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延川县种子管理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编制农业技术推广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组织、检查、指导农技推广;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蔬菜、蔬类产业技术开发和服务;农业科技推广、宣传和培训。 | |
住所 | 延川县北新街陵园路 | |
法定代表人 | 李富军 | |
开办资金 | 9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川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61.69万元 | 766.64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延川县种子管理站).政务 | 从业人数 3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开展活动,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以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如下:(一)全面开展粮食生产技术指导结合我县实际,编制了《关于2024年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实施方案》《关于谷子绿色高产田试验示范的实施方案》《关于2024年全县农作物品种使用的意见》《关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实施方案》《关于2024年粮食作物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方案》等技术指导性文件,在春耕备耕关键时期,深入各镇(街)村,走进田间地头,督导种子肥料等农用物资储备情况,发放技术指导图册,轮回开展面对面培训、手把手指导,检查农作物长势长相,协调县植保站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为全县粮食种植提供了科学技术保障,为全年丰产赢收打下了坚实基础。(二)积极实施农作物集成技术试验示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绿色、高产、高质、高效导向目标,积极实施了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三)严格进行种子管理和监督检查为切实保证全县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保障粮食生产稳定,我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开展了农作物种子备案和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等工作。(四)深入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土壤墒情监测1.肥料信息统计和调度。在春耕备耕时期,加大肥料储备、价格等信息调动频次,收集全县肥料市场流通、储备、到位率等情况,按照每周调度2次的要求,及时进行了数据统计、审核、上报等工作。2.土壤墒情监测。按照周上报要求,结合全县5个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测数据,定期开展了全县不同地块类型的土壤墒情监测上报工作。截至目前,共监测上报土壤墒情信息14期,为全县适时抢墒播种提供了技术指导。3.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利用春播重要农时,加强了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量增效、耕地质量保护和科学合理施肥等技术宣传培训,持续对我县承担的1个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和4个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进行了定位监测,组织3名技术人员参加了全国线上施肥情况调查培训,全面开展了农户施肥调查110户和肥料利用率试验工作。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了95%。(五)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1.严格地膜监管。一是严格执行《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标准,全面落实《农膜管理办法》规定,推广使用0.01mm以上厚度地膜,使用率达到了100%。二是制定实施监督检查工作计划,加强农膜销售、使用、再利用等环节全链条监管。2.规范残膜监测。根据省市安排,综合考虑地形地貌、种植制度、地块面积、覆膜年限、回收方式等开展残膜检测,在全县布设残膜监测点6个,按照《陕西省农田地膜残留检测技术要求》开展常态化、制度化检测,目前已完成取样处理工作。3.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各类媒体,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大力宣传废旧农膜的危害、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及农膜监管执法典型案例等,提高群众对农膜污染防治的认知水平。(六)严格规范财政补贴资金管理与发放按照自愿申请,原则上单一作物种植面积应在100亩以上符合条件的规模种植主体按要求认真编制申报材料,明确作物种类、种植面积、实施地点、目标单产等基本信息,细化增产技术、操作程序等内容。再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会同相关部门(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根据关键技术措施到位情况、测产结果等情况,确定奖补的标准,对符合条件的种植主体财政部门及时拨付补助资金。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引进新品种。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我县农作物生产实际和气候条件,积极引进农作物新品种。一是引进旗阳697、军育288、翔玉319、翔玉322、翔玉218、WD235、潞玉1627、潞玉6号、延科368(CK)、辉玉938、甘垦120、沃玉835、秦粮302、MC999、君泰1608、中博303、禾源919、锦成九、LD619等玉米新品种19个;二是引进晋杂22号、晋杂34号、晋杂12号、晋糯3号高粱新品种4个;引进长杂2号、长生07、长农47、延谷14号、晋汾107谷子新品种5个;三是引进延薯1号、延薯2号、秦薯5、秦紫薯1号、火焰山(CK)等红薯新品种5个。2.实施试验示范。一是在乾坤湾镇土岗村建立试验田2亩和示范田200亩,通过对延23Y-33、23Y-83、23B-25、23B-38、长生07(CK)、延谷18号的杂交后代材料进行品系适应性鉴定试验,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抗谷子新品系,为后续谷子新品种选育、登记提供依据。二是在贾家坪镇马家湾村实施玉米增密度高强度加厚地膜试点示范1000亩;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实施玉米增密度高强度加厚地膜示范600亩;三是在贾家坪镇马家湾坝地试验20个玉米品种对比试验10亩。试验田集成推广了新品种展示、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精量播种、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绿色高产高质高效农业生产技术。最后筛选出适合我县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集成技术和模式,从而达到稳产丰产。3.种子备案。召开了全县种子备案工作专题会、推进会,深入到各镇街、村,对县域内所有种子经销门店、种子生产农户、种子企业进行了广泛宣传动员,及时将种子备案相关要求传达到各种子生产经营单位(个人)。对农资经营门店和农民群众如何识别真假种子、各作物主推品种、种子备案、转基因检测进行了大力宣传,发放备案操作手册23份,宣传资料1800余份。截至目前,种子经营门店备案23家,备案经营不分装玉米品种66种,备案单134个,实现了全县种子经营备案全覆盖,从种子流通源头堵截了假冒伪劣种子进入我县市场,确保我县农业生产安全用种。4.种子市场监管。积极协调配合县农业执法大队检查全县23个种子销售门店,出动检查执法90人次,重点检查农作物种子经营门店资质、品种审定、种子包装、标签等,对品种纯度、净度、水分、芽率及真实性进行了检测。总共抽检23个玉米品种,86份样品,代表量8.9万公斤。5.转基因监测。对全县23家种子经营门店所有主要农作物种子进行转基因检测,共检测品种129种,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并与种子销售门店签订无转基因种子承诺书、无假冒伪劣种子承诺书。抽调专业技术人员4名,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苗期转基因监测80余份,涉及玉米、大豆等30多个品种,经检测测全为阴性。三、存在问题:宣传力度不够,农户接受能力差,对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接受不够,业务人员紧缺,专业技术能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改进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坚持“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目标明确、协作配合、职责落实”的工作原则,采取“一把手”亲自带队,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的方式,成立了各项工作服务队,制定了工作责任制,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全面完成。(二)强化技术创新,保障技术支撑。加大与市农科所、市农技推广中心站、市种子站和相关产业部门的技术合作,积极组织各项培训,不断提高单位农技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强化农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全县粮食生产和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力的农业科技服务支撑。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持续做好全县粮食生产技术指导工作。按照粮食作物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方案,组织技术人员,经常深入镇村和田间地头,切实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工作。(二)认真做好试验示范田观察观测工作。按照试验示范规范,落实专职农技员,认真做好试验示范田日常观察观测、记录记载、测产评估等工作,总结筛选一批适合我县大面积推广的农作物新品种和农业绿色高产高效集成技术(三)及时做好耕地质量和土壤墒情监测工作。10月底,全面完成全县5个土样采集化验和110户施肥情况调查,持续做好1个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和4个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定位监测和数据统计上报,认真做好耕地质量保护与评价及肥料利用率试验工作。按时监测上报土壤墒情,为全县农作物抗旱减灾提供技术指导。(四)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按照中省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关工作安排,配合做好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动员部署,全面完成全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监测统计和信息上报等工作。(五)积极谋划和规范实施项目工作。严格项目管理有关要求,认真完成项目总结验收、绩效评价,完成2024年各项项目补贴工作,确保项目发挥最大效益。同时,深入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掌握政策导向,积极谋划申报2025年农技推广项目。(六)全面完成其他各项工作。进一步围绕全县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要求,强作风、提能力、重实干,抓好班子党建、党风廉政及作风建设,夯实精准脱贫成果,做好监测户动态监测和帮扶包村包户工作,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和农业农村局党委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