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富县> 富县蔬菜技术推广与营销服务中心

富县蔬菜技术推广与营销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12 15:52
单位名称 富县蔬菜技术推广与营销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管理蔬菜产业,促进产业发展;蔬菜产业技术指导信息服务、销售协调。
住所 富县文化楼6楼
法定代表人 陈晓波
开办资金 12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富县农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33.5万元 632.7万元
网上名称 富县蔬菜技术推广与营销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遵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先关活动,无违法违规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主要任务指标完成情况新建设施1000亩,改造老旧设施400亩,完成任务的100%。预计全年种植蔬菜面积3.98万亩,总产量12万吨;在张村驿镇峁头村新建育苗点1个。栽植食用菌301万棒。全面完成了市县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单位被市蔬菜站、园艺站、县农业农村局评为“先进单位”,8名干部获省市县10项奖励。二、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全力做好“11211”五项重点工作。1.改造提升了1个老旧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示范园。对榆林桥村20多年的老旧日光温室进行了改造提升及环境综合整治。维修墙体、覆盖防雨土工布21581㎡,山墙砌砖3座,修建棚前沿排水渠(人行道)2050m,修建缓冲房38座及配套电路,维护卷帘机38套,卷杆刷漆4540m,安装钢爬梯38套,打造“共享菜园”19.7亩。2.抓建了10个设施瓜菜提质增效示范点。抓建了茶坊街道办新民、张村驿镇峁头、驿镇园3个日光温室和茶坊街道办榆林桥、马坊、河西、张村驿镇广家寨、罗儿山、塘坊、下河湾7个弓棚示范点。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做好品种茬口安排,技术指导。全面推广了防虫网、黄板蓝板、诱捕器、增温块、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剂等绿色防控新优技术。实行市、县、乡、村、基地示范户“五级”包抓机制。瓜菜品质和效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日光温室蔬菜年棚均产值达到4万元以上,弓棚年棚均产值达到2万元以上。在延安市第七届瓜菜展评会上,我县选送的京萌3号西葫芦、37-74辣椒、驰誉303黄瓜、2313辣椒,分别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3.做优食用菌、中药材2项特色产业。对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进行了调研,针对现状和问题确定发展重点。发展香菇、平菇、袋装木耳等301万棒,种植中药材1638.1亩,主要品种有苍术、黄精、柴胡、苦参等,中药材产量4000吨。发展中药材合作社4个,个体加工企业2个。4.新建了1个高标准蓝莓产业示范基地。引进无锡恺易物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96万元,在茶坊街道黄甫店村建设了一个30亩的蓝莓产业示范基地。该基地应用物联网监测系统,实行灌溉水源纯化处理,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采用基质盆栽的栽植蓝莓6308株,品种有优瑞卡、L25、L11,明年4月份就可以上市。该基地是目前延安市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蓝莓种植基地,市蔬菜站、其他县区前来参观学习10余次。5.培训技术员和菜农1000多人次。一是现场指导。进村入棚指导菜农69次。特别是8月9日洛河、葫芦河遭受30年一遇洪水,1800.4亩蔬菜受灾。灾害发生后,迅速组织技术员开展灾后自救指导,对受灾设施蔬菜的面积、受损程度、品种等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建立台账,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已基本恢复。二是开展在线指导。通过“富县蔬菜”微信群、电话等形式,及时向菜农传达各类灾害性天气的预警信息,让菜农们能够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全年发送天气信息(降雪、降温、大风、霜冻、强降雨等灾害天气)及指导措施68次。通过线上解答菜农技术难题累计43个。三是集中培训。开展了“设施蔬菜土壤无害化处理”、“袋装木耳种植”技术轮训21场次。四是参加省市业务培训23人次。全县培训菜农1800多人次,印发蔬菜技术资料1500多份。三是乡村振兴包村工作。深入帮扶村开展调研,发现并解决问题,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或年度计划。其中,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到帮扶村调研督导2次,协调解决了3件实事。推动深化帮扶村各项改革,培育新型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帮助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引进资金100万元,组织实施《榆林桥日光温室改造提升项目》等产业帮扶项目。帮助拓展产品销售渠道,落实预算单位采购、工会福利购买等消费帮扶政策要求,采购、帮销消费帮扶重点产品0.5万元。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能力,持续助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组织开展蔬菜技术培训5次培训120人次等活动。1.加强单位管理。单位现在岗人员15人,其中在编在岗12人,公益性岗位1人,临时工1人,借调机关事务处1人。为了加强管理,明确了《蔬菜中心人员分工及工作流程》,将工作细化到人。2名副主任、七级职员、工会主席分别负责办公室、蔬菜生产、党建和工会工作,每名干部都有具体的工作任务。并实行领导包乡镇,干部、技术员包村责任制。各分管领导都能独当一面,干部各负其责,确保“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2.通过“三种途径”提升干部职工能力。一是坚持每周例会制度。进行第一议题和中省市有关农业方针政策的学习,总结上周和安排本周工作。二是持续开展“蔬菜大讲堂”,每周安排一名干部讲蔬菜知识、政策法规、公文写作等,然后大家讨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今年举办13期,累计101期。力争把大家培养成为能写、能讲、能干的“三能”型专业技术干部。三是派遣干部职工外出参加省市组织的业务技术培训,全年派遣外出学习15人次。单位干部学习氛围浓厚,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普遍得到提高。近年来有6名同志提升了本科、大专学历,3名同志晋升为高级农艺师职称,4项成果在省市县获奖,2项发明正在申报国家专利,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完成了蔬菜、食用菌、中药材3篇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3.主题党日活动丰富多彩。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党日活动,一是12名业务干部参观蓝莓科技示范园,让党员干部实地感受农业科技发展对产业的推动,增强了对农业发展的信心和责任感;二是不定期开展技术下乡党日活动6次,为菜农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联系。三是积极参加农业农村局迎国庆职工运动会。单位14名干部参加了38个项目的比赛,赛前加强训练,比赛顽强拼搏。集体跳绳获三等奖,拔河获第四名。取得了较好成绩,增强团结意识和凝聚力。4.深入开展党纪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习党纪法规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专题讲座4次,邀请专家1次解读新政策、新规定,提升党员干部对党纪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同时利用线上学习平台,推送党纪学习资料,方便党员随时随地学习。人均撰写学习笔记1万字,每人写心得体会3篇,学习专栏2期。三、存在问题1.党建工作创新意识不强。方式方法相对传统,缺乏创新思维和手段,活动形式不够丰富多样,亮点不突出。2.资金困难。一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影响规模扩张和新技术推广。二是单位没有工作经费,影响下乡指导、培训等工作开展。3.蔬菜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还不高。自动放风机、轨道运输车、自动喷药及二氧化碳施肥等实用设备和技术推广不到位,菜农劳动强度大,劳动成本高,影响效益进一步提高。四、2025年工作计划2025年蔬菜工作按照“抓点示范,优化服务,项目带动,提质增效”的基本思路,推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全县蔬菜面积稳定在3.98万亩,产量12万吨。1.低效设施改造和设施机械与装备水平提升。以保温蓄热能力和宜机化程度提升为核心,对超过使用寿命,具备改造条件的老旧温室,采取加固墙体或组装新型复合保温墙体、更新棚架、维修后屋面、更换棉被与卷帘机等措施,提升安全生产性能,推广装配式热浸镀锌钢架结构,扩跨度、增高度、提标准,提高宜机化水平。使日光温室瓜菜年标准棚棚均产值5万元以上,大弓棚瓜菜年标准棚棚均产值2万元以上。2.做优做强食用菌和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通过争取项目和引进企业,建设1-2个高标准食用菌和中药材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全县栽植平菇、香菇、木耳、羊肚菌等300万棒,种植苍术、板蓝根、柴胡、黄精等中药材12000亩。3.提素质,培训技术员和菜农1000人次。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提高广大蔬菜技术干部的技术水平,“蔬菜大讲堂”进村入棚,并采取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菜农培训。实行领导包乡镇、技术员包村,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每人每月下乡指导3次以上,举办集中蔬菜技术培训10期,培训菜农1000人次。4.争资金、争项目。一是打造一个全程机械化日光温室示范基地。进行宜机化棚体改造,东西行种植、机械化起垄、覆膜、移栽、水肥一体化滴灌、雄峰授粉、智慧化装备配套等。二是对茶坊街道办黄甫店村黄甫店组、直罗镇马家湾村无恢复价值的老旧日光温室推倒重建。三是对张村驿镇峁头、驿镇园、茶坊街道办新民的日光温室棚前沿修建排水渠(人行道)、配套轨道运输车,维护卷帘机、完善电路管线等,并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5.改善办公设施。针对单位办公设施陈旧,办公桌椅脱皮掉渣,电脑反应缓慢,墙皮脱落,无法满足日常工作需要的实际。积极争取县政府、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计划重新粉刷墙面,更换办公桌椅、文件柜、会议桌椅、电路灯具,对办公设施进行全面改善。适应新形势下办公需要,保证机关工作的正常开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