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中共勉县县委党校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在职干部提供教育培训服务,成人学历教育培训及其他短期轮训培训。 | |
住所 | 勉县勉阳街道继光村 | |
法定代表人 | 郭凡 | |
开办资金 | 57.8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勉县县委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7.62万元 | 59.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中共勉县县委党校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校紧紧围绕主责主业,着力抓班子、带队伍,抓落实、促发展,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24年度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一、2024年度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聚焦“为党育才”,夯实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突出党校特色,注重培训实效,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主渠道”作用。聚焦党的最新政策理论,选优配强教师,合理设置课程,扎实开展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章党规、党风廉政建设等专题培训和理论宣讲,做到培训内容始终与党的方针政策保持同频共振,聚力推进工作落实。今年以来,开办主体班次9期,培训848人;承接行业班9期,培训817人。(二)聚焦“为党献策”,充分发挥科研咨政作用。我校始终将科研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和提升党校教师理论功底的有效途径,围绕全县工作大局,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工作调研,切实发挥科研资政作用。参加全省党校系统第38次理论研讨会、市委党校关于汉文化传承发展课题研究、县委宣传部关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汉中市科协科研报告征文活动,共提交理论文章13篇。在党校系统中特研究中心课题省级课题中立项获批1项,申报市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课题3项。围绕2024年县委党校专兼职教师备课专题计划以及临时安排备课专题,专兼职教师完成新备课专题27个。围绕县情县策完成调研课题5篇,向县委提供咨政报告9篇,获得县委主要领导批示6篇。打造全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1个。(三)聚焦“人才强校”,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加强。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牢固树立人才兴校理念,着力打造一支知识博、重品行、守规矩、讲大局的党校优秀教师队伍。一是根据党校现行情况下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实施师资队伍素能提升“雁阵计划”,组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4期,使党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能进一步优化提升。二是组建“火种计划”青年学习小组,并印发《中共勉县县委党校年轻干部轮岗培养锻炼暂行办法》,继续推进人才培养“雁阵计划”,落实“传帮带”制度,着力培养一批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年轻教师队伍。火种小组集中学习研讨8次,举办读书分享交流会4期。三是今年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事业单位招聘等方式,引进5名符合党校学科发展的优秀年轻人才,充实和优化我校师资队伍结构,激发我校党校教师队伍活力。(四)强化“理论宣讲”,红色传声筒深入人心。一是充分发挥基层党校理论宣讲排头兵作用,打造“沔水党声”理论宣讲品牌,全面系统深入推进党的理论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使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24年派出骨干教师深入基层进行理论政策宣讲达70场次,受训干部达4046人次。二是创新宣讲模式,充分发挥网络培训优势,通过县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打造“百秒说两会”“诸葛亮廉政文化”“勉县故事”等系列精品微党课,推动优质资源下基层。截至目前,总计公开发布微党课8期。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或经济效益(一)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驻村工作队管理。按照组织部要求,做好了驻村工作人员轮换选派工作,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和人才基础;二是筑牢压实帮扶干部工作责任,加强帮扶干部管理力度,确保帮扶干部责任履职到位;三是落实帮扶单位工作职责,制定2024年度定点帮扶计划书,落实落细各项帮扶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二)抓好党纪学习教育。结合实际制定《中共勉县县委党校委员会关于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成立党纪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一是举办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围绕学习新修订的《条例》,组织开展集体学习5次、交流研讨5次、专题辅导1次。二是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日常例会、教学观摩等载体,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将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截至目前,开展“三会一课”学习2次、主题党日学习8次、例会集中学习11次,并就《条例》开展教学观摩1次。三是组织全体党员观看《持续发力,纵深推进》等系列专题警示教育片,运用警示教育片开展警示教育4次。五是充分发挥党校干部培训主阵地的作用,围绕党纪学习教育积极开发打造新课程4个,围绕《条例》授课10场次,受众达409余人次。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尽管全年目标任务较圆满完成,但与县委的工作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是主体班次培训的形式方法和针对性、实效性还有待加强;二是科研工作质量还有待提高,咨政作用发挥还不够,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结合不紧密的问题仍然存在。改进措施:(一)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一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干部培训工作新需求,不断深挖、整合优质师资力量,以集体备课为抓手,创新备课模式,集中优势力量,在校内形成专题课题组,对重要理论和现实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高教学专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建章立制强化教学管理。针对干部教育培训现状,为了更好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党性锻炼大熔炉作用,紧密联系实际,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持续加强教学管理,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三是持续发力打造党校“微讲堂”。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资源,发挥党校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特色优势,以百秒说两会、党课开讲了活动为载体,打造一批精品网络课程,并运用好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推动好课程、好资源向基层延伸覆盖。(二)提升科研咨政水平。充分发挥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作用,全年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不少于20场次。围绕全县中心工作,聚焦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进行深入研究,剖析县域发展中的难题,形成高质量的科研咨政成果,为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全年撰写咨政报告和调研报告不少于6篇。完成好省市委党校系统中特理论研究中心年度立项课题,参加省、市、县相关部门理论研讨会征文活动,提交理论研讨征文不少于8篇。四、下一步工作思路2025年,全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始终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工作原则,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为准绳,以办学质量评估工作为抓手,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切实扛牢党校“为党育才、为党献策”使命任务,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干部教育培训、教学科研、理论宣讲、行政后勤和机关党的建设工作,努力为推动勉县高质量发展彰显党校新担当、作出党校新贡献。(一)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主渠道作用1.聚焦主题主线,突出基本培训。以《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为基本遵循,按照县委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充分体现“一个中心、四个方面”教学布局,办好主体班次和各类党员干部培训班,全年培训党员干部不少于400人次以上。2.扎实开展政策理论宣讲进基层活动。扎实开展好理论宣讲进部门单位、进镇村、进企业、进校园、进家庭、进田间地头活动。选派教师深入部门单位、镇村(社区)和企业宣讲辅导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理论政策达20场次以上。3.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在校内,采取集体备课、教学竞赛、教学观摩、传帮带等形式,努力提升整体教学水平;选派教师到中省市委党校和先进发达地方学习培训,提升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在校外,以县委理论讲师团建设为抓手,整合各部门各单位理论骨干、业务能手和专业人才,选配选强理论讲师团,发挥各自优势,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二)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学术水平和专业水平1.加强打造党校教学品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专题培训,努力打造党校教学品牌。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党规党纪教育等作为党校教学的重点,把党性教育贯穿于教学工作始终,创新党性教育课程和教学方式,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2.强化党校教学点建设。不断提升党校地位,将党校放在全县红色文化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展示推介的主要平台和窗口来建设,持续整合县内有效资源,强化教学点体系建设,继续拓展红色教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会发展等现场教学点,用活用好这个平台,不断宣传推介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成果。3.持续创新教学方式。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干部的需求,丰富培训形式,把理论知识教育、党性教育、能力水平培训有机统一起来,根据学员特点和教学内容,形成具有党校特色的教学菜单,并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办好“我要上讲台”学员论坛,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开发党校“微讲堂”,打造一批精品网络课程,充分发挥网络培训优势,推动优质资源下基层。(三)强化科研基础,全力提升党校决策咨询服务水平1.加强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努力做到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确保教学科研同步推进、共同提高。同时,加强校内学科建设,培养1-2名学科带头人,不断强化和健全党校学科体系。2.完成好省市委党校系统中特理论研究中心年度立项课题,参加省、市、县相关部门理论研讨会征文活动,提交理论研讨征文不少于8篇。3.围绕全县中心工作,聚焦“11366”战略及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进行深入研究,剖析县域发展中的难题,形成高质量的科研咨政成果,为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全年撰写咨政报告和调研报告不少于6篇。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