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韩城市农业经营管理指导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农村合作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管理保障。业务:农村财务、农村承包合同、农民负担监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工作、农村收益分配年报、农村财务审计、农村承包合同仲裁。 | |
住所 | 韩城市新城区太史大街政府5号楼 | |
法定代表人 | 解芸芸 | |
开办资金 | 58.92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韩城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7.59万元 | 91.7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以来,我单位在韩城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具体业务开展情况规范村办企业管理。2024年,我站以方案为导向,开展村办企业的规范管理整治工作,经摸排全市正常运营企业68家。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完善章程及管理制度并备案的有53家,完成率100%;纳入“村办企业管理”平台的有53家,完成率100%;镇级建立针对企业监督检查制度的共涉及6个镇(街道),完成率100%。做好每季度“三资”的常规化管理工作。我市村及村集体经济组织账务均由各镇(街道)农村经济综合服务站代理记账,代管资产32亿元。二轮延包到期试点工作扎实开展。我市最终确定将新城街道作为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试点。试点确定后,我市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小组,严格按照中省有关规定要求,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确保试点工作稳妥有序、扎实推进。强化农村承包地管理工作。2024年主要是对“三资”合同清查剩余线索进行督促整改。我站深入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明确合同录入的范围。主要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则》等进行了培训。(四)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备案登记工作,2024年登记备案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家庭农场3家。做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动态管理,共录入名录系统1353家。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持续开展家庭农场“随后记”推广注册,截止目前,共注册132家;开展家庭农场“一码通”赋码工作,共赋码36家。(五)做好现(离)村干部补贴发放工作。完成全市享受农村离任干部补贴人员的月检及汇总上报工作。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针对村办企业整治过程中存在问题,出台《关于韩城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设立公司规范管理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解决村办企业整治过程的难点痛点,为村办企业规范管理整治工作指明方向。“三资”的常规化管理工作,基本达到审核监督常态化、财务公开常态化、审计监督常态化。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进村入户等多重宣传手段,采取群众喜闻见乐的方式,向群众发放宣传手册、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陕西省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联合下发了《韩城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实施方案》,确保不动产登记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完成全市享受农村离任干部补贴人员的月检及汇总上报工作,目前享受离任干部补贴677人;每月按时拨付村干部补贴。(二)经济效益:我市村及村集体经济组织账务均由各镇(街道)农村经济综合服务站代理记账,代管资产32亿元。目前全市182个村(社区)审计工作已全部完成,全市共审计村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251人,审计资金量为3.4亿元。。新城街道下辖15个村(社区)9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8万人。财政总收入3317.44万元,确权面积14953.1亩,确权户数3938户。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产业链短板突出。加工类新型主体加工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足,品牌建设滞后。社会化服务组织化程度不足。服务主体分散,跨区作业协调能力差,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部门配合不紧密。从宅基地的申请和审批来看,主要还是存在于信息资源的共享上,虽然自然资源局给每个镇(街道)下发了用地指标,但由于基层农村宅基地管理有关职责在划转后实际操作中较难真正到位,部门之间缺少业务沟通,导致申请和审批不能同步。整改措施:支持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加工企业、电商平台深度合作。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产品销量。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努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标准与监管机制,拓宽服务范围,推广“生产托管+数字化”模式;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跨区作业,提升设备利用效率。强化部门联动,合力攻坚。积极制定村庄规划,主动与自然资源局对接沟通,在统计调查农民住宅建设用地需求的基础上,将农民建房新增建设用地需求报送自然资源局,做好信息共享互通。四、下一步工作打算持续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推动建立农村集体财务线上审批、线上支付机制。开展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强化集体经济组织债务风险防控,严禁举债兴办公益事业,引导化解历史债务。结合我市村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情况,加快完善我市三资监督管理平台,确保做到模块健全、功能齐全、方便使用等。深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一是强化示范引领。为全市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树立示范样板。二是夯实镇村发展责任。按照“市级统筹、镇为主体、村级实施”的思路,夯实镇乡村集体经济发展责任。稳妥有序推进土地二轮到期延包。扎实做好二轮延包工作,严格按照工作程序,探索延包的具体办法和路径,确保政策衔接平稳过渡。加大法规政策宣传力度。向群众大力宣传土地承包相关法规政策,继续做好农村土地仲裁宣传、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健全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完善我市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实施细则,全力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指导各镇村把土地流转合同录入土地流转平台,规范合同管理。着力培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家庭农场。指导各镇(街道)将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小农户培育成为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支持有条件的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引导家庭农场加强联合与合作,提升产业链议价能力,开展对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服务。加强村干部档案管理和离任村干部年检,现(离)村干部补贴发放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