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韩城市> 韩城市档案局

韩城市档案局

发布时间: 2025-03-13 12:46
单位名称 韩城市档案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对档案工作进行执法、监督、检查、指导、统筹。业务:对档案进行接收、管理、保管、利用、编研。
住所 韩城市新城区太史大街
法定代表人 唐国红
开办资金 24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中国共产党韩城市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9.65万元 170.05万元
网上名称 韩城市档案局.公益 从业人数  1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以来,我单位在韩城市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服务中心大局。一是跟进年度主题教育档案规整工作。主动作为,强化指导,手把手教学,提升工作针对性,提高培训成效。二是主动服务做好化债档案整理。坚持学用并重,压实业务基础,相关负责人带队对全市涉及债务化解的8家单位进行摸排走访调研,组织专门业务骨干参与对相关债务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共整理化债专题档案60盒,为我市化债工作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三是规范档案中介服务备案管理。制定下发《关于韩城市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切实加强对档案中介服务机构的指导和监管,并对相关立档单位外包服务进行专项检查,实现档案服务外包全方位全过程依法监督规范化运行。四是积极落实创文工作任务。主动与车站、馨苑、惠民居社区携手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和小区环境改善的宣传与整治活动。(二)推动业务效能升级。一是档案治理水平有新提升。开展“法律进机关”宣讲活动,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集中1个月时间对全市重点部门和镇办落实档案工作责任制、到期移交和档案安全等情况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制定下发了全市档案事业统计调查工作的通知,完成全市立档单位档案数据采集、填报、审核、汇总、上报等;积极做好枣庄实业、盘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验收,并对检察院档案数字化加工成果进行初验指导,指导陕西黄河矿业集团做好企业标准化档案室建设;精选12个典型案例“韩城档案”公众号《档案普法》专栏宣传,开设10期《档案杂谈》栏目,营造了浓厚的档案文化宣传氛围;创新性开展第十七个“6·9”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档案装具现场展示,市民现场操作体验并参与档案业务和市情答题,提升社会各界对档案工作的认同感;采取“理论+实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先后赴西庄镇、韩城龙门国际集团、陕西黄河矿业等单位,有效提升基层干部档案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技能。今年共组织中省市各类线上培训6批次,累计参训100余人次,召开业务交流会6次、业务群即时指导30余次、实践技能操作比武2次。二是档案资源建设有新进展。全面扎实开展我市国有档案资源普查工作,共汇总报送档案195084卷834940件;对馆藏民国时期档案进行全面梳理,筛选出抗战时期的档案资料11卷,目录469条;严格落实重特大事件档案工作机制,先后接收市“两会”相关视频资料7.42GB、档案632盒6431件;收集并上报省局“庆祝建国75周年”照片3张,征集文史、县志、党团建设等5类资料23本,接收韩城日报合订本4本;积极参与省馆“江河奔流红色浪潮”新中国成立75周年长江黄河流域专题档案展备展,挖掘展示我馆馆藏资源,报送黄河档案目录6件,电子化副本53张,整理涉及黄河相关档案、照片、实物等1093条目录;在市政协举办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书画摄影作品展中荣誉展出我馆馆藏作品;对历次机构改革132枚机构改革相关印章档案进行集中搜集、管理、规整。三是档案利用服务有新优化。积极开展电话预约查档和省内馆际异地协查工作,及时接入全省民生档案跨馆出证系统,实现民生档案共享利用“一网通办”,为编写党史资料、农村宅基、在职人员补档、技术职称等提供服务。四是档案安全防范有新举措。落实全省档案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安全工作要求,完善安全防护应急预案。召开安全警示教育会,学习典型案例,汲取安全事件教训;对查阅大厅、库房以及机房的线路、温湿度控制一体机、气体灭火系统等设施设备常态化开展“拉网式”“地毯式”隐患大排查;开展消防和反恐怖防暴演练,有效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应急处突能力和安全防护意识;首次到省档案馆后库宝鸡市凤县进行档案数字化成果异地备份,确保电子档案数据安全,全方位消除安全隐患;持续做好馆藏涉密文件登记工作,调阅市委办长期档案1756卷,登记涉密文件3117条。档案开放审核完成482卷,专题黄河档案59件,通过政府网站予以公告。五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有新发展。建立“四史教育”专题档案数据库,挂接档案数据案卷级目录152条、文件级目录266条,PDF文件266个;完成民国抗战等专题档案数字化加工文件1786件9714画幅。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拓宽档案利用、开发的范围和层次,为机关和群众带来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挂接档案数据案卷级目录152条、文件级目录266条,PDF文件266个;完成专题档案数字化加工文件1786件9714画幅。(二)采集先后接收市“两会”相关视频资料7.42GB、档案632盒6431件,收集并上报省局“庆祝建国75周年”照片3张,征集文史、县志、党团建设等5类资料23本,接收韩城日报合订本4本。(三)提供利用服务1891人次,调阅档案8769卷(件)。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一)档案信息化建设亟需加快。(二)综合档案馆项目建设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整改措施:(一)积极争取省级档案文化保护项目的立项与市级财政支持,大力推进馆藏重点档案的全面数字化转化工作,确保珍贵档案资源得以高效利用与长期保存。(二)积极向市委和政府汇报,由原项目建设办公室牵头,联系消防、发改等部门做好综合档案馆消防及工程竣工验收等工作。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5年,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高质量完成我市“三合一”制度编审工作。将三合一制度编审工作作为各立档单位重新学习巩固基础业务知识的有效途径,作为新时代创新档案业务指导方式的有利契机。通过科学设计工作机制、规范制定工作样板、优化配强审查力量不断提升机关档案业务水平,维护档案资源完整和安全,夯实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二)要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的移交进馆工作,以及第二轮土地承包试点档案的归档指导。严格遵循中、省及渭南市的相关文件要求和档案管理规定,紧扣时间节点,明确工作职责,全力以赴为档案整理提供全面、精准的业务指导。同时,加强档案资料的审核把关,确保所有资料内容详实、准确无误,并且能够及时、规范地完成归档工作。(三)加大对黄河档案、红色档案的收集力度。聚焦档案存史资政育人根本任务,主动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对接,细化目标任务,扎实推进红色档案挖掘、征集、资政、编研等工作,用档案讲好党的故事、讲好历史故事、讲好红色故事,努力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最真实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四)持续抓好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着力提升档案服务效能,做好民生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上传、更新等工作,实现民生档案信息跨馆利用,让档案信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