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王益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铜川市王益区农业信息站、铜川市王益区农村能源工作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指导辖区内种植业结构调整,组织实施种植业发展规划及技术措施;负责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及技术攻关、科研成果鉴定推广工作;承担农村能源、农村信息、土肥、植物保护等工作;开展农民农业技术培育教育工作。 | |
住所 | 铜川市王益区七一路街道办事处健康路10号 | |
法定代表人 | 孙治良 | |
开办资金 | 26.4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王益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56万元 | 7.15万元 | |
网上名称 | 铜川市王益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根据铜王政任字[2024]2号文件,法定代表人由郭志峰变更为孙治良。根据住所证明,住所由铜川市王益区七一路街道办事处健康路16号变更为铜川市王益区七一路街道办事处健康路10号。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及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目标,扎实开展农技推广重点工作和农业项目实施任务落实。一、业务开展情况:(一)聚焦农业生产1.多措并举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印发多种技术指导意见,组织召开小麦春季田管技术培训2期、化肥减量增效培训会2期、小麦“一喷三防”现场会等集中培训,印制发放技术宣传彩页5000份,农技专家下沉田间地头,开展田间调查,技术指导、惠民政策宣传,推广麦田管护和小麦病虫草防控技术。保证粮食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1万吨以上。2.做好秋播工作。印发相关技术文件,完成秋播小麦种植任务4.34万亩,油菜播种面积500亩。(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1.建立土壤墒情监测站1个、土壤墒情仪监测点4个,做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发布土壤墒情简报12期。在黄堡镇黑池塬村和王益办墙下塬村开展春玉米化肥利用率实验2个,扎实完成全年种植、测数据、取样以及测产全过程工作。2.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以施肥明白卡的形式制定更新了测土施肥配方,印制发放了化肥减量增效的宣传资料共计8000余份,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农户施肥监测工作,调查涵盖全区苹果、桃、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共计110户的农户施肥调查。(三)农膜回收处置与地膜残留监测工作。印发铜川市王益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铜川市王益区2024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铜王农发〔2024〕99号)文件,推广“一膜多用”技术,减少地膜用量;采用“机械回收+人工捡拾”模式,在全区共设立14个农膜回收点,回收率超90%。以我区现有的省级地膜残留监测点为基础开展地膜残留监测工作,并按方案要求填写上报《农田地膜残留监测信息表》。采集土壤样品5个,分析检测残膜量,数据显示,王家河街道办常家河村残膜量较去年降低0.14%,为污染防控与决策提供关键支撑。(四)完成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配合省、市三普办初步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外业调查方面,已完成王益区153个表层样点、12个剖样点外业调查采样工作,和226个样点内业检测工作,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县级成果汇编已完成初稿。内业审核方面,对照省级下发方案、通过土壤普查平台对上报检测数据的完整性规范性进行审查。共完成本区域内业审核表层样品156个、剖面样品49个及水稳性大团聚体样品27个。(五)构筑植保屏障1、做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制定《2024年王益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实施方案》,设置小麦病虫害监测点4个、累计监测16次;玉米病虫害监测点3个、开展病虫害调查13次;苹果病虫害监测点3个,开展调查6次。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工作,准确把握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反馈病虫害信息,为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依据。2.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1)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完成小麦“一喷三防”4.25万亩,通过示范带动达到群防群治效果。经省市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效评估,病虫防控处置率92.7%,总体防效92.2%,实际危害损失率1.9%。(2)玉米病虫害防治。按照草地贪夜蛾“三区三带”防控要求,适时启动13台监测设备,对迁飞成虫进行监测诱杀,并在26个行政村玉米田安装性诱捕器440套。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工作,每周定期收集昆虫样本,及时筛选比对。实施玉米大豆“一喷多促”1.03万亩,统防统治田防效95.8%,群众自防田90.4%,总体防效93.3%,实际危害损失率1.7%。(3)苹果蠹蛾阻截防控监测工作开展苹果蠹蛾阻截防控监测工作,购置监测用品,设置4个监测点,悬挂7组22个诱捕器,适时开展苹果蠹蛾阻截防控监测。我区未发现苹果蠹蛾疫情。3.开展绿色防控与植物检疫工作在塬畔樱桃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和孟姜塬鲜桃示范园,开展理化诱控、免疫诱导与药剂防控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实施樱桃绿色防控示范400亩、鲜桃绿色防控示范200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确保示范区果品农药残留不超标,达到绿色产品要求。调运检疫方面,共申请省内种子调运7批次,调运玉米种子7750公斤、油菜20公斤、小麦种子26500公斤。出具调运检疫证书(省内)1份,检疫油菜种子1100公斤。产地检疫方面,在王益区制种的2家公司完成制种备案,对20亩油菜种子田进行了产地检疫,并出具了产地检疫合格证1份;对500亩小麦种子田开展了产地检疫田间调查工作。(六)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积极开展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工作,切实做好2024年100名高素质农民专业及能力拓展课培训。推荐头雁学员7人参加省级头雁项目培训,推荐学员39人升级晋档,参加中级高素质农民培训,培育初级高素质农民100人。开展产业发展指导员能力提升培训2期,完成对65名致富带头人集中培训工作。完成创建市级农民田间学校2所,完成省级农民田间学校申报工作。集中开展以粮食生产关键技术、农业防灾减灾、农药化肥减量为重点的技术培训3期,累计培训14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二、社会经济效益:王益区2024年夏粮收获面积4.3233万亩,夏粮平均单产195.64公斤,较上年增加2.64公斤,夏粮产量8458吨。秋粮收获面积0.84万亩,秋粮平均单产309.92公斤,较上年增加5.92公斤,产量2521吨;保证粮食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1万吨以上。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万元,同比增长7.3%;农业增加值1.24亿元,同比增长4.3%。三、存在问题:乡村振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现有实用人才数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总体上基层农技员总量不足,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四、整改措施:及时对接市级相关部门,争取培训项目,并加大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宣传力度;统筹各方资源,结合各村主导产业发展及群众需求,整合优势资源,开展大联合、大协作培训,充分利用各类技术推广平台传播农业实用技术,努力提高服务实效和覆盖面,着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加速农业科技知识和先进实用技术普及。五、2025年工作计划(一)持续强化植保工作。持续做好以小麦、玉米、苹果病虫草害的监测,为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提供依据;继续加强苹果蠹蛾、玉米草地贪夜蛾阻截防控监测工作,积极开展农作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调查、宣传工作,带动农户做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减少农户因作物病虫草害造成的损失。完成小麦、玉米病虫草害的统防统治工作,完成90户农户用药情况调查工作。(二)统筹做好科技培训工作。统筹各类资源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继续完善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产业技术帮扶工作,切实增强贫困群众劳动技能,推动农民教育培训从以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从灌输式向参与式互动转变,更好满足农民多样化学习需求。(三)做好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开展春玉米肥料试验,建设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点;做好农户施肥监测调查110户;采集省级评价土壤30个;印制宣传资料、施肥建议卡等。定期关注5个土壤墒情监测点数据,根据有关数据指导农户科学施肥,发布土壤墒情简报,做好化肥减量使用技术指导。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