三是召开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白皮书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了绥德县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增强了公众对绥德县营商环境的认知和理解,为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四是建立了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机制,鼓励企业和群众对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有效维护了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五是印发了《“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提服务活动实施方案》,推行县级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坐窗口、走流程、跟执法”活动制度,全面体验办事流程,现场解决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提高服务效能。六是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实现清单事项100%网上可办;公开承诺一批清单事项,实现居民个人高频事项90%可网办或就近办。(四)推动监管法制化。一是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对需要办理经营异常名录移出的市场主体实现即时受理、即时审查。目前,共办理经营异常名录移出558起,为19家市场主体办理了信用修复。二是畅通“绥德营商”、百姓问政、12345等投诉举报渠道,深化营商环境领域问题专项治理成果,建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与纪检监察部门联动机制,坚决做到有案必查、有责必究。三是建立了营商环境监督评价机制,通过设立投诉举报渠道、定期开展企业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收集企业和群众对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五)推动信用建设长效化。一是坚持信用信息核查,拓展信用报告使用范围,加强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行政管理事项中应用信用记录或信用报告,截止目前累计查询个人社会信用报告586人,企业6家;全面推进在招投标、政府采购、政务审批等重点领域信用承诺“网上办”。二是开展2024年度政府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主体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后,未发现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等失信行为。同时开展了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经验做法及典型案例的征集工作。三是加强诚信宣传教育,通过举办信用知识讲座、开展“诚信宣传月”活动等形式,普及信用知识,提升全社会诚信意识。四是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共用,为信用监管提供有力支撑。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明确各部门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举措,有效确保了各项任务高效推进,为绥德县的营商环境成员单位提供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方向。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绥德县政务服务的透明度和效率,还显著增强了市场主体的信任感和满意度。各部门间的紧密协作和信息共享,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减少了不必要的行政障碍,使得企业和个人在办理各类事务时更加便捷高效。此外,这些措施还有效促进了绥德县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构建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提升了企业群众办事的满意度、获得感。增强了公众对绥德县营商环境的认知和理解,进一步提升了营商环境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深化了营商环境领域问题专项治理成果,做到有案必查、有责必究,全面推进了在招投标、政府采购、政务审批等重点领域信用承诺“网上办”。(四)促进了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通过加强信用信息核查、拓展信用报告使用范围等措施,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率和公正性,为绥德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信用基础。(五)优化了资源配置,通过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了信用信息的共享共用,有效提升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配置的科学性。三、存在的问题一是政策宣传普及力度有待加强。尽管中心已经开展了多次宣传活动,但仍有部分企业和群众对营商环境政策、法律法规了解不够深入,影响了政策的落地效果。这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确保政策信息能够准确、及时地传达给每一个企业和群众。二是部分干部业务能力有待提升。在营商环境服务和建设信用体系工作中,部分干部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还需进一步加强,以适应新时代营商环境和信用体系工作的新要求。这要求中心在未来加强对干部的业务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群众。改进措施研究制定2025年营商环境宣传工作方案,并持续梳理、挖掘各成员单位具有突破性、创新性、示范性的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积极向上推荐。并适当提高信息宣传任务考核权重,激发成员单位积极性、参与性。每月最少进行一次户外宣传,大力营造‘人人都是环境,事事都是形象。处处都有空间,时时都在监督’的浓厚氛围。督促业务干部任真学习业务知识,开展业务培训,研究更多的便民利企措施,积极梳理县域营商环境领域存在问题,对发现的问题、积极推动整改、全力攻克营商环境难点、卡点、堵点问题。同时各责任部门“俯下身子”深入企业做好政策宣传、调查研究,了解企业需求,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上报解决。五、下一步打算在新的一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各项重要指示精神,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聚焦企业群众全生命周期服务,对标先进地区典型经验,以“红蓝章”审批、常态化联审联批、大厅之外无审批、帮办代办、数据壁垒打通、民营企业“三进一带”为抓手,在加快项目落地、部门协同联动、主动服务项目、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一网通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6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以政府有为促进市场有效,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践行“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服务理念,推动营商环境出新出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进市场预期信心,持续打造“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求人”的营商环境。一是继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具体而言,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绥德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白皮书》的实施细则,确保每一项任务都有明确的时间表和责任人,定期跟踪进度,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改革成果能够真正惠及企业和群众。二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计划通过定期组织专题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开展实地考察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干部的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为绥德县营商环境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三是积极探索“信用+审批”服务模式,将信用查询嵌入审批流程,对信用良好的申请人实施“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便利措施,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