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宝鸡市渭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辖区种植业生产基地农残速测工作;组织开展食用农产品从种养殖环节到流通前质量安全监管和指导工作;审核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地理标志保护,指导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工作;依法处置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评估审核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工作 | |
住所 | 宝鸡市渭滨区滨河大道1号 | |
法定代表人 | 高晓斌 | |
开办资金 | 24.5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宝鸡市渭滨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万元 | 7.92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宝鸡市渭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24年,我单位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完成了: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结合我区农业生产实际, 加大监测力度和频次。对生产基地、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散户等进行动态抽样检测,定量监测农产品110批次,配合省市抽检41批次,合格率达到100%。2.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积极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开展“二品一标”认证,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新增绿色食品认证2个(秦岭玫瑰、厥湾油桃)、有机农产品认证1个(晁金耳),“渭滨葡萄”纳入全国名特优新目录,纳入“宝农优品”4户产品7个,预计年底建成“宝农优品”形象店1个,争取资金5万元。3.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及承诺达标合格证体系建设 。依托国家、省农产品追溯平台、宝鸡市农产品智慧监管平台,引导生产经营主体纳入体系。积极推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完善农产品生产档案,并将信息上传至平台。已22户生产经营主体纳入监管体系,推广使用合格证32864枚,附带合格证上市农产品367吨。4. 加强生产环节监管。对种植业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禁限用农药、常规农药安全间隔期、非法添加剂、质量控制等情况,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对生产主体现场检查47次,出动执法人员112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多份,确保源头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安全。5.基层农技体系扎实开展。按照考核目标任务,从组织管理、技术指导、能力提升、示范基地、主推技术、主体培育等方面开展工作,重点抓好厥湾村包村联户科技指导工作,针对各村实际情况,制定了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和方案,发放技术资料450份,解决技术问题5个,实用技术入户率98%以上;大力推广油桃标准化集成生产技术,推广1000余亩。6.农产品加工园区提质增效。初步建成以特色民俗食品、果蔬饮品、方便食品、调味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产业体系。园区企业发展到30户,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3个,投资额1.352亿元。全年产值达到3.62亿,同比增长9.6%,实现利润2415万元,上缴利税285万元。7.基层检测机构能力提升。对区镇检测人员进行一对一培训,组织区镇人员参加全市检测能力技术比武,李超同志获得定量检测三等奖。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社会效益我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们逐步迈入更为富裕的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早已从过去单纯追求吃饱过渡到吃好、吃的安全和放心。消费者也越来越迫切地需要了解并掌握辖区内的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状况。通过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不仅可以实时把本地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监测监管情况、不合格农产品追溯情况等真实、直观地展示出来,也可以宣传、推介本地区优质安全农产品,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质量现状的监督权和知情权,曝光生产低劣和假冒伪劣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生产者的作用,促进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健康、稳步发展,社会效益巨大。2、经济效益在实现全区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逐步实现安全监测和质量追溯的同时,还将促使全区农产品质量的整体提升,加快全区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产品出口创汇的能力,其潜在的经济效益是无法估量的。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 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繁重,但监管人员数量有限,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难以满足工作需要。2. 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生产经营主体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不严格执行生产记录、质量控制等制度,农业投入品使用不规范。3. 追溯及合格证推广体系建设有待完善。追溯体系与智慧监管平台不兼容,造成生产主体纳入体系热情不高,工作推进困难,影响了网络监管体系的作用发挥。4.党建与业务融合还不够紧密。在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方面,思路还不够开阔,措施还不够具体,尚未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改进措施:1. 加强监管队伍建设。通过事业单位改革,加大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监管能力。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增加监管人员数量,充实监管力量。2. 强化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落实。加强对生产经营主体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质量安全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生产经营主体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3. 完善追溯合格证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对追溯体系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生产经营主体对追溯系统的使用熟练度。加强追溯平台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追溯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可追溯。4.深度融合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一是找准融合切入点,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品牌建设、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引导党员在业务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党建引领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将党建工作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二是建立融合工作机制。建立党建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党建与业务融合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四、2025年工作计划1.动态抽检高标准完成。由区农产品质检中心在全区范围内对农产品进行动态抽检。检测取样试采用合作社送样基地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同时督促乡镇速检人员开展农残检测。2.“两品一标”认证。对经营主体农产品认证进行宣传动员,全国名特优新产品新申报1-2家。3.产品追溯有序增加。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区农产品全程监管能力,探索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的经验和模式,依托国家、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进行农产品监管。4.农产品合格证推广扩量。为了推动全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顺利实施,今年使用合格证数量32864枚,明年力争合格证推广数量达到35000枚以上。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