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省青少年科技交流中心

陕西省青少年科技交流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12 15:09
单位名称 陕西省青少年科技交流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青少年科技交流提供服务。国外及港澳台民间与陕西青少年科技交流与合作;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国科协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开展的非正规教育合作项目在陕西省的组织实施。
住所 西安市新城广场陕西科技馆815室
法定代表人 雷家栋
开办资金 465.67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贴
举办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41.64万元 247.1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中心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高质高效完成省考指标一是中学生英才计划。组建导师培养团队20个,选拔140名学生进入培养计划。在《陕西日报》发布“加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相关报道。线上线下组织2500余人次参加学科冬令营、樱花计划、中国图象图形大会、西迁精神专题报告会以及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松山湖实验室等教师研修和综合实践活动。积极与省内有关培养高校进行调研,召开省“中学生英才计划”评估研讨会。二是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组织召开竞赛工作部署会议。赴广州实地调研第33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举办情况。选派26人次参与监督8场次,确保竞赛公平有序。2024年,共获17枚金牌(含2名国家集训队)、60枚银牌和13枚铜牌,取得三项突破:一是高新一中丁煊哲同学以全国第三名进入集训队,是陕西省数学竞赛历史上最好成绩;二是化学省赛的一等奖人数连续3年突破百人大关;三是高新一中余思墨同学在第35届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以世界第5名的成绩勇夺国际金牌,是我省生物学获得的第一块国际金牌。二、亮点工作一是“乡村振兴•科技赋能”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9月至10月共行程3500公里,在宝鸡、延安、铜川3个市的21个县区42所学校(中学19所,小学23所)开展7项共计50场科普活动,参加活动人数2万余人。本次活动分别被中央一台《新闻联播》和中央十三台《新闻直播间》播出3秒和23秒。二是“一带一路”青少年科技人文交流活动(中非板块)。活动邀请来自非洲的15名师生、我省优秀师生代表和在陕非洲留学生代表共80人共同参与,为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少年和科技教师提供了一场丰富的科技文化体验。三、深入开展其他青少年科技教育品牌工作。一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立评审监督委员会、科学道德和伦理审查委员会。按照大赛有关规定,指派11位专家参与各地市评审工作,近400名选手参加终评问辩。开展三期专题培训。国赛中我省作品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专项奖(科行创新奖)1项。二是高校科学营活动。共招募600名营员参加省内外12个省30所高校的科学营活动,同时接待来自18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湾地区的770名营员参加我省5所全国营高校、相关科研院所、兵工学会及2所省属高校开展的线下活动。新增西安理工大学为省级分营承办单位,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共同承担240余名省级营员教师活动。三是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陕西赛区活动。我省7个市区56所大、中学校参加比赛,包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11所高校和长庆八中等45所中学的311支队伍共835人参赛。推荐12支队伍参加国赛,经全国大赛组最终评选出6支队伍参加8月在南宁举办的全国决赛。陕西选手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6个。四是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和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举办教师能力建设交流和科学影像作品展映活动。在全国展评活动中,我省3部影像作品获得国家科学微电影有关奖项;两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指导教师;中心被评为全国优秀组织单位。五是陕西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工作。组织召开第七届二次理事会。组织教师参加主题式系列研修和科普活动交流活动并筹备开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专业水平认证工作。六是“2024年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挑战赛(陕西站)选拔赛”。省赛参赛师生296人,共产生金牌22枚,银牌21枚,铜牌20枚。国赛我省参赛选手累计获得金牌4枚,银牌1枚,铜牌1枚;一等奖15名,二等奖39名,三等奖48名,优胜奖69名。七是完成省科协成员单位工作。完成省妇儿工委、省未成年人保护办公室、省关工委等各项工作。组织省科协未成年子女30余人赴九号宇宙航天科普馆开展青少年科普主题实践活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