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川县>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延川县分校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延川县分校

发布时间: 2025-03-17 10:10
单位名称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延川县分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承担中等学历教育、中专后继续教育、绿色证书教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等工作.组织实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组织编写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教材;推广农村实用技术。
住所 延川县农业综合楼五楼
法定代表人 景海军
开办资金 3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川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7.49万元 14.54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延川县分校.公益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全面提升我县高素质农民技术应用和生产经营能力,延川县农广校2024年,在省、市农广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农业系统党委的精心指导下,我单位高度重视,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技术指导等工作。现将延川县农广校2024年工作汇报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头雁项目。头雁项目在省农业厅实施。县农广校每年负责宣传头雁项目的政策,在15个微信群里发送相关文件,专门通知部分优秀学员。按上级分配指标,完成遴选家庭农场主、产业大户等高素质农民,将其信息推送给省农业厅。学校设联络员1名。从2022年开始到2024年共遴选推送10名学员。(二)、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按照延市农发(2023)215号文件要求,市农广校专发延市农广发(2023)56号文件具体安排了电商培训的目标任务、培训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方式等等相关事项。县农业农村局专发延农业发(2023)84号文件,农广校专发延农广发(2023)4号、延农广发(2023)6号文件,具体安排了红枣、蔬菜高素质农民培育目标任务、培训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方式等等。2024年,我单位继续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在红枣、蔬菜、电商等三个方面各设置1个专业,每个专业为50名学员,共有学员150名。一是延安市下达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延川电商)培训班50人,于2023年12月开班,2024年上半年完成了理论培训和外出参观共46课时,实践实习62学时。线上学习完成22学时,完成率100%。评价率为100%。满意度为100%。二是县级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100人,学校根据项目要求,从培训+指导+认定+扶持4个方面,遵循5个培训环节,即农民需求、培训组织、教师配备、方法得当、考试考核,根据产业技术季节要点,从2023年11月12日学校开始高素质农民枣树班为期1年的培训,从11月19日开始高素质农民蔬菜班为期1年的培训。专业课1门,公共课程8门。从2023年11月13日和11月20日开始,分别将红枣、蔬菜学员录了系统,开启了线上学习,分别完成20个学时,完成率100%。完成了评价,完成率分别为100%和96%。为了使学员积极参与培训,学校给蔬菜班和红枣班分别购买了蔬菜和红枣的教材,组织到安塞参观设施大棚蔬菜、到乾坤湾肥家山参观红枣。两班前后开展线上线下理论培训、外出参观共40课时,已完成。因资金未到位,实地实训指导共100课时还在准备中,微信1年随时随地网络答疑共40课时,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难题,正在进行中。三是2024年申报市级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3家,其中农业园区2家,分别为陕西中艺润泽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延川县锦春枣业有限公司,合作社1家为延川县关庄镇杨家坪村经济联合社(桑蚕养殖)。四是按照延安市“十佳高素质农民”及“十佳产业致富标兵”推荐条件,经过评选,推荐杨文雄为延安市“十佳高素质农民”,推荐为杨瑞红延安市“十佳产业致富标兵”,李瑛为延安市“高素质农民培育优秀教师”。五是申报延安市“双师型”教师10名。六是参与省市下达外出培训任务30多人次。(三)、搞好远程网络知识更新培训工作按照市农广校推送的培训内容,学校精心组织农口及本单位县乡两级枣果棚畜等产业务干部约26人,参与“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科讲堂”学习,目前共组织14期参与人次135人次,快速实现知识的更新叠代。(四)、搞好百万农民线上大培训工作按照市农广校转发的农业专业知识,农广校安排专人负责,每期给学校创建的15个微信群(从2014年以来建立的)约1100多人,目前参与培训共32期,参与人次2.3万人次,学习各类最新知识,以视频的方式,用最快的速度将实用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通过两个平台,吸引外出务工的行家里手,企业家回乡支援乡村振兴战略,引才引智。、顺利完成高素质农民问卷调查工作根据陕西省现代农业培训中心关于在全省开展高素质农民问卷调查通知要求,为客观全面掌握全省高素质农民发展情况,测算其发展指数,总结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情况,提出促进高素质农民发展的对策建议。全省从3月5日至5月15日开展了为期70天的问卷调查,我单位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通过15个微信学员群线上推送和线下实地走访调查,此项工作顺利完成,取得了良好成绩,得到了市农广校领导的高度评价。(六)、持续推进太相寺村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产业促乡村振兴,根据太相寺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帮扶计划,对在村农户的具体情况了解分析后,继续推进大棚和种植产业的发展。通过不定期的培训,对大棚蔬菜种植户进行按季的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增加收入,增强幸福感。(七)、加强党纪学习,提高干部思想意识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目前电商班已全面完成任务,学员满意度为100%。针对枣树班和蔬菜班的学员开启了线上学习任务,完成了评价。截至目前两班分别完成了理论课培训和外出参观共40课时,线上学习完成20学时,完成率100%,评价率分别为100%和96%。三、存在问题(一)头雁项目学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头雁项目经常在西农大和浙大两地实施,分三四次培训。许多学员一是因为有产业,不愿意离开太长时间。二是不愿意出路费。三是愿意去,但年龄大、产业规模等不符合条件。故参与率低。(二)由于资金短缺原因,导致培训滞后。2023年市上下达高素质农民培育指标100名,由于资金原因我县实操实训没有完成,市上无法进行验收,2024年市上就没有给我县下达高素质农民培育指标,导致我县培训滞后于兄弟县。(三)农民需求和培训内容存在不对症的问题。教师认知与学员需求存在不一致的现象,授课老师想给学员多讲点理论知识,但学员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实地操作训练。形成需求和培训内容不对症的问题。导致农村产业土专家和技术员提升慢,发挥作用弱。四.改进措施(一)完善激励机制,增加工作信心。完善好激励制度,确保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二)搭建销售平台,助力产业发展。通过开设销售课程,建立电商平台,多渠道加大农产品销售,吸引农民来学校学技术,带动产业发展升级。五、2025年工作计划(一)、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积极向省市农业农村部门争取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更好地为我县农村培育一批有文化、有技术、会管理,能起带动示范作用的高素质农民,进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二)、做好乡村振兴工作。通过到太相寺村调研,领导小级研讨,利用项目,外聘专家到田间服务,通过手机app以及微信平台,重点围绕大棚种植大户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三)、继续完成好县委县政府、县农业农村局及市农广校安排的其他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