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滨区> 宝鸡市渭滨区防汛抗旱保障中心

宝鸡市渭滨区防汛抗旱保障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13 09:26
单位名称 宝鸡市渭滨区防汛抗旱保障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贯彻执行国家防汛及水库、河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负责编制全区防汛方案以及水库防汛调度运用计划并监督实施;参与编制全区水利建设中、长期规划、水库工作计划及计划内工程设计并监督实施;负责监督检查河道、水库管理范围内的占挖建工程的审批工作。
住所 宝鸡市渭滨区广元路5号
法定代表人 董永强
开办资金 11.6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渭滨区应急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24万元 54.18万元
网上名称 宝鸡市渭滨区防汛抗旱保障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宝鸡市渭滨区防汛抗旱保障中心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宝鸡市渭滨区防汛抗旱保障中心在区应急管理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健全机制落实防汛责任4月26日组织召开2024年全区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年防汛抗旱各项重点工作,各镇街、各部门及时召开会议对本辖区、本行业部门防汛工作进行安排部署。5月8日印发《渭滨区2024年防汛责任人名单》《渭滨区2024年汛期渭河及其支流、水库陂塘巡查责任人名单》,对我区河流、水库、陂塘、滑坡险段等防汛重点部位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防汛责任人、巡查人员436人进行落实,并在区政府网站上予以公示,形成了区、镇、村责任链条。通过各项工作制度和具体措施的落实落细,建立健全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共同形成防灾减灾的强大合力。及早修订完善预案方案全区各级各部门提早部署,修订完善、审查、指导《渭滨区防汛应急预案》《渭滨区抗旱应急预案》《渭滨区渭河泄洪期间安全度汛工作预案》《渭滨区2024年防汛工作实施方案》《渭滨区防汛工作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实施方案》《渭滨区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等一系列预案方案。镇街修编防洪抢险预案、抗旱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水库调度和防抢撤预案等22套。通过一系列预案、方案的修编,使防汛责任落到了实处,能够及时有力地做出应急响应,降低危害程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突出重点开展隐患排查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突出抓好薄弱环节开展防汛大检查,切实将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坚持以防为先,周密部署汛期降雨期间各项安全防范应对工作,向上级汇报8次防汛工作,召开各类专题会议30次研究抢险救灾、灾后重建工作,及时启动防汛抗旱应急响应。调整完善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落实重点部位防汛责任人、巡查人员436人,落实镇街、村社区抢险队伍133支1701人,巡堤查险队伍47支424人,扎实开展防汛隐患排查整治和风险区复核,成立两个检查组对各镇街开展防汛安全大检查.强化应急演练和业务培训。区防汛抗旱保障中心先后向各镇街下达经费下拨防汛经费19万元,提前向辖区各隐患点位预置砂料7车140方,组织开展防汛业务培训、应急演练和宣传教育。组织各镇街和重点部门开展全区防汛抗旱业务培训班。依托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开展防汛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会商研判今年严峻复杂的防汛形势,对渭滨区重点防汛部位和工作、完善防汛抗旱责任体系、镇街、部门防汛抗旱预案与气象预警信息联动、防汛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进行强调和安排,开展防汛责任制培训,夯实全区各级防汛责任人责任。全力以赴应对雨情汛情全区实行区级领导包镇街、区级部门和事业单位包98个村(社区)的防汛抗旱包抓责任制,各区级领导按照防汛抗旱包抓责任制,多次深入所包抓镇街开展督导检查,各镇街、各有关单位汛期持续不间断开展对河流、水库水电站、地质灾害点、山洪易发区、城市易涝点、危房危崖等重点防汛部位的检查巡查。多举措提升预警预报能力渭滨区防汛抗旱保障中心严格落实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加密与气象、水利、水文、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会商研判,及时将最新雨水情信息预警到各镇街和相关部门,在应对强降水过程中,累计通过各类方式转发预警信息300余条,多次启动区级各级防汛应急响应、山洪灾害防御应急响应、排水防涝黄色应急响应、抗旱应急响应。接收上游林家村水库、拦河闸泄水通知14次,通知各镇街组织人员扎实开展巡堤查险、清滩撤人工作,按照防汛预案规定和职责分工做好应急响应行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各镇街和部门分别通过各自微信群、QQ群、公众号和广播等方式,广泛发布预警信息,提升群众对预警信息的知晓率,增强群众有效防范和减灾避险意识。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和抗旱减灾7.16大暴雨山洪灾害发生后,渭滨区防汛抗旱保障中心坚决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全面部署,果断指挥,科学调度,争取了防汛救灾的最大主动,成立防汛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建立“1+9+N”指挥体系,以战时标准、战时状态、战时纪律迅速组织各方力量开展工作。针对夏季渭滨区持续干旱少雨情况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会商研判旱情趋势,抓实抓细具体措施落实。6月份1174名群众出现饮水困难,接到报告后,渭滨区防汛抗旱保障中心紧急协调渭滨消防救援大队,用水罐车往返多次紧急输送自来水,解决了居民饮水困难问题,全力保障了群众基本生活用水。强化防汛应急值班值守全区各镇街、各有关成员单位严肃24小时防汛值班纪律,不断强化防汛指挥调度,及时接收传递暴雨洪水预报预警信息、发布防汛指令,大部分镇街、部门均能严格落实领导在岗带班和值班人员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值班员加强信息收集和报告,做到了信息联络通畅。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今年入汛以来,我区先后遭遇了29轮强降雨天气过程,防汛防滑形势严峻,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多次安排部署群众转移避险工作,全区各镇街、各有关成员单位以《陕西省防灾避险人员安全转移规定》为抓手,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抢撤”工作体系,汛期提前分析研判雨水情信息、暴雨洪水风险和防汛安全隐患征兆,及时坚决果断采取措施,坚决做到应转早转、应转尽转、不落一人。7.16大暴雨山洪灾害应对过程中抢前抓早、平稳有序组织4轮次群众转移避险,未出现因撤离不及时导致人员伤亡、未出现因流动车辆未管控被冲导致人员伤亡,今年共转移避险1707户5210人。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个别干部群众在主动避险意识和防汛应急反应能力方面仍存在不足,对山洪、地质灾害等突发事件的风险认知有待提高,镇街村组防汛责任人业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2.防汛抗旱资金投入不足。改进措施:1.持续开展宣传教育。针对新调整上任的领导干部要组织开展专题培训,不断提高领导干部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强化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在全区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五进”活动,丰富宣传活动内容,通过警示教育、应急演练、互动讲解、建设主题公园等方式深入浅出解读典型案例,提高人民群众防灾避险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水平。2.希望上级加大对防汛抗旱资金投入,区防汛办积极谋划,争取项目,切实增强防汛物资储备,隐患治理,不断提高我区防汛抗旱应急保障能力。2025年工作计划全面夯实工作基础加快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与驻地部队联系,探索建立军地联动救援机制,指导镇街与本辖区内专业队伍建立联系,确保一旦发生灾害能够就近快速处置。结合我区实际,立足应对极端天气情况,进一步补充完善各类抢险救援物资。组织开展预案“回头看”,细化极端天气和超标准洪水情况下人员防抢撤方案修编,开展极端天气灾害防御实战演练,新增演练科目,通过演练查找短板,提高预案可操作性。提升监测预警能力要进一步加快监测预警设施建设,及时谋划包装项目,推进气象水文监测站点建设,全面加强水利、气象现有测报设施的管护应用,加强气象、水利、水文、自然资源等部门间的联系,提高汛期预警预报能力和信息共享资源互通,抓好预警信息传递和反馈,形成自上而下第一时间“叫醒”“叫应”和自下而上逐级反馈的预警信息传递体系。科学划定防汛风险区,精准识别风险隐患,摸清不同级别下转移避险底数,合理制定转移方案,严格落实“三个坚决转移”要求,及时果断转移危险区域群众。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以继续落实防汛抗旱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以各项工作措施抓落实为重点,统抓防汛抗旱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防抢撤工作预案,把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贯穿到防汛抗旱工作的全过程。(四)提高宣传教育力度加强防汛抗旱宣传力度,积极拓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种宣传渠道,丰富拓展科普宣教形式,针对山洪、城镇内涝开展防灾避灾科普,推进防汛救灾知识进教材、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在全社会培育防汛抗旱应急文化。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7.16大暴雨山洪灾害的应对处置,受到了国家防总和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被中国应急管理报、陕西省防汛抗旱简报宣传报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