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宜川县> 中国共产党宜川县委员会党校

中国共产党宜川县委员会党校

发布时间: 2025-03-13 09:53
单位名称 中国共产党宜川县委员会党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干部提供教育和培训服务。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干部教育培训;公务员培训;相关学历教育、学术交流。
住所 宜川县丹州街道办事处曲里村前滩
法定代表人 代喜萍
开办资金 1718.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宜川县委组织部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431万元 258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要求,现将我单位2024年主要业务工作报告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是持续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全省县级党校分类建设实施方案》《全市县级党校分类建设实施方案》和《延安市基本培训实施方案》。宜川县委党校对标巩固类建设标准,主体班次课程设置中,课程的比重不低于理论课程总课时的65%,党性教育课程的比重不低于总课时的20%,互动式教学课程比重不低于总课时的20%。在基本培训班次中设置党性教育、理论教育、履职能力提升等教学板块。开发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任务》《三个历史决议的逻辑演进及历史启示》等课程。二是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一是探索创新互动教学。除课堂授课外,引入学员讲坛、案例分析等互动教学。在中青班中引入沙盘党课、音乐党课等特色课程,极大地提升了学员学习主动性。二是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结合干部能力建设需求,组织开展现场教学、现场参观、现场实践活动,引领学员深入基层一线察实情、访民意、受教育,切实把学习、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具体问题、更好推动发展的实际能力和成效。三是加强对外交流办学。进一步拓宽与省市党校、兄弟党校、高校和部门单位的合作渠道,初步建立了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新吴区委党校达成《合作框架协议》,选派2名教师赴新吴区委党校进行交流学习;邀请中央党校、河北省委党校、陕西省委党校、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校等35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授课。三是扎扎实实开展基本培训。根据省市基本培训会议精神要求,扎实开展基本培训,确保应训尽训、全面覆盖。全年举办培训班45期3674人次,其中举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轮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科级干部培训班、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等基本培训班次25期2061人次;与部门单位联合办班17期1583人次;中央党校(网上党校)师资培训班3期30人次。在浙江大学举办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专题培训班3期共150人。组织中青班学员分别赴新吴区委党校、赤水市委党校开展异地教学,有效拓展了学员视野。开办“丹州大讲堂”,邀请中央党校、知名高校等资深教授专家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县域新质生产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等主题,举办专题讲座5期6讲,培训党员干部2840人次。选派教师赴部门乡镇(街道)开展“送教下基层”活动13人次。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是提升了领导干部素质与能力。通过系统的培训课程,显著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领导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党性意识和党性观念,提高了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还使他们深入了解和把握了中央及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实效性,为县域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二是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县委党校的培训,党员干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培训还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积极应对时代变化,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三是提升了党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县委党校通过培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也提升了自身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培训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成果为党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同时,党校还通过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扩大了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为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更大的贡献。三、存在的问题:一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按照基本培训对象数量计算,县委党校专职教师仍相对偏少,难以满足基本培训工作需求。二是课程开发力度不足。课程开发存在滞后性,未能紧跟时代发展和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导致课程内容陈旧、缺乏新意,难以满足学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三是科研咨政能力不足。难以承担复杂的科研课题,高质量科研成果少,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很好发挥党校的科研咨政作用。四、整改措施: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条例》,规范培训班次和学制,抓好基本培训挂职开展。提升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占比;加大互动式教学比重,增强培训效果;建立健全学员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学员考核、反馈、补训等制度。二是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依据党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工作的需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教师队伍建设要求,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力抓好教师队伍素质能力建设。三是继续完善党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办学保障水平。五、下一步打算:一是坚持党校姓党,着力加强党校自身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基本培训重点工作推进会精神和《全市县级党校分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大力加强政治机关、政治学校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找准党校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旗帜鲜明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党校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二是积极推进分类建设,扎实开展基本培训。重点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持续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基本培训。2025年计划举办基层党员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和学制1个月的科级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基本培训班次。集中3年时间,实现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业主课地位更加突出,基本培训更加扎实,师资队伍更有活力,科研咨政更有作为,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三是严抓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培训水平。一是牢固树立“课比天大”的理念,组织教师深入研究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二是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积极发挥新老教师“传帮带”作用,穿插开展跟班听课、教师岗位大练兵等活动。三是选派骨干教师到各级党校进修、培训、挂职锻炼,帮助教师扩大视野,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四是选聘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本土专家学者、先进典型人物等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专兼结合的多元化师资队伍。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