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潼关县农业机械化推广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农机安全提供监理保障。负责全县农机牌证管理、农机安全管理、普法教育等 | |
住所 | 潼关县城关镇和平路 | |
法定代表人 | 郑昕 | |
开办资金 | 46.37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潼关县农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8万元 | 2.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及《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及时申请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以来,在局党委的领导下,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发展“两藏”战略,农业机械化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中心,突出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两个重点,积极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农机安全作业等工作,全力提升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和任务。一、开展具体业务活动:1、积极做好“三夏”“三秋”农业生产工作2024年全县主粮作物播种面积20.22万亩,机耕面积19.75万亩、机播面积19.72万亩、机收面积19.78万亩,主粮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677%。“三夏”期间全县共投入各类农业机械400余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170余台(含跨区作业机械),开展以机收、机播、秸秆还田、秸秆捡拾打捆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化作业。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通过网络平台掌握作业市场信息,做好机具协调调配工作。二是对机手进行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操作意识。三是督促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对投入“三夏”作业的机具进行检修,确保其技术状态良好。四是开通农机服务热线,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提高农机具利用率。五是提供跨区作业服务,“三夏”期间设立跨区服务点2个(高速口、体育场转盘),设置移动服务点2个开展常态化巡查,为农机手发放农机作业标准300余份、发放毛巾、花露水、草帽等防暑降温340余套,给机具张贴反光贴1300余份。六是推广机收减损技术,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三夏”前,对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进行了机收技能培训,发放了机收减损的技术要领,“三夏”期间,深入田间开展机收减损监测工作,查看收割机作业质量,同时形成监测报表及报告,力争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确保夏粮颗粒归仓。七是巡回督查农机安全,共派出督查宣传车辆40余台次,发放技术宣传资料800余份。2、继续深入实施强农惠农富农补贴政策2024年市下达我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6万元(含上年结转共计补贴资金126.037万元),全年分三批次兑付126.037万元,306台、270户,已全部兑付到卡到户,兑付率100.03%。购机品目主要是动力机械及配套农机具,联合收割机、微耕机、田园管理机等常用机械,有少数辅助驾驶导航、果蔬色选、喷雾机械等。3、持续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管理一是开展农机免费检审验。2024年中心采取深入镇、村集中检审验与在中心定点检审验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农机免费检验工作,方便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就近参检、办证、挂牌,切实提供“一站式”服务,方便机手及群众办理业务,共设立集中检审验服务点6个,检审验农机170余台,签订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180余份。二是开展安全教育培训。5月21日在秦东镇四知村组织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机手40余人召开了农机安全生产培训会,提高农机手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三是组织农机手驾驶理论考试。3月28日组织了2024年度农机驾驶人员理论知识考试,42名学员参加并通过了理论考试,新办驾驶证42份,进一步提高了农机驾驶人员持证率。四是在重要农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机安全巡查工作,杜绝农机事故隐患,确保农机生产安全稳定。4、实施好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工作一是充分利用重要农时前关键时期,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机收减损技术培训工作,培训机手和种植大户40余人次,在秦东镇西廒村召开技术演示会1次,参加演示的机具有联合收获机3台、秸秆粉碎还田3台、玉米“5335”增密播种机2台,到场参观、培训群众106人,通过发放操作规范、现场指导培训、收获机械演示等手段,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力保障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积极联系第三方公司,探索建立收储运为一体的闭环处置体系,经联系,陕西派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我县四知村开展秸秆捡拾打捆业务。三是年度在各类新闻媒体和信息网上发布农机信息3条。召开机具现场演示会1场次,发放技术宣传资料3000余份,悬挂宣传横幅35条,出动宣传车70余台次。四是开展了新机具新技术引进演示推广,全年新增各类秸秆综合利用机具49台套,其中秸秆还田机25台,免耕施肥播种机11台,捡拾打捆机械1台,优化了农机秸秆处理装备水平,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开展提供了机具保障。全县种植面积21.72万亩,机收面积20.94万亩,秸秆还田面积19.7万亩,全县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平均达到96.23%。5、强化安全监理措施,促进农机安全生产一是组织全体人员学习有关农机化法律、法规,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全力抓好年度检审验做到工作人员到镇、村上门为农户服务。三是抓好农机合作社、农机经销商安全监管。四是给机手发放安全生产告知书,夯实安全生产责任,实现全年农机零事故。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农机购置补贴落实总补贴资金126.037万元,完成当年任务的100.03%,申请补贴各类机具306台件,受益270户,项目总投入126.037万元,为我县新增农机总动力4904千瓦。全年分三批次兑付126.037万元,306台、270户,已全部兑付到卡到户,兑付率为年任务的100.03%。2023年结余农机补贴资金0.037万元,因不足任何1台超录申请补贴机具资金兑付,结转于2024年度使用。2、全县秸秆利用达96.23%以上,禁烧区达100%以上,实现了秸秆零焚烧。3、农机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农机监理、培训是农机工作的薄弱环节,亟待提高完善。(二)、丘陵地区农机化滞后。我县丘陵面积比重大,与平原地区相比,由于土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农作物种植种类不同,在机械化收获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机械化收获技术比较成熟,机械化综合水平较高。由于属于地下根茎类、林果类的收获、中耕、植保对农业机械的性能要求高,机械化技术与农民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三)、连年的秸秆全量还田和旋耕整地,造成土壤耕层越来越浅、土壤板结。应加大土地深松力度,优化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的农机化作业技术应用,对深松土地应加大作业补助。(二)整改措施1、提高完善农机监理、培训。2、充实人员、明确分工、落实措施、加强农机安全管理。3、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提倡农民购买新型机具,确保粮食稳产增收。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扎实推进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目前我县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系统内超录农机购置补贴32余万元,待上级资金下达后,按照系统排序进行补贴兑付工作,同时待省级2024-2026年购置补贴系统更新完成后,对新增机具,按照工作流程进行操作,按照兑付流程进行补贴发放。(二)持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目前,省市尚未下发2024年秸秆计算标准,待标准下发后对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资料进行计算、完善,将相关数据录入秸秆综合利用系统,同时加大对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宣传推广及指导检查力度,扎实推进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三)、着力筑牢农机安全屏障按照省市安排,持续抓好农机免费检审验、农机免费挂牌、农机安全督查等常规性工作,开展农机安全培训、宣传等工作,提高农机手安全意识和事故防范意识,最大限度防止农机事故发生。(四)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在春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深入镇村一线,安排镇村调度农机需求及农机准备情况,指导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对农机进行检修,确保机具以良好状态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率,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