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韩城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促进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将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业务:国有企业资产监管,相关政策、法规拟定;企业考核标准制定;监管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工资分配管理,制定收入分配政策;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企业负责人的任免、考核;向企业委派或推荐董事、监事;企业上交国有资本收益的监督。 | |
住所 | 韩城市新兴产业基地2号楼12楼 | |
法定代表人 | 刘永忠 | |
开办资金 | 408.33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韩城市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8922.19万元 | 170712.67万元 | |
网上名称 | 韩城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益 | 从业人数 2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2024年6月13日申请变更了单位住所、法定代表人登记。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以来,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完善监管机制,提升公司治理效能。健全国资监管制度。根据我单位下发的《进一步加强市属企业国有资本和资产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修订完善监管企业投资监管、融资及担保监管、董事会管理、企业内审等指导性文件,搭建起“1+13”政策体系,不断提升国资监管专业化、系统化、法制化水平。建立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制定《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监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实行不同功能定位、行业领域企业差异化分类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兑现、岗位调整、不胜任退出相挂钩,实现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实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监管企业城投集团、产投集团、龙门国际、高新建投四家公司实行工资总额预算核准制管理,2024年核准工资总额2822万元,核减1236万元;韩城宾馆实行工资总额预算备案制管理,备案工资总额286万元。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综合施策防范风险,债务隐患全面化解。创新债务化解新模式。我们积极与陕金资合作,在全省首创性通过“收购+处置+基金+重组”的方式,完成非标债务收购15笔,重组7笔,清偿2笔,置换7笔,债务结构更加优化。全面完成非标债务化解。由市上领导带队,多次奔赴山东、武汉、广州、北京等地,与15家非标债权人经过多轮次谈判,最终达成债务和解,非标债务利率从12%降至6%左右,极大地节约了资金成本,困扰我市多年的非标债务风险隐患全面解除。成功发行城投私募债券。通过清产核资、整合重组、市场化转型,城投集团功能定位进一步明晰,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盈利能力逐步提升,AA评级得到恢复。11月11日,8.9896亿元公司债券成功发行,标志着我市融资平台市场认可度、信誉度全面恢复。(二)推进企业市场化转型,提前完成全年改革任务。完成“三项制度”改革。制定《韩城市市属企业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开展“定岗、定员、定薪”工作,集团公司层面压减内设部室8个,岗位214个,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58人。推进存量资产盘活。指导企业通过租赁、招商合作、转让等多种形式,盘活低效闲置资产3332万元,企业资产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围绕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领域,谋划绿色循环产业园、高新创业园、“数字韩城”等项目,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项目资金;余热利用项目今年3月份与热力公司并网调试,11月15日正式在全市启动余热利用清洁供暖服务和保障民生,国有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局面。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是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仍需提升。多数企业存量资产质量不优,可经营性资产运行效率不高,前期投资项目不能有效闭环,企业内部整合重组进展不及预期,企业市场竞争力不足。二是风险管控常态机制仍需完善。虽然企业整体债务形势趋于稳定,但企业综合实力较弱、转型较慢,靠自身能力偿还到期债务仍有困难,债务化解压力依然较大。整改措施:进一步细化各类经营投资责任条款和清单,明确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的原则要求,完善违规经营投资各项督办、检查制度。扎实做好违规问题线索查处,增强国资监管法规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刚性约束,全面推进依法治企,有效促进企业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今年,我们将认真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抓好以下方面工作: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公司治理能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进一步优化企业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核定、管理人员职数设置与企业经济效益和承担的工作任务相挂钩,实现总量控制、动态调整,避免无序增长。加强人员招录、项目投资、招标投标、融资担保等方面监管,压实各级企业责任。开展企业内控、决策、责任追究“三个体系”建设落实情况常态化检查,督促企业规范管理合规经营,严肃违法违规问题追责问责。持续推进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全员绩效考核,落实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逐步健全市场化管理机制。(二)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及时化解债务风险。建立债务风险及时预警、快速响应、协同联动、有效处置工作机制,充分运用债务监测平台,实现数据实时动态监控及信息即时反馈,及时通过展期、续贷、置换等方式化解到期债务,进一步优化债务结构,压降资金成本。完善企业投资决策机制。落实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职责,加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及专家论证,建立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及投资后评价工作制度,压实企业投资主体责任,强化投资项目闭环管理,防范企业投资风险。严控企业全领域风险。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强化资金安全管理和财务监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守牢风险底线。(四)加快实施改革创新,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聚焦主责主业。指导企业突出主业,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开展僵尸企业、亏损企业专项治理,采取培育注资、业务重组、吸收合并等方式,加快推进企业内部整合重组,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实现集团管控体系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趋势研判,及时优化经营策略,推动业务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进全产业链降本节支,加快出清非主业和非优势业务、低效无效资产,加快存量资产整合和清理退出,达到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升质量的效果。推进战略性重组整合。加强集团管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紧盯融资平台清理退出任务,指导监管企业聚焦主责主业,采取培育注资、业务重组、吸收合并等方式,开展僵尸企业、亏损企业专项治理,加快推进企业内部整合重组,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