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临潼区> 西安市临潼区档案馆

西安市临潼区档案馆

发布时间: 2025-03-12 17:05
单位名称 西安市临潼区档案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保管利用档案资料、编史修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档案收集保管和开发利用·馆藏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宣传·本区地方志续编·《临潼年鉴》编纂·地情资料收集管理利用·档案科研学术交流·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西安市临潼区秦陵南路8号临河大厦
法定代表人 赵国轩
开办资金 15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西安市临潼区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9.27万元 20.6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紧盯新馆建设搬迁,积极推进做好准备加强对接协调,积极推进项目手续办理及搬馆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免予未批先建处罚手续办理,筹备装配式建筑新旧规范衔接评审会,等待办理施工许可证;新馆设施设备完成评审、招标、开标、定制采购,办公家具、档案密集架等待进场安装;细化完善搬馆工作方案,完成搬馆前档案库房全面清查盘点及档案数据迁移工作。(二)加大档案接收力度,建强馆藏档案资源一是加强局馆协同,强化档案接收业务指导,印发《西安市临潼区档案馆文书档案接收进馆质量标准与流程》,进一步规范纸质档案整理及数字化工作,业务指导区政协办等20余家单位,提升进馆档案质量;联合区委主题教育办、区档案局印发通知,指导全区开展主题教育档案整理工作,接收区委主题教育办档案264件,审核接收区级立档单位主题教育档案目录58家;配合区档案局落实机关档案“三合一”制度要求,指导审核区教育局等38家单位制定制度;联合区委办开展档案工作检查,派出4人共检查单位46家。二是年初印发接收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档案“双套制”接收进馆工作,接收区纪委等9个单位文书档案52卷10652件、视频档案800GB;接收国企退休人事档案8人;接收华清中学援藏文书档案52卷72件、照片档案88张;做好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工作,采集我区2024年人代会、政协会开幕式、闭幕式照片500余张。(三)抓好档案安全保管,保障实体信息安全一是夯实档案安全责任,做好馆库24小时值班巡查和定期安全检查,加大高温、多雨、大风天气安全检查频次,及时消除隐患。落实档案库房“九防”措施,做好温湿度监测登记等日常管理工作,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演练2次。持续抓好馆藏档案出入库安全管理,完成4个库房全面清库,更新管理台账,完成档案事业统计年报及国有档案资源普查工作。强化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及档案数字化外包全过程监管,与外包公司签订保密协议,定期督导检查,完成省档案馆后库档案数据异地备份3.6TB,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全年未发生档案安全事故。二是加强馆藏档案抢救保护,裱糊修复民国档案130卷、铁炉公社户籍档案3100页。三是完成馆藏408枚印章档案的清洗、分类、编目、拍照扫描印模等整理工作。四是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扫描50.1万页,著录6.4万余条,数字化率提升至60%;完成档案新旧系统目录数据迁移工作,共计117万条,已挂接数字化副本759GB;整理数码照片、视频档案,著录1000余条。(四)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强化档案开发利用一是认真做好档案查阅利用服务,全年接待查档群众3536人次,其中电话查档487人次,来函查询7人次,提供档案资料4998卷(件次),出具有效证明5519份13110页,编写档案利用实例10条。二是持续推进馆藏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建立暂缓开放档案、拟开放档案、涉密档案文件级目录33975条,并首次对外发布开放档案公告。三是围绕“6·9”“9·5”“12·4”,通过设立档案宣传站,档案宣传进社区、进校园,档案馆开放日等方式,开展档案法制宣传系列活动,发放《档案法》《档案法实施条例》宣传资料400余份,接待群众咨询100余人次。四是加强宣传阵地建设,通过“临潼档案方志”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80篇,在《陕西档案》《西安档案》刊登9篇。五是积极开展档案开发利用,编写档案资政参考《陕西西安临潼首届石榴节经验做法》;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制作举办《奋进·临潼——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图片展》。六是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举办档案馆开放日活动,接待参观15人次;与西安市档案馆在临潼区铁路中学联合举办“国旗进校园爱国爱西安”活动,近千人参加活动。同时,对照上一轮业务测评整改方案有序推进各项任务:规范完善全宗卷200个,更新完善全宗指南170个,完成150个全宗档案目录核对,补充完善809卷民国档案卷内目录及备考表,按计划推进开放鉴定工作,整理分类图书资料181册;紧盯重点有效开展业务指导和档案接收,补充接收区疫情指挥部成员单位的档案目录;整理完善机读目录55.2万条,馆藏档案数字化率提升10%。(五)精心组织年鉴编纂,深入推进读志用志一是出版发行《临潼年鉴(2023)》,向全区各街道、各部门发放750余册。二是编纂完成《临潼年鉴(2024)》。2月印发编纂工作通知及篇目大纲,指导113家承编单位撰写稿件;3—7月完成稿件收集、初稿编纂、主编组审稿、编辑互审、区内单位审稿、签订出版印刷合同、送印刷厂排版等工作;8—11月完成三审三校,申请书号;预计12月底进入样书印制阶段,全书约54万字,计划印制1000册。三是按时完成《西安年鉴(2024)》临潼条目撰写报送共计6条3500余字。四是积极开展“读志用志”活动,先后开展志鉴文化进校园、进乡村、进企业、进机关等活动8次,共计捐赠《临潼县志》《临潼区志(1988—2010)》《临潼年鉴》系列丛书等方志书籍90册,通过读志用志,充分发挥方志成果服务宣传的社会功能。五是有序推进中国名村志编修工作。实地调研代王街道山任村、相桥街道神东村、新丰街道刘寨村、秦陵街道秦俑村4个村,指导开展编修工作,各村均已组建编纂队伍,目前正在收集资料、撰写初稿。六是加强地方志文化建设,更新区政府网站专栏,上传《临潼年鉴(2022)》内容;全面清点地情资料,收集新增33套;积极申报全省2023—2024年度志书类优秀成果,选送3本地情书籍参评,均获得优秀奖;配合市志办完成“志说西安”临潼区专题短视频拍摄,已在央视频播出。二、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有效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获评2023年落实“过紧日子”优秀单位。2.扎实开展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3名干部在全市首届“档案工匠之星”职业技能竞赛中分别获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获奖数量排名全市前列。3.通过抓好档案安全保管和抢救修复,有效地保护原始纸质档案;加快档案数字化成果运用,全面提升查档服务效率,人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4.积极开展档案宣传、编研、展览等活动,通过“临潼档案方志”微信公众号建强网络宣传新阵地,进一步扩大档案地方志工作影响力。三、存在问题1.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省市要求相比还有差距。2.馆藏档案资源建设需要加强。3.馆藏档案开放鉴定工作需要加快推进。四、今后工作打算2025年,临潼区档案馆将主动对标、持续提升,全力推进档案地方志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强干部队伍。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续推进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深入学习理论知识,进一步加强支部党员管理和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干事之基。二是立足主责主业,提升工作实效。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安全有序过渡,完成新馆全面搬迁,转入正常运行。二是全面总结,做好新一轮业务建设评价迎检准备工作,抓好档案安全保管、查阅利用、开放鉴定、数字化等工作,落实好2025年度全市档案重点任务,持续提升档案工作水平。三是用好上级专项资金,围绕馆藏重点民国档案保护数字化加工项目做好整理清点、抢救保护等工作。三是围绕首位产业,聚力临潼发展。立足档案馆职能实际,围绕临潼区聚力文旅融合“首位产业”发展,开展档案地方志文化建设、公共服务效能提升等工作,履职尽责,创新发展,为推动临潼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力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