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宜川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农机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机技术推广管理业务指导;农机试验示范、技术宣传、培训和信息统计。 | |
住所 | 宜川县党湾街04号 | |
法定代表人 | 赵伟 | |
开办资金 | 37.5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宜川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9万元 | 45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宜川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在农业农村局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开展业务情况1、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截止2024年12月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21.15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13台,播种机201台,联合收获机械53台,玉米精量播种机2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3台,植保无人机14台,农产品烘干加工机械1048台,22吨玉米烘干机一台,果园作业平台6台。2、农机购置补贴稳步实施。一是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及时传达省市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制定了我县《2024—2026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方案》,落实县乡补贴专职人员责任,强化补贴系统管理,压实乡镇购机验货、购机公示等廉政风险防控责任,实行营销企业承诺制,健全完善了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投诉举报等工作制度,确保工作规范运行。二是持续推广手机APP录入法,简化补贴办理程序;三是严把资金兑付关,严格落实惠农“一卡通”兑付程序,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准确无误兑付到购机户手中。3、秸秆综合利用有序推进。秋收时节,我中心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乡镇开展农机具调度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宣传培训工作,指导农机合作社开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和深翻整地等作业服务。全县农作物秸秆可利用资源量6.81万亩,完成秸秆综合利用6.60万亩,其中秸秆还田4.26万亩,秸秆收贮0.96万亩,其他方式1.38万亩,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96.96%。4、农机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累计完成机耕整地面积10.21万亩,玉米机播6.46万亩,机收6.24万亩,秋翻整地面积3.5万多亩,主要农作物玉米耕种收基本达到全程机械化,重点区域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5、农机宣传培训成绩显著。通过举办现场会、观摩会、培训会和田间日活动等多途径广泛宣传农机化工作的重要性,激发群众购新机、用好机、学技能的积极性。年内共组织各类培训6场(次),发放各类农机化宣传资料15000多份(册),受训农民300多人(次),产业技术指导服务570人(次),培训农机专业人员100人(次)。6、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广泛应用。一是大力推广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县创建“1311”模式,在云岩新户、英旺英联公司创建农机手培训、实操、规范作业平台1个,新建多功能培训室1个,500亩玉米高产示范基地1个。二是积极推广应用果园生产全程机械化配套机具491台(套),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配套机具504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0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播种植机1台,玉米精量播种机2台,联合收割机5台,植保无人机4架。7、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势头良好。全县已培育发展玉丰圆、百丰、茹丰、忠良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7个,农机服务公司2个,农机社会化服务联盟1个。组建农机应急抢险服务队4个,新建农机合作社+农事服务中心1个。8、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一是开展了农机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农机安全月活动、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活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专项清查行动和农机下乡年检活动共12次,发放宣传资料2900多份,悬挂宣传横幅20条;二是开展农机从业人员和驾驶员培训、考试3场次,受训人员156人次,新办驾证23人,完成农机检审验6894台,新挂牌23台,检验率、持证率和检验率分别达到95%、68%和95%。9、农机化项目顺利实施。组织实施了宜川县全程机械化生产农机装备提升整县推进项目,为交里乡李家塬、云岩镇辛户两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英联产业开发公司配备了无人机、拖拉机等农业机械25台套。目前,项目购置机械正在调试之中。二、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1、全县主要农作物耕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2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19%。180-210马力拖拉机已得到广泛应用,植保无人机、果园弥雾机、秸秆打捆机、饲草收获机、颗粒加工、玉米烘干等新机械示范推广取得新成效。县域内农机装备初步实现了全程全面、多元化、智能化、现代化。2、今年,市财政下达购置补贴资金140万元,补贴农机具995台(套),兑付资金135.363万元,受益农户953户,入户核查机具37台。全年共报废机具58台,兑付资金12.2万元,受益57户。3、无人机植保、秸秆打捆、精量播种、机收减损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三、存在问题、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存在问题:(一)单位编制少、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机构改革中将原农机监理站的农机安全监理业务划到农机中心,但未增加编制,专业人员短缺,影响工作任务高效完成。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水平与农业生产需求不相适应,新技术推广普及应用接受能力还不够强,服务组织管理还需要不断完善和规范。农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近年来,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从事农业生产主要以老人、妇女居多,整体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观念落后,参与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也不高,农机化技能培训活动组织难度增大,取得技术等级证书的农机手占比较低。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持续抓好农机示范推广工作。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质量,紧紧围绕再夺粮食丰收的重点任务,重点推广精良播种机、高性能谷物收获机、玉米籽粒收获机、粮食烘干机等主要粮食生产机具。(二)精准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惠农富民政策,调动群众报废、更新机具的积极性,严格机具核实和资金兑付程序,进一步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确保农机补贴产品应补尽补,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实惠。(三)建立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型农机经营主体,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加快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全覆盖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指导扶持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积极推行“合作社+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发展模式,树立全程机械化示范典型,逐步形成“覆盖全程、服务全面,机制灵活、运转高效、综合配套、保障有力”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四)加大农机化宣传培训力度。大力开展农机技能培训活动,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科技型、专业型农机服务人才,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通、热爱农机事业的农机化专业技术队伍。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