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横山区> 榆林市横山区赵石畔学校

榆林市横山区赵石畔学校

发布时间: 2025-03-12 15:37
单位名称 榆林市横山区赵石畔学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和初中学历教育。
住所 榆林市横山区赵石畔镇本街
法定代表人 白鹏程
开办资金 423.7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横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67.04万元 918.32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横山区赵石畔校.公益 从业人数  3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在横山区教育和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全面引领学校发展。1.我校根据党支部和意识形态工作计划,定期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通过集中学、自主学等方式,全面学习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及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党支部定期召开师德师风动员会、培训会和推进会,完善个人师德师风专项档案,通过家长、教师、学生三个维度对全体教师师德定期考核,党支部周统计,月考核,形成了完善的师德师风材料,落实各项党建任务。3.党支部广泛调研,深入学校实际,认真落实学校“三重一大”制度,本学期学校所有大额资金使用,中层干部的任免,评优树模,职称认定等全部由相关层面会议研究决定。(二)做好“白蜡讲坛”,为学校铸魂。白蜡讲坛是本校的文化,更是本校的特色,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渠道,已经坚持了5年,开展了23期。这项活动的开展,让许多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从过去的不自信、不敢讲,到现在的能说会道,很多具有专家的风采。更涌现出高瑜等一批市、区级书法技能多项奖励的好老师。(三)耕耘“三个课堂建设”,守好减负增效主阵地。在“双减”政策的时代浪潮下,我校积极响应,以落实该政策为主线,深入推进“课堂革命、横山践行”,通过做实“第一课堂”、做活“第二课堂”、做强“第三课堂”,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1.做实“第一课堂”,夯实教学根基。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本学年度,我校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积极汲取先进办学经验,秉持自主、合作、探究、互动的教学理念,大力推动教学观念的转变与革新。经过不懈探索,我们成功构建了契合本校实际的“三环七步教学”模式。学校组织开展了各类教学活动,如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发挥了榜样的力量;教研组的三环七步课型展示,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共同进步。这些举措为课改的顺利推行奠定了坚实基础。2.做活“第二课堂”,促进个性成长。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精心打造了多样化的课后服务“第二课堂”。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全面开展缤纷社团活动,实现了所有学段和全体学生的全覆盖。在课程设置上,我们注重开发个性化、特色化课程,涵盖艺术、体育、科技、文学等多个领域,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需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引导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兴趣爱好,发挥技能特长。3.做强“第三课堂”,拓展广阔视野。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积极丰富“第三课堂”的载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校外教育课程,通过三个渠道有效落实“第三课堂”。(1) 研学旅行,传承红色基因。学校以红色研学为主题,组织学生前往雷龙湾烈士园、横山博物馆等地。在研学过程中,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2) 劳动实践,培育劳动精神。学校开辟了约8亩的劳动基地,春、夏、秋三季组织学生参与农作物的种植、培育和收获全过程。通过劳动实践,学生们学习了劳动技能,培养了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品质。(3) 社会实践,增长人生阅历。学校每年定期组织踏青、远足、参观博物馆等社会实践活动。本学年,更是开展了多次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学生走进赵石畔镇文化广场等。这些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增强了体验,丰富了阅历,磨砺了意志,进一步完善了校内外相结合的育人体系。(四)安保措施不断加强,教育环境全面优化。1.明确工作责任,年初校长与各处室签订了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传达了上级关于开学安全工作的相关要求和文件精神,定期对校园及周边进行了安全隐患大排查,并建立台帐,根据台账及时整改。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真正做到安全工作天天讲,时时抓。2.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机制,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安全应急机制,开展了各类应急演练活动、安全隐患集中整治活动、安全教育周活动,对安全隐患实行定期排查。3.全面推行13530安全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让安全入脑入心,实现了“防范安全无空人、管理安全无空挡、安全教育无空地”的长效工作机制。4.持续强化安全管理,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学校安全监控实现全覆盖;一健报警装置与公安联网,保安十件套按标准配齐,三个100%符合要求。全年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全校教育大局稳定安全。(五)教育巩衔工作扎实推进,资助政策精准到位。学校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依法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本年度成功劝返了几名疑似失学同学;严格落实“七长责任制”的要求,对辖区内6—25周岁适龄儿童信息建立了数据库,建立了问题台账,完成了所有行政村的教育扶贫档案;全面落实了各项资助政策,落实了义务教育控辍保障各项措施;顺利完成了榆林市贫困退出有保障工作。不断完善教师结对帮扶工作,全校21名脱贫户学生得到了教师帮扶。(六)双减工作扎实推进。我校认真贯彻横山区教体局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素质教育“三个一”工程,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每周从星期一到星期四扎实开展课后服务活动,本年度少年宫老师认真开展工作,按时上传教案和课堂实录,市区两级通过线上线下测评考核,确定我校为乡村少年宫优秀学校。学校定期开展三节一会、阳光体育运动、啦啦操比赛、韵律操比赛,海量阅读,古诗词大会、诗歌朗诵等等活动。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创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人才”的办学目标。(七)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师资素质整体提高。本年度学校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定期开展“白蜡讲坛”、28名教师做了讲座与读书分享。全年度培训教师240人次。学校以活动为载体,拓宽隐性文化育人渠道,常态化组织开展了三课一赛工程、校本研修、青蓝工程、班主任技能大练兵活动。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教师成长中心、家长服务中心,名师工作站定期开展系列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队伍的教学、研究、引导、辐射作用,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二、取得经济社会效益。(一)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优秀人才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开设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举办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式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主精神。与此同时,我们也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区文化建设,努力发挥教育事业的辐射作用,促进区域和谐稳定发展。(二)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服务覆盖中,学校始终坚定地遵循就近上学原则,以实际行动承担社会责任。学校的服务范围涵盖了周边12个行政村,为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有效化解了全镇留守儿童与青少年面临的上学难题,让这些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在知识的海洋中追逐梦想,为他们的成长之路铺就坚实基石。(三)2024年我校九年级学生初中学业考试再创佳绩。中考总评第7名,在优质生源锐减的情况下,760分1人(考入榆中),701—735分3人,612—701分7人,600分以上11人,普高上线19人,上线率80%,区镇两级奖励中考2.8万元,区委、区政府授予“2024初中教育质量提升奖”。三、存在的问题。(一)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有待进一步建设。(二)学校的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需要,教育教学设施还不完善,实验设备、音体美器材种类与数量不足。实验开出率不是很高。(三)三节一会中的科技节没有落实完成。四、整改措施。(一)学校进一步投入经费,加快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美化净化再上一个新台阶。(二)学校争取资金,尽早完善教育教学设施,满足师生需求。(三)根据教育局发放的2024年目标任务书,切合实际,完成各项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全体师生同心协力,为把我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而不懈努力。五、下步工作计划。(一)强化党组织建设,规范廉政档案建设。(二)常态化、系列化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三)以全面实施“新教育”实验、和“三个中心”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内涵。(四)做好常规教学管理工作,推进三个课堂建设,向课堂要质量。(五)持续落实“双减”,“五项管理”打好减负提质攻坚战。(六)做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七)完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迎接国家验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4年度被横山区政府授予“初中教育质量提升奖”。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11月8日。广州本焕贸易有限公司为我校学生捐赠棉衣104件、打底衣104件,合计3.1万余元。全部发放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