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丹凤县乡村振兴指导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做好“四大振兴”服务保障,有效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果。职责:负责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办公室日常业务办理和综合协调工作,负责年度工作计划和考核方案制定、组织实施,开展调查研究、试点创新、干部培训等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广场北路19号 | |
法定代表人 | 田玉红 | |
开办资金 | 1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丹凤县乡村振兴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5万元 | 15万元 | |
网上名称 | 丹凤县乡村振兴指导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工作开展情况1.抢抓学习,单位建设有力加强。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队伍素质。组织中心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省市巩固衔接方针政策,拓宽工作思路,加强机制创新,提高工作水平,进一步增强工作服务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强单位建设,做到按程序决策,用制度管理,不断提升决策和执行的能力。坚持服从上级安排,充分发挥干部职工集体智慧,干部工作分工明确,密切协作,加强沟通,相互支持,齐心协力推动各项工作开展。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廉洁意识。以党员干部廉政纪律准则为准绳,严格要求党员干部职工,不断完善纪律规章制度,树立和维护农业系统勤政廉洁服务农村农民的良好队伍形象。2.强化服务,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强化服务保障抓推进。按照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及时筹备和服务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巩固衔接办、县农公会议研究推进工作,通过每周明确工作重点、每月调度分析、常态暗访督导等方式,推动了各项工作扎实开展。二是夯实任务职责抓推进。下发丹凤县2024年乡村振兴提质年活动方案》,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年度工作要点,做到了工作任务、推进时限、责任主体、要素保障、纪律要求逐一明确。三是强化机制制度运行抓推进。实行工作问题整改交办,对上级反馈问题、本机排查发现问题,以专题整改、任务清单交办、工作提醒等方式,督促承办责任主体落实完成,实行清单台账管理,拧紧责任链条,推动了各项工作有效落实。3.巩固脱贫成果,推进各级政策措施有效落实。明年是巩固衔接最后一年,现在的各项政策措施兑现落实将为明年冲刺打下坚实基础。按照县上统一要求,开展全县定期排查与常态排查结合,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巩固提升和群众稳定增收等各项重点工作,开展全面排查,查漏补缺、补齐短板,积极配合督促县教体局、县卫健局、县医保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残联、县林业局、县交通局等重点民生部门及时足额兑现各类补贴补助政策,开展水毁设施修复,确保群众医疗、教育、住房、饮水、收入、生活在达标基础上稳步提升,全面步入乡村振兴建设阶段。4.及时对接,服务社会各界积极投入社会帮扶。按照各级要求,及时对接中、省、市定点帮扶单位、社会团体、公益组织等社会各界帮扶单位,做好来丹帮扶服务工作,及时收集汇总帮扶成效信息。中国社科院,几年来投入资金约1000余万元,发展产业、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产品,带动1480余户农户致富增收,培训县乡村基层人才15860人次。省级定点帮扶单位12家,市级帮扶单位17家、县级帮扶单位108个,累计派驻驻村工作第一书记和队员1441人,今年来累计突入资金827万元,投入物资折资314万元,实施项目建设76个,引进项目资金2394万元,投入灾后恢复资金266万元。苏陕协作结对帮扶单位南京市雨花台区,2024年党政领导互访交流2批次19人,召开高层联席会议2次,到位资金9099万元,突出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项目的强链补链,实施项目13个,链接带动农户1400户4600余人;落实雨丹两地干部人才学习交流机制,雨花台区2名挂职干部、13名“组团式”教育医疗人才、6名农技人才在丹开展帮扶工作,我县2名挂职干部和20名专业技术人才赴宁交流学习;雨花台区社会各界消费帮扶金额9137万元,对口单位援助我县12镇(街道)、15个村(社区)各类帮扶资金304.3万元,结对13所学校(幼儿园)、3家医院(卫生院)通过线上线下实现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学习2200人次;江苏社会各界向我县无偿捐助资金(含物品折款)共计125.962万元。省内区域对口帮扶县区西安市碑林区与曲江新区,累计直接投入帮扶入资金600万元,实施项目7个,有效提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帮销农副产品219.2万元,帮助372人实现转移就业。积极协助开展社会公益组织青春夕阳红关爱空巢老人项目、“益路同行·关爱困境儿童公益计划”项目、壹基金温暖包公益项目、志愿者妈妈“一对一”结对认领帮扶等活动。西安莱伯·与爱同行、西安光明工程协会、陕西零贰玖服务中心、卫守付西安梅梅团队、朝阳爱心志愿者协会深入各镇村开展爱心帮扶、捐赠物资,传递温暖爱心;江南医院、康复医院开展送医送药义诊活动90余次,义诊群众2187人次,看望慰问因病致残贫困群众40余户。县慈善协会为铁峪铺中心村和寺坪花园村修修建慈安桥两座,给铁峪铺、武关、龙驹寨街道救助防汛救灾物资价值6万余元;对接省、市级社会组织合力团,捐赠物资及项目资金,为社会帮扶增添了活力。5.严格管理,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按照驻村工作队管理选派办法,及时调整帮扶单位选派队员,实现全县有脱贫成果巩固任务的115个五类村驻村帮扶全覆盖。共选派工作队119个351人(含4个非五类村),按照省市考核方案要求,成立考核组,结合日常督促检查对全县各级帮扶单位2023年度驻村帮扶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考核评价,推荐优秀帮扶单位省级8个、市级10个、县级65个。开展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2023年度考核,推荐优秀队员省级2人、市级2人、县级47人。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驻村帮扶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24年度驻村帮扶计划工作制定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驻村帮扶和做好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等系列工作安排,联合县委组织部对驻村帮扶工作及驻村工作队人员在岗情况开展了4次暗访督查,就发现问题下发通报8次,督办函10份。优化调整驻村工作队员17人,对全县119个选派工作队进行了实地评估,共走访乡村干部和驻村干部186人、访谈县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16人、发放调查统计表136份、召开研判会议15次,在全面摸清底数,综合分析有关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估意见并上报市委组织部和市乡村振兴局。强化培训,增履职能力,组织第一书记、工作队员、镇办分管领导、农综站长、业务干部开展线下集中培训3场次814人次,组织参加省市线上培训3场次,参训人员达1051余人次。6.问题导向,紧抓问题整改补齐各类短板。今年来,以问题整改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紧盯国省年度巩固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媒体暗访、省市督导调研发现问题、工作调度会现场观摩会通报问题、各类排查自查发现问题等,做到问题整改机构、人员、方案、台账、销号安排部署“五到位”,坚持实行一个问题、一名领导包抓、一个单位牵头、一套整改措施、一盯到底整改“五个一”整改机制,对反馈问题举一反三全面认领,责任明晰、时限明确,牵头单位跟踪督促,有效推进,对标存在问题,不断优化细化整改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确保整改工作有序有效推进。县农办在抓好日常统筹协调联系之外,对整改工作规范要求,做到“六有”整改标准(即有排查认领、有整改责任、有整改台账、有整改报告、有佐证资料、有整改销号),并结合整改工作进度,及时开展督查检查,向各牵头单位、配合单位下发存在问题限期整改通知、督办单、工作温馨提醒函等,今年来累计开展中省市各级问题整改5批次,目前均已完成整改,确保了整改工作规范有序、扎实推进,补齐工作漏洞短板,切实取得巩固衔接实效。二、2025年工作计划一是坚持巩固成果提质量。持续开展镇村定期和常态排查,第一时间发现风险隐患,及时精准施策帮扶,落实各项政策,全面推进巩固衔接工作,全面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坚决守住不发生一人返贫致贫底线。二是不断抓好增收强基础。配合上级安排,积极助推县域农村重点产业全链条发展,增强各类企业实体用工带动成效,链接带动更多群众稳定就业创业,组织好群众外出务工,促进低收入劳动力稳定就业、稳定增收。三是扎实开展驻村帮扶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结合实际调整用好驻村队员,强化纪律管理,落实帮扶单位制定年度帮扶计划,推动各帮扶单位资金、项目、人力向帮扶村倾斜,完成驻村队员培训,切实取得帮扶成效。四是持续落实政策强保障。扎实落实医疗、教育、住房、饮水、收入等各类政策保障,规范提升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大乡村建设投入,进一步推进各行业优化调整过渡期具体支持政策标准和措施,做好组织、资金、政策、责任等各项保障措施持续落实。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向乡村振兴顺利过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