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宝塔区> 延安市宝塔区行政审批服务保障中心

延安市宝塔区行政审批服务保障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17 08:29
单位名称 延安市宝塔区行政审批服务保障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工作提供网络技术支撑和后勤保障服务,承担审批服务数据统计、分析工作;负责服务大厅审批服务平台和宝塔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及设备设施的运行管理、软件升级、技术培训和日常维护工作;负责服务大厅后勤保障工作。
住所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新区为民服务中心
法定代表人 宗世尧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宝塔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8.19万元 19.53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宝塔区行政审批服务保障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3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行政审批服务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1、完成了工程建设项目开工许可“一次办”。制定并印发《延安市宝塔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塔区工程建设项目开工许可“一次办”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延区政办发〔2024〕10号)文件,明确将我区规划管辖范围内的社会投资一般工业厂房和房屋建筑类项目等工程(不包括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及其他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和储存等特殊工程)纳入工程建设项目“一次办”改革实施范围。同时细化具体改革举措,在“拿地即开工”改革成果基础上,将“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施工许可”两个阶段合并为“工程开工许可”一个阶段,推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开工许可“一次办”,为工程项目高质量落地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2、完成了“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2024年度重点事项清单,按照要求通过陕西省政务服务网统一发布了“高效办成一件事”办事指南、流程图、材料表单等内容,丰富网上办事引导,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在政务大厅设置线下“一件事”综合受理窗口,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网办理”,全事项上线、全流程运转、全区域点亮,切实提高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3、完成了事项委托下放工作。将直接面向人民群众、量大面广、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委托下放至乡镇、街道办实施,通过“窗口教、网上教、微信教”等举措对乡镇承接下放事项的业务人员进行“一对一”培训。召开事项委托下放工作专题推进会,针对事项下放工中存在的问题与各乡镇、街道办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同时,组织业务骨干到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站对接解决政务服务事项委托下放过程中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广泛宣传委托下放事宜,确保下放事项接得住、办得了。目前,个体工商户、食品经营许可及小餐饮经营许可(经营面积在50平方米及以下)的新办、变更、注销等业务已全面委托下放至乡镇、街道办,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4、完成了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工作。成立了“重点项目建设手续办理包抓工作专班”,对85个重点项目实行“专班专人专责”抓项目工作机制,进行“清单制+预警制”管理,坚持提前介入、主动对接,开辟绿色通道、提供“预约+无休服务”,开展审批下工地、进企业、送上门等活动,全力保障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见效。此外,大力推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实施“多评合一”评审,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今年共办理项目建设相关事项480余件,其中政府投资类项目102件,企业投资项目备案18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42件,建设工程施工许可89件等,办结项目投资额81.53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3.47%。二、取得的社会效益1、完成了行政审批“纾难解困”大讨论活动。深入查摆了分管科室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全体会议讨论、与法律顾问咨询,目前所有问题均已完成整改。同时及时与省局各处室、技术部以及各兄弟县区业务人员及时对接解决工作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和疑问,确保审批业务不出问题,不出纰漏,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2、实行“您动嘴、我来办、当场办结”的工作模式。在商事登记中不需要申请人提供申请材料,只需要带着身份证,口述开办个体户和企业的各项登记信息,由工作人员负责填写表格、上传资料,协助其完成实名认证,并提供注册登记、公章刻制、税务、社保和预约银行开户等全链条专业化服务。3、持续推进跨市(区)通办。联合宝鸡市凤县行行政审批服务保障中心推出商事登记类1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市办理”,与蒲城县行行政审批服务保障中心推出商事登记类、市场服务类共109项政务服务事项“跨市办理”,进一步延伸了服务触角,切实方便两地企业群众就近办理业务。4、深入推进“信易批”落实应用。将“信用”和行政审批相结合,开通“绿色通道”,推行“信用+秒批”、“信用+容缺”、“信用+告知承诺”的审批方式,让守信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快更方便。建设了金延安、吾悦广场等8个“信易批”街区,通过实行“打包受理、集中审批、统一办结”的审批模式,让守信主体享受信用红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信用动能”。今年五一前夕,通过为延安1938“信易批”街区实行“信用+”审批模式,提供提前介入、批前指导服务,让街区商户在五一黄金周来临前顺利开业。5、开展上门服务、集中办证活动。针对入驻商户多、办件量大的商业综合体,我局推出了上门答疑解惑、现场办公、集中办证服务举措,把窗口“开”在家门口,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今年以来,我局工作人员多次前往红星美凯龙商场、向阳沟批发市场等,现场帮助商户完成业务办理,切实做到了让群众办事省心又省力。6、大力推广“不见面审批”。在医师、护士执业注册、营业性演出、商事登记等事项过程中,引导企业群众网上办、掌上办,通过全程网办、电子证照、快递邮寄等形式,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切实提升企业办事体验。7、建立电话回访和审批档案审查机制。由监督监察科每月对办事企业群众进行电话回访,严格审核各业务科室的审批档案,及时了解工作人员在审批过程中的依法办事情况和服务态度,及时纠偏,确保审批服务行为文明、服务方式便民、事项办理规范。三、存在问题1.信用体系不完善。目前,工商、金融、税务系统的信用体系已建成,但行业间信用信息始终存在分割和共享不及时的问题,影响了审批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无法完成与审批平台的数据对接,在审批平台办理业务时,不能直接辨别该企业和个人是否为诚信企业和个人,使得“信易批”作用发挥受限。2.政务服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我局承接的政务服务事项量大、覆盖面广、专业性强,但政务服务人员配备不足,平均一个业务科室仅有5名干部。同时由于日常业务工作繁重,外出观摩学习机会少,对行政审批好经验新做法了解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务服务专业化和高效化建设。四、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打算1.持续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结合我区实际和群众办事实际需求,积极探索更多事项“一次办”,重构办理流程,优化前后置环节,集成办理更多关联事项。充分运用本地“一件事一次办”线上平台和线下综合受理窗口,打造形成订制化、套餐式、模块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为企服务新场景。2.持续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提升便利度。按照“实际需要、宜放则放”的原则,探索更多行政审批事项下放至乡镇街办。对已委托下放至乡镇街办的事项,建立健全放权赋权“回头看”长效机制,推动乡镇、街办加强承接能力建设,确保下放权力“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3.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开工许可一次办”改革。从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加强人员管理等方面入手,进一步细化服务举措,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社会投资项目提供“主动对接、全程跟踪、精准订制”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解决企业多头跑、重复跑问题,全力保障工程建设项目“一次办”“集成办”“便利办”,实现项目高效审批、快速落地。4.持续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落实档案抽查和电话回访制度,每月坚持抽查各科室审批档案,确保审批档案完善、办理流程规范。同时,常态化开展政务大厅“黄牛”清理整治工作,严格限制“黄牛”代办次数,公开“黄牛”问题反映和投诉举报电话,升级优化“金牌”志愿帮办代办队伍服务水平,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和首问负责制,加强大厅巡察检查,严厉打击大厅的熟面孔“黄牛”,坚决杜绝违反工作纪律和侵害群众利益现象发生。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