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渭南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发布时间: 2025-03-13 09:54
单位名称 渭南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市环境卫生管理提供保障。贯彻落实中省市环境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参与市级环境卫生规划的编制及实施工作,指导评审县镇环境卫生规划;参与垃圾及道路扬尘环保督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
住所 渭南市三贤路北段市民综合服务中心西配楼
法定代表人 孙忠海
开办资金 3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万元 2.7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规范运作,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规范使用印章、证书。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一是扎实开展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按照中省市关于道路扬尘治理专项工作的要求,先后制定印发了《渭南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方案》、《渭南市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质量评价方案》、《渭南市道路扬尘管控和城市精细化管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等行业管理标准,为渭南市道路扬尘治理工作的开展和管理提供了依据。根据渭南实际细化不同等级市政道路的“冲扫洗收”作业模式,指导各县市区对全市548条市政道路,其中中心城区市政道路195条,采取“湿法作业+吸尘式清扫”等模式加大了机械化清扫保洁频次。并落实城市建成区主要干道每天不少于6次,一般街道不少于3次,有效降低了道路积尘负荷。同时积极推进机械化清扫向人行道、背街小巷延伸,保证人行道、背街小巷经清扫路面见本色、卫生无死角。依据住建部《城市道路清扫保洁与质量评价标准》,每个月对各县(市、区)市政道路清扫保洁情况进行随机抽查检测评价,依据城市道路清扫保洁成效评价检查结果进行排名通报,通过检查督导城市整洁度不断得到得升,市政道路积尘负荷明显降低。二是全域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工作。今年以来,市委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调研1次,市政府先后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2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1次,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调度会1次,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观摩暨业务培训会1次,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座谈会暨业务培训会1次。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渭南市贯彻落实国家督导检查生活垃圾分类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安排部署年度重点工作,并以市政府名义及时上报住建部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及整改落实情况。印发了《关于印发<渭南市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实施方案>的通知》(渭分类办发〔2024〕3号)、《关于印发<渭南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和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的通知》(渭分类办发〔2024〕4号)《关于印发<渭南市2024年度生活垃圾分类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计划>的函》(渭分类办函〔2024〕5号)《关于印发<渭南市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的通知》(渭分类办发〔2024〕7号)《关于印发渭南市2024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方案的通知》(渭分类办发〔2024〕10号)《渭南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国家评估任务分解表》(渭分类办发〔2024〕17号)等文件30余份,安排部署垃圾分类全年重点工作,进一步压实全市各级各部门工作任务。2023年2月以市政府名义向市人大报送《关于将渭南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纳入2024年地方立法计划的函》,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立法进程。印发《关于命名表彰2023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市级示范点位和先进个人的通报》(渭分类办函〔2024〕4号),对全市2023年表现突出的垃圾分类工作示范区县3个、示范片区5个、示范单位23个、示范小区30个和先进个人52个进行命名表彰。开通“渭南市生活垃圾分类”公众号,至今已发布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及工作动态500余条。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垃圾分类来‘敲门’因‘渭’有你更精彩”、“志愿服务扬新风垃圾分类践行动”“双节同庆分类同行”主题宣传活动3次。组织开展渭南市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系列活动,重点开展了“启动仪式”、“现场会议”、“分类体验日”、“分类进万家”、“分类快闪秀”、“低碳齐参与”、“分类达人说”“志愿百日行”等8项活动,并向省住建厅报送相关工作计划、活动总结以及台账资料。二、社会效益情况一是城市道路扬尘治理工作按要求完成相关任务,机械化清扫率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省市考核目标要求。二是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有序推进。全市计划建成6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其中,已建成4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转正常(中心城区、大荔、蒲城、富平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华阴(潼关)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在建的澄城(合阳)焚烧发电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四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正按国家住建部、省住建厅的相关工作要求全力推动。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城市环卫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一是环卫质量有待提高。人行道、背街小巷存在清扫不到位不彻底现象。对环卫经费投入不足,造成环卫基础设施老旧,部分设施超年限运行,存在安全隐患。中心城区因经费紧张轻型环卫车更新为新能源电动汽车更新工作缓慢。二是全程分类存在短板。主要还存在前端分类投放收集设施升级点改造不快、桶旁督导落实不到位、志愿服务作用未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引导不深入、分类执法力度不够强、居民习惯尚未养成等方面问题。整改措施:一是进一步提升环卫工作质量。对人行道、背街小巷等机械化清扫不到的地方,要求各环卫部门加大人工清扫力度,杜绝清扫不彻底的现象。二是加大环卫经费投入,按照要求逐步将环卫车辆更新为新能源电动汽车。三是逐步克服全程分类短板。加快前端分类投放收集设施升级改造、落实桶旁督导、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深入宣传教育引导等措施,倡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提高站位,紧盯目标抓落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动员全市上下锚定目标、主动作为,真正将环卫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严格落实部门督促指导和政府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依法履职、从严推动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二是紧抓重点,逐步提升环卫管理水平。按照“合理划分区域等级,分级分类实施管理,适当增加基础设施,配齐配全人员设备,建立健全管控机制”原则,对现有清扫保洁作业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进一步提高清扫效率,增加人工保洁频次,优化保洁人员配置。三是夯基固本,扎实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扎实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站)升级改造,实施居民小区“红黄绿”牌制度。加快推进各县(市、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大件垃圾拆分中心、有害垃圾暂存点等“两中心一点”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与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两网融合”。以“萤火虫”志愿服务模式为引领,健全党建引领的党组织联动机制和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志愿者、居民“五位一体”联动机制,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社区治理,常态化落实校园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志愿者队伍,拓宽宣传渠道,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宣传覆盖面,加强“一对一、面对面”上门入户宣传。到年底前,主城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95%,县城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70%以上;主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不低于35%,县城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不低于30%;全市城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0%以上。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