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宜川县> 宜川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宜川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17 09:59
单位名称 宜川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退役军人提供服务。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退役军人服务的法律法规政策,承担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优抚帮扶、走访慰问、信访接待、权益保障等事务性工作。
住所 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人民政府行政中心2号楼2301室
法定代表人 王宁
开办资金 4.04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拔款
举办单位 宜川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万元 4万元
网上名称 宜川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4年1月进行了法人变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中心在在县委、县政府和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领导下,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及重要指示精神,以“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好、服务保障好、教育管理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为目标,统筹推进退役军人事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强化思想引领,提升服务水平一是组织集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县委十九届八、九次全体会议等会议精神。二是组织老兵宣讲团进校园、进社区、进单位宣讲13场次,向社会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正能量。组织军事教官走进学校开展国防教育12次;三是组织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大队前往县烈士陵园开展志愿植树及助力高考活动,联合延安市博爱医院和瑞秦儿童口腔医院在县文化广场开展义诊活动。(二)健全服务体系,提升保障能力一是投资6.4万元,修缮烈士陵园展陈馆房顶漏水问题及粉刷室内,以更好的发挥爱国教育基地国防教育职能。二是组织干部职工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政策理论及业务培训11次;举办业务培训班2次,累计22人参加培训。三是拨付武装工作经费26.9万元,用于兵役征集、民兵整组训练、国防动员。四是健全拥军支前工作机制,同时落实专人,联合县人武部,及时完善拥军支前数据库。(三)加强双拥共建,营造浓厚氛围一是精心设计,科学布展,投资17.6万元建成双拥广场,通过解放军光辉发展历程、全国“十大英模”、立功受奖公荣榜、宣传栏等内容展示,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崇军人、敬重英雄、热爱部队、关心国防”的浓厚氛围。二是开展走访慰问,春节、“八一”期间慰问驻军部队、县消防救援大队、轮训备勤人员,走访慰问军休干部、烈士遗属、边海防官兵、困难退役军人等230余人,赠送慰问品和慰问金共计37.4万元。三是为12名三等功现役军人家庭庆送喜报并送去慰问金12000元。四是举行武警官兵退伍欢送仪式和春季新兵入伍欢送仪式,并送去慰问品;为37名春季入伍新兵宣讲政策,悬挂35个光荣牌。五是为3242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现役军人家属发送建军节祝福慰问短信。六是联合县教育科技体育局成功举办了“双拥共建丹心向党”文艺汇演活动。(四)做好接收安置,加快就业步伐一是圆满完成30名退役士兵接收报到工作。坚持“人尽其能,人岗相适”的原则,突出“服役时间越长、贡献越大、安置越好”的导向,妥善安置3名转业士官到县域内事业单位。二是为22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足额发放地方一次性经济补助金119.64万元,调动热血青年参军报国热情的同时,为他们退役后就业创业提供财力支撑。三是为军休干部和遗属发放工资、生活补助共24.93万元。四是举办2024年度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就业创业培训班、2024年自主就业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班,累计39名退役士兵参加培训。五是通过局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招聘信息10余条,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同时组织5家县域企业,举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1次,共有5名退役军人达成就业意向,其中2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六是协调县税务局依托办税服务大厅,设立退役军人创业服务窗口,开通优先办税通道,为退役军人创业“保驾护航”。七是6月下旬,无锡高新区(新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赴宜交流学习,初步建立两地退役军人异地就业创业互助机制。(五)严格落实政策,做好优待抚恤一是按时为630余名优抚对象发放生活补助金共计570.89万元。二是做好动态管理。共删除死亡及取消领取待遇的优抚对象19人,新增2名伤残退役军人,新增60岁以上优抚对象25人。三是提供医疗保障,为2名一至六级伤残军人补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缴费6400元,为9名优抚对象发放医后补助2.06万元。四是为93名退役军人申领办理了优待证。五是为5名困难退役军人申请发放省市县三级关爱基金3.4万元。六是推荐两名优秀退役军人参加延安市创业创新培训。(六)传承红色基因,做好褒扬纪念一是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中小学生在清明期间在县烈士陵园祭扫,共接待前来祭扫人员2400余人次。二是在党纪学习教育活动中,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为前来烈士陵园参观学习的领导干部讲解15场次。三是健全完善烈士陵园管理服务等相关制度,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完成烈士陵园升级申报工作。(七)维护合法权益,抓好信访维稳一是持续保持维稳紧弦。完善信访维稳应急预案,严格落实“五包一”“零报告”制度,确保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等时间节点无涉军人员越级上访。二是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目前,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起,办结网上信访1件。三是提升窗口服务效能。坚持便民高效、服务至上原则,半年来共接待咨询、办事群众120余人次,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解决诉求。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一是与新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签订合作交流框架协议,立足部门间多元合作,在“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扶持就业创业、双拥模范城创建、褒扬纪念、人才锻炼培养、信息互联互通”等六个方面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开创两区县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新局面。二是筹划制定“三化五定”退役军人管理服务工作方案。三化”,即分类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标准化;“五定”即组织牵引定方向、精准分类定方案、因人制宜定措施、载体创新定服务、考核评比定成效。通过整合资源力量,优化管理方式,把分类管理、综合施策、优化服务、落实政策、保障权益贯通推进,一体落实。最大限度增强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存在问题、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经过相关部门共同努力,退役军人群体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依旧有个别退役军人不以事实为依据,凭个人主观臆断多次通过各种渠道反映诉求。如以包书琴为代表的对越参战退役军人,以樊海江为代表的涉核退役军人信访事项等,对其诉求进行归纳整理并上报市局。针对以上无政策依据人员,将继续做好教育疏导、政策解释工作,确保稳定可控。一是在针对各项政策的落实上下功夫。全面贯彻国家拥军优抚相关政策,严格规范各类抚恤、优待金审核及发放程序,及时、准确、足额发放各类优待金。二是完善信访制度。对无理缠访、闹访、聚众上访等扰乱信访秩序的人员长期有效的手段,依法处置。三是教育引导。部分优抚对象家庭生活困难,享受了民政部门的低保或者救助,但依然困难,他们对政府依赖性强,希望和相关部门给予“包办一切”的特殊照顾。牢牢把握“最初一公里”政治站位,带动县、镇、村三级层面广大党员干部、业务骨干走近退役军人讲“土话”、谈“民生”、听“呼声”,把准思想脉搏,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急难愁盼问题,引导好退役军人投身地方经济建设。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