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韩城市设施农业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业务:推广蔬菜、食用菌、花卉等农产品技术,设施农业项目的论证、立项和组织实施,蔬菜基地建设管理及产品结构调整工作。 | |
住所 | 韩城市新城区太史大街 | |
法定代表人 | 任强 | |
开办资金 | 74.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韩城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59万元 | 4.35万元 | |
网上名称 | 韩城市设施农业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以来,我单位在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优化现代设施蔬菜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一中心多点位”蔬菜产业发展布局,积极推进金城街道双楼村、范村、城古社区、文庙村、庙后村、南涧村、北涧村为主的城郊蔬菜稳产保供区和西庄镇史带村、党家村、下甘谷村,芝川镇北周村、富村,芝阳镇西赵庄村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区建设,逐步实现蔬菜产业板块化、集群化发展,培育一批优势特色单品基地。(二)设施蔬菜绿色集成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成效显著。依托省园艺站、省蔬菜专家体系和山东蔬菜专家团队,在北潘庄、临河、龙亭、龙润等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建立了高效绿色生产技术集成推广示范棚,引进欧斯特901番茄、2k吊篮西瓜、雄狮58辣椒、梦想青甜二号樱桃番茄等新品种,示范推广轻型防雨棉被、大棚侧风口自动卷膜器、智能联网设备、集雨节水灌溉、自动喷药、智能轨道车、普罗旺斯番茄落蔓等新设备新技术,提升蔬菜生产质量和效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农机农艺融合快速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广泛应用。在金城办城固、龙门镇北潘庄、西庄镇郭庄砦等设施基地引进推广16米以上大跨度无立柱日光温室90亩,采用环境智能监测、自动喷淋、导轨运输、智能放风等物联网设备,并配套集雨节水灌溉系统,实现棚内水肥作业全程机械化、管理信息化,适合辣椒、茄子、番茄等多种越冬型蔬果种植。(四)信息监测工作开展得力。建立健全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体系,确定了11名信息员,做到全市重点监测点全覆盖,确保产销信息采集的时效性及准确性,为产业发展提供科学调度依据。共通过蔬菜信息员群、蔬菜生产交流群、移动MAS短信平台及“韩城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发布大风、强降雨、高温、降温寒潮等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及强降雨天气蔬菜管理措施、连阴天蔬菜管理要点、秋冬蔬菜生产管理等技术资料3000余条;主动在五星、龙润、临河、双楼等基地开展灾害应对服务指导300余次。(五)特色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截止目前,全市中药材生产经营主体已达260个(其中集体经济组织3个、公司化生产经营3家),种植面积成倍增长,已达4000余亩。(六)设施农业农产品质量安技术服务保障得到加强。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试验示范,完善辣椒、茄子、西红柿等技术规范4项。紧扣设施蔬菜等产品种植周期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时期,开展专题培训会6场次,培训人数200余人次,深入基地指导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120余次,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禁限用农药等宣传资料300余份。(七)“四包一评”网格化包联工作有序推进。先后指导龙亭、龙润、临河、范村等设施基地生产者科学进行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400余次,开展安全生产检查200余次,督促基地整治环境卫生60余次,与基地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生态环保等责任书、督办单100余份。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蔬菜种植面积3.02万亩,总产量14.05万吨,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1.74万亩,产量8.79万吨,全市食用菌种植总面积550亩,全市中药材野生抚育面积13500亩,人工种植面积已达到4000余亩。种植品种逐年增多,达30余个。(二)经济效益:全市食用菌种植总面积550亩,各类品种折合袋数220万袋,总产量350吨,总产值600余万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一)供给侧矛盾突出,生产能力亟待提升。蔬菜产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存在季节性、结构性短缺,产品大路品种多,高品质特色化品牌化产品少,中药材产业发展相对较慢,品种单一,种植面积较小,集约化生产有不强,(二)组织化程度低,产业体系过短。全市范围内农户家庭式种植数量多,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少,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示范引领能力不足。(三)绿色生产管理有待加强。目前,我市设施蔬菜生产的绿色环保意识同比十三五有了明显提升,但部分村集体经济经营主体管理能力较弱,环保第一责任人意识淡薄,仍存在绿色生产标准执行不到位的现象,亟需加强指导和管理。整改措施:(一)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坚持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推动资源节约利用,加强产地环境保护,推进农业生产和“三品一标”提升,推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二)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积极与药企、高校、科研机构等进行合作,加快带动我市产业化发展进程。(三)继续做好韩城蔬菜绿色技术集成推广。依托项目,提升科技创新示范棚辐射带动效果,依托示范点建设,在做好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强化对生产者的培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持续做好设施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工作。充分应用韩城融媒体平台、互联网+、MAS平台、“韩城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等为全市蔬菜生产者提供技术服务,做好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发布、灾前灾后技术指导及产销信息监测上报工作,为产业发展护航。(二)持续推动中药材全产业链开发。一是制定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科学选定具有韩城特色的道地药材品种,建立完善GAP认证、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打造我市中药材名优品牌。二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积极与药企、高校、科研机构等进行合作,加快带动我市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进程。三是加强中药材良种体系建设,提高中药材生产良种的覆盖率,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四是加强技术指导,提高中药材栽培水平和产品质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