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宜川县> 宜川县低收入人口信息监测中心

宜川县低收入人口信息监测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12 15:29
单位名称 宜川县低收入人口信息监测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低收入人口信息提供监测服务。全县低收入人口信息采集、预警监测、动态管理、数据库的维护与更新、业务指导、培训等。
住所 宜川县政府东院
法定代表人 高涛
开办资金 2.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宜川县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万元 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2024年9月份将宜川县扶贫信息监测中心更名为宜川县低收入人口信息监测中心,隶属关系由县乡村振兴局管理调整为由县民政局管理。为低收入人口信息提供监测服务。全县低收入人口信息采集、预警监测、动态管理、数据库的维护与更新、业务指导、培训等。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因机构改革于由乡村振兴局划转至县民政局,特别是承担省级“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开展培训、宣传等活动,我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现将工作情况作以下总结:一、主要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是部门联动拓展信息比对渠道。宜川县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与防止返贫监测帮扶衔接并轨工作专班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行业部门筛查预警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了部门预警内容清单报送要求、并在原有防止返贫监测预警信息比对基础上新增低收入人口6类对象,一并开展信息比对工作。借助信息化手段,集中进行了9次信息比对,涉及五个部门,共计210户496人农户,并将比对结果及时反馈各乡镇(街道);二是将认定的低收入人口按照劳动能力和帮扶方式分层分类开展帮扶。经各乡镇(街道)相关认定程序后,共认定低收入人口108户215人,其中认定低保70户132人、认定特困供养对象4人、认定低保边缘家庭35户80人、认定刚性支出困难人员6人、防返贫监测对象7户13人;经县融救助中心综合研判会议研究后,对认定人员,将联合县教科体局、医保局、人社局、民政局等部门共同开展救助帮扶。目前,宜川县共有低收入人口6545人,均落实救助帮扶政策;其中,共有农村低保2380户4530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2479.81万元;城市低保845户1397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963.36万元;农村低保边缘106户237人,发放农村低保边缘电价补贴6.69万元;城市低保边缘25户48人,发放城市低保边缘电价补贴3.5万元;城市特困供养对象14人,发放供养金18.34万元,农村特困供养对象274人,发放供养金317.1万元;防止返贫监测对象153户346人,累计推送各行业部门落实帮扶措施878项;孤儿4名,发放养育金7.4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7名,发放生活费25.92万元;困难残疾人4948人,发放生活补贴491.13万元,重度残疾人1678人,发放护理补贴149.94万元;发放临时救助8511人次363.76万元。三是建立低收入人口数据库。线上通过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开展定期反馈和纳入;线下已经全面完成了数据库迁移工作,将原先低保、特困供养等5类对象数据库同监测对象数据库合并建立了低收入人口线下数据库台账,实现对低收入人口进行统一管理。二、取得成绩和社会效益:本年度,宜川县共有低收入人口6545人,均落实救助帮扶政策;其中,共有农村低保2380户4530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2479.81万元;城市低保845户1397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963.36万元;农村低保边缘106户237人,发放农村低保边缘电价补贴6.69万元;城市低保边缘25户48人,发放城市低保边缘电价补贴3.5万元;城市特困供养对象14人,发放供养金18.34万元,农村特困供养对象274人,发放供养金317.1万元;防止返贫监测对象153户346人,累计推送各行业部门落实帮扶措施878项;孤儿4名,发放养育金7.4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7名,发放生活费25.92万元;困难残疾人4948人,发放生活补贴491.13万元,重度残疾人1678人,发放护理补贴149.94万元;发放临时救助8511人次363.76万元。我县“两项政策”衔接并轨工作在今年5月份召开的全国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工作座谈会和9月份召开的全国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视频座谈会上分别作了经验交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部分基层干部在信息采集和录入过程中,存在数据不准确、不完整情况,影响了监测工作的精准性。(二)部门协同配合不够紧密在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方面,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还不够顺畅在数据不一致、信息传递不及时的问题。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基层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二是通过融救助党委协调各部门加强紧密联系。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数据采集和录入的能力和水平建立数据审核机制,对监测数据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二)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建立健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