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王益区红旗街幼儿园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学龄前幼儿提供保育和教育服务。业务范围:幼儿保育幼儿教育 | |
住所 | 铜川市王益区红旗街育才路香坊巷1号 | |
法定代表人 | 万静 | |
开办资金 | 166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王益区教育科技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13.96万元 | 1295.81万元 | |
网上名称 | 铜川市王益区红旗街幼儿园.公益 | 从业人数 6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活动(一)党建领航1.重视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党员集中学习研讨12余次,政治学习30余次,认真开展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教育培训。2.加强组织建设。一是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认真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活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支部书记讲党课4次。二是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积极开展党员承诺、践诺活动。本年度,组织党员、积极分子示范课活动8人次,党员外出参加志愿活动6次。三是坚持党员教师“双培养”机制。区级教学能手李思雨被接收为预备党员,青年教师张辉被王益区教体局党委备案为入党积极分子,2名青年教师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3.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营造廉洁氛围。以“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和“三严两提升一争当”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改变工作作风,把“勤快严实精细廉”的工作作风和“为民办实事”落实在岗位上。本年度,进行作风建设和师德师风教育活动30余次,进行教师技能考核7次,深入开展了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集中整治。4.扎实抓好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引导全体党员及教职工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突出重点学、丰富形式学、深入领会学,采取“读书班”方式开展《条例》学习研讨,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组织党员党纪专题学习3次、全体教职工党规党纪集体学习10次,党员专题研讨3次,举办“党纪学习教育”党员读书班1期,党支部书记讲主题党课2次,纪检委员讲专题党课1次,组织一对一谈心谈话12人次,认真开展了“以案为鉴知敬畏警钟长鸣树清风”专题警示教育活动。5.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强化网络安全监管,建立完善了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置机制;每月坚持对矛盾纠纷、宗教及宗教思想的排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重视网络宣传引导工作,积极为幼儿园营造奋发有为、科学发展、共创和谐的思想舆论氛围。(二)教育教学1.锻造园所文化,浸润幼儿成长。红旗街幼儿园结合铜川本土特色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承“爱润童心,幸福成长”的办园宗旨,坚持“用爱启迪智慧,用心润泽心灵”的办园理念,生长成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为契合点的园所文化,“润”文化。设计了红幼专属吉祥物、圆标、园徽和园歌,打造以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教科研文化、家园文化、食育文化为主的六大特色文化建设体系,以面工坊、中医药馆、非遗创客坊、烘焙室等为载体的十一个部室活动。2024年1月,我园成功创建为陕西省学前教育文化建设示范基地。2.自主游戏大胆尝试,持续探索有力推进。我园充分发挥操场宽阔的地理优势,让自主游戏“接地气”,融合室内外空间,材料归类随时调整,最大限度满足孩子们好奇探索的需要,对室内外游戏场地进行统筹规划,对室内外的游戏材料全面整合,坚持归类整合持续丰富低结构材料,轮胎、垫子、管道相互融合,仿真砖、排水管、手推车、攀爬架、篮球、纸箱等等相互融合。沙子、工具类、生活用品类和水源投放在一起,从而提高材料在游戏中的利用率。同时优化一日作息时间化零为整,充分给予孩子们时间和空间上的自主,同时确保游戏连续性,有效促进自主探索和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结合园所文化特点,我们打造了以扎染、拓印、刺绣、漆扇为主题的传统类自主游戏,以红砖搭建、碳素积木、大型雪花片拼插为主体的建构类游戏,以香熏蜡、咕卡、叶脉书签等创新类游戏,以沙水、娃娃家、土坡游戏等趣味类游戏,共同建构红幼特色自主游戏。2024年10月,我园成功举办了区级自主游戏观摩活动,受到观摩人员的一致好评。3.一日生活皆课程,有效做好幼小衔接。为了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我们打造了小中大阶梯式幼小衔接活动。通过组织幼儿开展阅读、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他们专注听讲、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任务的学习习惯。通过组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教会他们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解决冲突,培养初步的社交技能。通过自主签到、播报让幼儿学会独立,为顺利进入小学打下基础。每年特邀优秀小学教师,面向大班幼儿家长开展幼小衔接专题讲座。还通过“参观小学”“红幼,我回来了”等互动活动,让幼儿了解小学的学习环境和生活节奏,增强入学的自信心和期待感。4.家园携手共育,幼儿幸福成长。为了丰富家园共育形式,转变家庭教育理念,我园创新家长会模式,以沉浸式、体验式家长会的方式,家长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贯穿活动,使家长更加直观地体会到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的过程。每天清晨在班级微信分享育儿小知识,每天下午通过“孩子通”APP分享幼儿一日所学,每周发布【家长学校】【宣传引导】【好书推荐】等系列公众号,引领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创设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双线”家访活动,亲子阅读和家长助教进课堂活动,引领家长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合力构建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我园时刻加强安全管理及教育,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及预案,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配有专业安保人员,聘请了法制副园长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及指导。园内一键报警及视频监控、安保器械,全年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引领指导下,在红幼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下,我园成功创建陕西省学前教育文化建设示范基地;2023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双报到”工作优秀共建单位;同时正在进行市级“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教师白一凡、刘瑞香、王雪娇荣获王益区教师视频制作培训班优秀学员;刘瑞香荣获铜川市教育局2024年幼儿园课程故事评选三等奖;韦依荣获2024年王益区“诵读经典·诗颂华章”经典诵读大赛二等奖;李思雨荣获2024年王益区幼儿园优秀班主任称号。保育王文彩荣获王益区第四届幼儿园保育员专业技能大赛三等奖。在铜川市《第3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幼儿安奕铭、曹宝贻荣获一等奖,何怡涵荣获二等奖。三、存在的问题1.教育方式较为传统、单一,课堂缺乏活力,整合五大领域的能力和灵活选择教学方式的能力欠缺。2.在设施设备方面,部分老旧设施虽经改造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老化,更新资金压力较大。四、整改措施1.引领教师有针对性的研习名师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反复学习、研究,尝试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等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我们将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制定合理的设施设备更新计划,分阶段逐步更新老旧设施。五、2025年度工作计划(一)幼儿园管理制度方面1.完善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幼儿园安全和谐运行。2.加强幼儿园环境建设,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二)教育教学工作方面1.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培训参与率达到100%,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奖率。2.优化一日活动安排,确保幼儿每天有充足的自主游戏和户外活动时间,幼儿的体能发展均能达到标准。3.深化课程建设,完善园本课程体系,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课程资源库。(三)家园共育方面1.定期召开家委会议,充分发挥家长教育资源,分享教育理念和方法。2.利用班级群、公众号、半日开放活动、家长会、家长助教活动等及时反馈幼儿情况,进一步增强家园沟通。3.提高家园共育质量,提高家长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满意度,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参与率提高。(四)卫生保健方面1.认真做好晨检工作,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全日健康观察,特别是对体弱儿及患病儿童的管理,做好记录并及时与家长沟通。2.定期对室内空气及物品进行消毒;定期检查园内环境卫生及安全工作,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3.为幼儿准备清洁卫生、安全符合幼儿特点的盥洗室和入厕设备;教会幼儿正确洗手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创设良好的午睡环境,让幼儿愉快入睡;加强午睡期间的管理,确保幼儿安全。4.实行一人一杯、一巾、一被褥专用制度,各班做好标记;消毒柜、紫外线消毒灯专人负责,定时消毒并记录。5.定期利用空气和日光中的紫外线消毒玩具、图书等。6.加强晨检力度,对患病幼儿进行全面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做好流行病的预防工作,对体弱儿加强健康监测,防止水痘、流感等流行病的蔓延。7.继续开展培训活动进行业务学习,提升保育员的专业技能。定期向家长宣传幼儿保健方面的知识,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五)食堂安全方面1.食品安全,确保所有食材来源可靠,新鲜无污染,加工过程符合食品安全标准。2.营养均衡,根据幼儿生长发育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计划,提供多样化、均衡的营养。3.卫生环境,保持厨房及就餐区域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预防食源性疾病。4.服务质量,提高餐饮服务效率,确保饭菜温度透宜,口味适台幼儿口味。5.成本控制:合理采购,减少浪费,有效控制食材成本。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