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道路运输领域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确保交通运输形势安全稳定。1.压实安全责任。明确交通运输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职责任务,加强“两客一危”安全检查,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行业安全稳定。2.狠抓关键时段安全监管。积极应对春运、清明、“五一”、中高考和端午节等期间的运输安全工作,解决突出问题保通保畅,及时发布天气预警信息,强化运力调配。3.通过邀请上级专家对“两客一危”企业开展安全评估帮扶,促进“两客一危”企业安全管理上水平。4.扎实推进重大事故隐患清零行动。开展高风险企业整改6次,督促企业完善车辆和驾驶员档案落实相关整改措施,消除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安全生产制度等措施。5.开展“双随机”联合检查。对客运企业开展跨部门联合检查,并将结果录入监管平台予以公示。配合开展环境污染治理,查处维修行业不规范,环境污染不达标现象。6.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执法人员在公共场所参加各种宣传活动7次,发放行业彩页资料800余份。引导企业落实冬防安全保障工作,督促企业做好车辆关键设施维护,加强重点部位的排查检修,确保性能良好。指导企业落实冬防物资储备以及落实市级气象风险预警响应防范参考指引和叫应机制等工作。(二)扎实开展企业“两类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两客一危”企业主要负责人、专职安全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组织开展企业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学习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组织全体人员开展安全生产公益志愿服务活动。(三)强化安全督导检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对客货运、汽车站(场)、出租公交、维修企业、驾培机构等进行安全生产检查。1.落实道路运输动态监控运行及车辆违规整改情况。2.开展企业自查自纠活动。3.上级部门督导检查发现问题情况。4.开展行业安全生产日常督导检查。(四)积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行业管理水平。1.积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活动。2024年邀请专家对公司开展业务指导,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由三级达到二级标准。2.指导“两客一危”企业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开展日常安全生产巡查和定期排查,制定了企业风险点、危险源、风险管控等措施。(五)优化工作方法,增强服务实效。我们紧紧围绕“三个年”建设活动,狠抓道路运输服务质量建设。1.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认真梳理群众急盼的难事、烦事,简化工作流程,逐步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增强工作人员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通过召开视频会议、深入企业宣传,扎实落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电子证照等道路运输便民政务服务措施,电子证照生成率已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群众通过线上办理业务已基本实现,全年线上审验业户710户,审验车辆1797辆,线上考核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诚信考核7890人次,办理换证、补证236人次,办理申领新证230人次。群众满意率大幅提高。2.落实“一岗双责岗位”制度。与各机构签订责任书,明确岗位职责和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工作热情和积极性。3.开展送“服务”上门活动。及时梳理行业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结合对企业日常检查或微信工作群等平台向企业、从业人员及时推介,提升业务能力和规范操作,使法律法规精神得到贯彻落实。(六)加强考核,提高行业服务质量。1.持续加强“两客一危”运输企业的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发挥引领职能。今年以来通过对工作人员的日常培训,利用执法与服务一体的体制优势,提高考核质量,希望通过考核质量的提高提升考核结果的应用。2.推进普通货运企业质量信誉考核。今年以来,已有40余家普通货运企业纳入我中心的考核范围,按照千分制的考核方法已有7家企业得分达到AA级以上,争取将拥有5辆以上货运车辆的普通货物运输企业全部纳入考核范围,通过考核提高普通货运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3.重视汽车维修备案和考核工作。目前,我县已备案汽车维修企业61户,其中二类以上汽车维修企业17户。今年,我中心已对全部二类以上汽车维修企业进行了考核,下一步,计划将所有合法汽车维修企业纳入考核范围。二、取得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2024年全县道路运输市场平稳、健康、有序发展,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二)通过各方面努力,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有所提高,乘客满意率提高。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安全生产活动中,仍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落实不到位。对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学习不够,自查整改不够深入全面。2.隐患排查不够彻底,存在走过场,流于形式的现象;部分隐患整改不够及时,有些在反复发生,整改不彻底不到位,没有形成闭环管理。3.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还需提高,应急演练的频次和质量还需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还需提升,没有坚持一年一次演练行业要求。4.企业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安全经费未建立台账;在安全管理中,设施设备更新滞后,难以满足安全生产工作需要。5.社会效益和群众获得感还不够强;综合素质与全面有效履行职责还有一定差距;与其他部门间的协作不够紧密,指导落实安全生产等制度的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二)改进措施1.深入学习安全生产相关精神、论述,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2.抓细抓实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排查不遗漏、整改必到位,适时邀请行业专家教授督导,形成工作闭环管理制度。3.加强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提高预案可行性和演练质量,同时加大行业政策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改进,补齐短板。4.指导企业加大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安全经费使用规范,结合国省政策,适时更新生产设备,提高工作效率。5.努力提高服务和管理能力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交通运输服务环境。四、2025年工作计划(一)深化思想认识,强化责任落实。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学习研讨,提高企业领导干部的安全意法和责任意识;完善安全生产考核评价体系,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与评优评选挂钩;开展安全生产责化落实情况督查.对履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推进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二)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制定安全管理人员能力提升计划,分批次组织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加强与应急管理、交警等部行的合作.开展跨领域的安全管理经验交流。(三)创新工作方法,强化隐患治理。推进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开展回头看行动,对已整改的隐患进行复查,防止问题反弹。(四)加大投资力度,夯实安全基础。制定建立《交通运输领域安全生产投入计划》,确保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持续增长;帮助解决安全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等难题,及时转发安全管理信息;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五)强化思想教育,提高服务和管理能力水平。加大行业政策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改进,补齐短板。努力提高服务和管理能力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交通运输服务环境。(六)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按照核准登记范围开展各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