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市动物卫生工作站

渭南市动物卫生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5-03-13 09:22
单位名称 渭南市动物卫生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指导全市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及调运工作、指导全市重大动物疫情处置工作。全市官方兽医的指导、培训工作,全市畜禽屠宰技术指导工作。
住所 渭南市西南京路37号
法定代表人 裴党帅
开办资金 31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万元 4万元
网上名称 渭南市动物卫生工作站.公益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能及时变更登记的事项,2024年11月28日办理了法人变更,由原法人蔡立安变更为新法人裴党帅。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1、严格开展动物检疫调运工作。一是开展动物检疫规范化创建整县推进活动。优化完善《创建方案》。指导合阳、大荔两县从申报点建设、人员配置、制度执行、记录填写等全面开展整县提升。二是开展动物检疫数据质量和官方兽医履职能力“双提升”、动物检疫监督“强基固本提质增效”等活动。。三是提升动物检疫信息化水平。全面实施动物检疫证章标志信息化管理,实现申请、上报、制作、分发、使用全程在线管理。四是落实动物检疫调运政策。严格依据动物检疫规程开展临床检查,规范出具动物检疫证明。潼关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严格查证验物,严防动物疫病传入。全年检查入陕动物车辆864辆,过境动物车辆262车次,检查动物478万头(只、羽)。五是强化备案管理。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农业农村部531号公告等,开展从业主体备案。“陕西智慧动监”平台备案各类养殖场(户)7969个,屠宰场(点)20个,贩运主体319个,动物运输车辆1264辆。六是加强信息调度。每季度开展动物检疫调运信息分析,对动物检疫调运异常信息早发现、早反馈、早调查、早处理。2、持续强化畜禽屠宰技术指导。一是开展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调研,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动物防疫、肉品安全“三项责任”,严格落实“两项制度”“四关四不准”等规定。二是加强畜禽屠宰检查指导。制订《关于建立联动机制加强畜禽肉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指导牛羊屠宰点开展硬件提升,加强检疫检验。配合省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关停牛羊屠宰场(点)30余个。三是强化肉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开展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能力验证活动。配合农业农村部、省站屠宰环节肉品质量安全抽检工作。3、不断加强动物卫生宣传培训。一是举办官方兽医法律法规培训、动物检疫检验员选拔集训、兽用抗菌药减量化、兽医卫生检验员实操培训等培训7次,累计受训500余人(次)。二是开展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调研核查。三是春秋两季各开展一轮动物防疫集中“大清洗大消毒”专项行动。全市累计清洗消毒各类养殖场(户)6200余场(次),屠宰场(点)80余次,无害化处理及收集场(点)80余个(次),畜禽运输车辆2200余台(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8300余份、张贴通告400余份,开展专项培训500余人(次)、技术指导500余场次。四是开展生猪产业关键环节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制订养殖、屠宰、调运、无害化处理四个关键环节生物安全风险评估评估方案,开展常见传染病病原学检测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4、规范做好兽用抗菌药减量化工作。一是成立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工作专家团队,指导600余家养殖场开展减抗工作。二是强化宣传培训,采取线上线下培训、进场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减抗宣传,发放《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工作指导手册》1700余册。三是向养殖场(户)发放中兽药替抗产品,引导经营主体树立绿色养殖观念。四是对全市3家兽药生产企业、20余家兽用经营门店开展全方位技术服务。全市40%以上(677家养殖场)规模场开展减抗工作,50%养殖场(户)(341家养殖场)已达到市级评价标准。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1、动物检疫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合阳、大荔整县推进动物检疫规范化创建。选拔3名官方兽医参加全省动物检疫检验技能竞赛,获得团体三等奖,个人二等奖、三等奖各一名的良好成绩。2、动物检疫数量持续增加。全市共检疫猪、牛、羊、鸡等畜禽共6610万头(只、羽),同比增加18%。共屠宰畜禽1917万头(只、羽),同比增加10.8%。3、生猪屠宰GMP创建成效显著。4家企业顺利通过GMP创建,我市通过生猪屠宰GMP创建企业占全省50%。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1、检疫调运制度落实有待加强。一是落地反馈执行不到位。货主或者承运人未按规定进行落地反馈。二是指定通道制度落实不到位。跨省运输动物未经指定通道检查站监督检查比例较高。三是养殖环节落地报告执行不到位。四是牛羊检疫申报率低,调运监管执行不到位。五是检疫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不力,违法线索移交和办理较少。改进措施:加强警示教育,提升依法依规履职意识,建立检疫调运黑名单制度,提高从业人员守法经营意识。加强与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的沟通协作,及时移交违法线索,理顺关系,确保工作衔接顺畅。2、畜禽屠宰监管措施有待加强。一是个别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官方兽医配备不足。二是企业记录不完善,不规范。动物检疫证明的回收率不高,企业的瘦肉精、药残、非洲猪瘟等检测不规范。。三是生产管理水平较低,落后的屠宰设备未能及时淘汰,企业的屠宰工艺、人员配置、设施设备、过程管理、检验检疫、产品出厂、质量管理等与GMP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改进措施:开展《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宣贯工作,落实官方兽医派驻、非洲猪瘟常态化监测“两项制度”,深入推进生猪定点屠宰企业GMP认证管理,守牢畜禽屠宰安全底线。3、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有待加强。一是职责落实不到位。个别县级无害化处理监管单位不明确,部分乡镇职责划分不明,岗位落实不到位。二是体系有待加强。仅有1家社会化第三方处理企业,难以覆盖全市养殖、屠宰等企业。三是信息审核难度较大,缺乏系统性,不能全面反映收集、暂存、转运、处理全过程。改进措施:加强上下协调,理顺关系,确保工作衔接顺畅。组织养殖、屠宰、处理企业学习无害化处理先进经验,开展专题培训,提升从业主体守法意识,科学规范开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以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无纸化出证为抓手,提升动物检疫规范化信息化水平。一是加强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提高检疫工作规范化水平。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式,针对性培训教育,加强警示教育,提升依法依规履职意识;开展业务技能比赛,提高检验检测技能水平;。三是加强动物检疫数据监管,定期调度通报检疫调运相关信息,与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的沟通协作,及时移交违法线索。四是开展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掌握检疫环节动物疫病发生情况,为动物检疫工作提供技术支撑。2、以生猪屠宰企业GMP创建为抓手,提升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全方位开展《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宣贯工作,落实官方兽医派驻、非洲猪瘟常态化监测“两项制度”,深入推进生猪定点屠宰企业GMP认证管理。二是指导畜禽屠宰企业优化功能布局,完善设施设备,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淘汰落后设备和产能。三是加强畜禽屠宰环节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检等方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常态化开展畜禽屠宰企业安全生产指导服务活动,守牢畜禽屠宰安全底线。3、以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为抓手,提升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科学化水平。一是指导大型养殖企业建设无害化处理收集中心,加入陕西省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信息系统,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二是加强无害化处理信息审核,为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落实提供依据。三是强化学习培训。组织养殖、屠宰、处理企业学习无害化处理先进经验,开展专题培训,提升从业主体守法意识。4、以兽用抗菌药减量化使用为抓手,提升畜禽养殖用药规范化水平。一是加强兽用抗菌药减量化使用培训和指导。二是开展兽用抗菌药减量化专家会商,发挥专家团技术优势,加强与西农等科研院所合作,探索减抗替抗典型模式。三是加强兽药生产、经营、使用环节日常监管和技术指导。开展兽药经营门店GSP调研、养殖环节兽药使用专项指导等活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